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近发现的山西贾村赛社《排神簿》抄本是当地祭祀蝗皇时多村转赛时所用的神祗排位册子,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民间信仰状况。通过对咸丰、光绪年间两本《排神簿》中的神祗数量、种类分析,指出了当地赛社祭祀蝗皇时道教信仰的民间特点:道教信仰的广泛性超过佛教信仰;该神祗系统是以道教神"昊天玉皇上帝"为中心的多神信仰;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道教神成为供奉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杰作,它是在《搜神后记》、《异苑》等志怪小说同类题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桃花源记》的深刻寓意和艺术成就,远超六朝志怪小说.其叙事忽有忽无,变幻莫测,体现了志怪小说的一般特征.其社会思想渊源,与《老》《庄》思想最为密切,有道教影响的痕迹,而与魏晋玄学及佛教无关.  相似文献   

3.
薛艳丽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40-41,70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5.
任正君 《天中学刊》2012,27(3):32-35
韩湘子作为道教俗神"八仙"之一,其形象演变是一个逐渐世俗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道教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同步发展,就修道主题的发展演变观之,道教修炼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出世到入世、救世而逐渐世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六朝梦得文才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梦得才故事都宣扬才神授,这一思想源于梦通神灵的观念和神理为的观念,《心雕龙》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六朝梦得才故事反映了六朝以诗为“”的观念,表现了六朝重采的学倾向。  相似文献   

7.
汉魏六朝是道教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道教理论的草创期。刘勰虽然“崇佛抑道”,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道教理论。相反,由于借助了道教生命哲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刘勰洞察到文学创作与作家的“神”“气”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创造性地提出“养气”说,这是他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角色发展模型",对危机状态下《路得记》中人物角色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故事情节的演变也是主人公角色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角色的特征尤其是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路得记》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这表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转换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它是危机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万历三十四年刊行的《六朝诗乘》,是反映明代六朝诗学深化的集成之作。具体而言,在六朝诗歌史述讨论中,"晋宋并论""齐单论""梁陈延论",深入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传统性、变异性及特质性;在六朝诗歌时代特色分析中,对"六朝诗人‘分路扬镳、殊林奋响’中形成的‘缘情绮靡’特质"的探讨,准确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时代特质;在六朝诗体演变探讨中,对六朝优秀诗人在"古今诗体演变"中意义的凸现,部分还原了六朝诗歌演进的真实状况。毋庸置疑,梅鼎祚《六朝诗乘序》及《六朝诗乘》的编纂,及时地反映了明代六朝诗学在探讨"诗史分期""时代特质""诗体演变"等理论问题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清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获得不断的扩充,由简单的对天、水等物质的形容词,发展成为具有哲学宗教内涵的重要概念。六朝作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征是这个时期大量道经被造作;道教吸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引进儒、佛两家思想,充实自身理论。而道教对自身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则反映在新出道经中。"清"的概念不断在新出道经中出现,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成为六朝士族道教标榜自身宗教特质、区别汉代以来的民间道教的重要特征。"清"的观念还直接影响到以后道教教义和道教宗教实践,在教义中主要的体现就是戒律,而在宗教实践上就是道教徒在斋醮与修炼的实践过程中追求"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周氏冥通记》则是一部重要的道教文献,这两部书也都是很有语料价值的文献,从地域角度来调查两部文献的语言情况,可以发现一些语言的南北差异.词汇方面,《齐民要术》具有六朝北方口语特色,《周氏冥通记》具有南方口语特色;语法方面的发展,《周氏冥通记》比《齐民要术》要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在中国现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塑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周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整风运动中,周扬扮演了批判与自我批评的双重角色,即对王实味的批判和关于鲁艺专门化方针的自我批评.经过这一转变,周扬逐渐成为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党在文艺界的领导者,他的文艺思想不再驳杂,他的社会角色也日渐单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贺有一组“神弦”系列的诗歌,这三首诗写得“神意森索”,极富特色。同汉魏六朝的《神弦歌》相比,李贺诗歌在描写对象和内在结构上都有所继承,同时在诗歌句式、情调氛围和性质用途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高启安  赵红 《家教指南》2005,2(2):68-73
敦煌文献中出现的"玉女泉"和"都河玉女娘子"之"玉女",实则为一女神形象."玉女"最早为传说中的"青女",亦即"天神青腰玉女",司霜雪.敦煌玉女神之形象不仅与此传说有关,而且融合了华山玉女的事迹,还与早期昆仑神话有一定的联系,与敦煌文献中另一女神"张女郎神"是不同的两个形象.  相似文献   

16.
《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早期著作,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问世为道教的最终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就其道教特质而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道家的道加以神化,赋予其人格神的地位与权威;二是构建了道教徒追求的神仙世界蓝图;三是提出了长生之术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奉在道教第一部系统的神谱《真灵位业图》中被奉为九宫位之主神。他本是东汉末年一位有着显要家族背景的名士,恬静乐道、喜于施舍。仕途上,他最终选择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并深得敬重。关于其名讳,《三国志.魏书.张范传》之"张范"即为此人,但载其字为"公仪"似为不妥,应是"公先"。在与道教关系上,他与其先祖张良皆被道教神化而擢拔为神仙,这是道教采摭史料中的乐道之士以神其教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8.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营造了一个奇幻神异的动物世界。六朝志怪中的动物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动物形态奇异,幻化灵异,功力神异。这种独特的动物描写的审美形态使得六朝志怪中的动物集神、仙、鬼、于一体而具有神异之美、荒诞之美和奇幻之美。这种审美不仅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美学思想影响,更是汉魏六朝文人审美自觉崛起和突围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9.
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互动--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关系上,国内外学界或简单地把前者视为后者民间化的产物,或是生硬地在二者间划上人为的鸿沟。在对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与道教的关系作历时性的考察时,我们发现,上述的两种看法均失之偏颇。历史以来,位处边陲的保生大帝信仰在发展传播中积极吸收借鉴了中原正统道教的信仰要素;正统道教在边陲传播时。也主动与地方上的保生大帝信仰相结合而逐渐地方化,从而与地方神信仰的发展发生良性互动。可以说,民间神信仰与正统道教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搜神记》绝非一般用作消遣的志怪小说。创作《搜神记》时,干宝采用了部分史书中的材料和正统的史家笔法。不论是叙事模式还是记述风格,《搜神记》都体现出较为浓郁的史家色彩。《搜神记》的创作意图极其复杂,其中的主要角色龙形象多变,有同类所生,有人类胎生;有作乱妖孽,有显圣神灵,但每一种形象都是屈居在得道人类之下的,《搜神记》中的龙同时具有吉祥尊贵和预示凶兆的两面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