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阐述"中国梦",李克强总理多次讲中华复兴,文以载道,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和我们这个时代息息相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深知,悟道的核心是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对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递知识、塑造人格,是教师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更要结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基。  相似文献   

4.
黄新飘 《现代语文》2011,(5):142-144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构建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呼唤学生作文的灵魂,使其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充满活力、体现个性的作文。学生写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感情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这类现象: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学生朗读时总是拖沓无力,没有精神,抑或是速度越来越快,"赶起了火车",在场的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类现象产生重视或进行干预。还有一种现象,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大部分学生依旧是双眼无神,如同"小和尚念经"般敷衍了事,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急急忙忙就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个学段就阅读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之一。可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了朗读的"正确、流利",而忽视了"有感情",甚至认为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教育、情感激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即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内心体验、情感表达,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教师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不能分裂开来。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采用多种方法,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无论是优美的小诗,还是严谨的长篇华文,都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着真、善、美的精神。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对学生进行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情感教育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高尚的情感品质不  相似文献   

11.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倪华玉 《辅导员》2010,(13):101-10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新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王文峰 《教师》2012,(13):36-3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途径是多样的,在诸多途径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尤为关键。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自学具备的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器",就是工具。我们要求学生自学,必须让学生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5.
石军伟 《黑河教育》2010,(11):30-30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教师角色已逐渐由课堂教学的主讲者转变为主导者。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喜欢你的"导演",从而进入学习角色呢?一、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问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够实质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借鉴前人的有效教学理念,浅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四个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之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就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说明,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而课改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