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步,也选择了尤利西斯作为自己时代的代言人。艾略特创作了一组现代尤利西斯群像:普鲁弗洛克,小老头,弗莱巴斯,斯威尼,从而赋予了尤利西斯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尤利西斯》主要描写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表达了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主题。在本文中,笔者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为视角,分析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这三个主要角色的梦境、幻觉、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等,来论证《尤利西斯》是一部现代西方人寻求精神家园的史诗。  相似文献   

3.
辅助叙述是《尤利西斯》中重要的创新叙述手段。辅助叙述是相对于文本主体叙述而言的,它并不产生新的故事内容,只是借助文体产生意义。在《尤利西斯》中,辅助叙述借助它所产生的文体意义同主体叙述的故事内容之间产生的矛盾,构成话语的双重指向,形成鲜明的反讽,进而成功地刻画出《尤利西斯》中众多的反英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精神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代表小说《尤利西斯》中文本创作即与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平行结构,布鲁姆形象的塑造,都是作者乔伊斯内在精神世界的沉思和外在客观世界的现实相博弈的结果。《尤利西斯》的创作内容与风格是乔伊斯平衡内心与外在而做出的一系列优化策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药》是鲁迅前期创作的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它的主题是什么,一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看法: 1、《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 2、《药》写的是“回忆”往事,憎恶庸医骗子; 3、《药》表现的是“反迷信,反专制”,要求“科学与民主”; 4、《药》写的是“鞭笞群众对革命的麻木,揭露封建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罪恶”; 5、《药》的主题是“控诉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上血腥镇压人民、思想上残酷奴役人民的罪行;赞扬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批判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乔伊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富有创造性、影响最大的意识流大师 ,他一生勤奋耕耘 ,献身于艺术 ,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他的登峰造极之作《尤利西斯》把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的意识流创作技巧推向高峰 ,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焦点。本文试图从主题、技巧、结构三方面对《尤利西斯》进行初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李玲 《嘉应学院学报》1995,(2):70-72,44
关于《沙恭达罗》的主题,历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反遗弃”说。本文从丑角的语言、人物形象、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入手,说明《沙恭达罗》的主题并非“反遗弃”,而是通过一个曲折的爱情过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围绕“人,永不言败”的主题,在“老人形象”塑造上运用了肖像描写、正面叙述、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多姿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王蒙的早期作品,虽然还谈不上什么创作风格,但已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在一批一九五七年前后发表的“毒草”小说里,例如在《重放的鲜花》那本作品集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创作,明显受到五十年代前中期某些苏联小说,如《勇敢》、《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影响。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将表现苏联青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与反官僚主义的主题相交织。王蒙的早年经历使他对此深感亲切。单纯而热情的青春、膝跪的初恋、对于生活的坚定而不无幼稚的信念,以及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所有这些,构成了以…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乔伊斯在创作《尤利西斯》的时候并不是在有意识地在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写作,但是在《尤利西斯》中却不难发现后现代主义的一系列特征:戏仿、拼贴、碎片、宏大叙事的解构等等。《尤利西斯》中的语言游戏和实验,以及对文学传统和规范的颠覆,都超越了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更具备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创作与爱——从《真情永存》试析安德森的创作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依德认为,创作是个人的,是个人内心感受和愿望的实现。荣格认为,艺术创作是非个人的,作家在创作时,是“更高意义上的人”——“集体的人”,是肩负着并铸造着人类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弗洛依德和荣格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各有侧重与合理性,但都不能概括作家创作的全部内涵。安德森以小说的形式在《真情永存》里透露了创作的“秘密”:创作一部作品需要爱作动力,创作一生的作品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3.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的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主题是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4.
小说集《都柏林人》以“瘫痪”为主题,讲述了在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都柏林社会,主人公们与瘫痪社会的抗争注定失败,最终获得“精神顿悟”。本文将以其中的《阿拉比》为例来分析“瘫痪”主题和“精神顿悟”。  相似文献   

15.
拼贴与仿作--《尤利西斯》中的戏拟技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拼贴与仿作是《尤利西斯》中两种重要的戏拟技法。其中的拼贴分为动态拼贴和静态拼贴。动态拼贴主要记述了三个反英雄人物的意识流,它们在内容与体上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形成三幅动态的画面拼贴在一起。静态拼贴则将不同的叙述片段用标题的形式并置在一起,以体与内容的异质性表现共同的主题。本仿作了历代豪的体和其他艺术形式,揭示了反英雄主题和现代精神危机。借助拼贴与仿作,小说在体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6.
《尤利西斯》的结构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尤利西斯》的文本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性,文章从文本分析入手,具体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尤利西斯》的结构布局的空间性,即由三个主要人物的意识流构成的小说大框架的空间性;主导主题的相互杂糅,使文本结构的动脉呈空间组合方式;《尤利西斯》文本的具体材料犹如一个个断片,空间地呈现在文本中。  相似文献   

17.
诗人毛泽东相当讲究诗词的意味与创作手法。他号人谈诗词时不是提到“主题虽好,诗意无多”(《致胡乔木》,1959年9月7日)、“再则诗味不多,没什么特色”(《致臧克家》,1957年1月12日),就是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致陈毅》,1965年7月21日)。下面摘引《致陈毅》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意达的花儿》是安徒生独立创作的第一个童话。它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了完整的孩童精神生活,又通过想像联结了孩童与现代人精神生活里对于诗意的共同要求。它以童话的形式为童话的幻想精神申辩。它表迭了“生命因想像而丰美”的童话主题。  相似文献   

19.
金晔 《文教资料》2013,(32):65-67
《家变》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别具“异”格,其行文语言、叙事结构、情节内容均呈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开拓性,这背后维系着作家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反传统的精神追求。王文兴在《家变》中所灌注的反传统创作追求,对现代家族小说的整体构型和发展趋向而言,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了中国新文学别辟异境的新锐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前期的小说因写“暴力”“凶杀”而其主题称为“死亡”。他用超然冷静的叙事手法揭露血腥人生和残酷的现实社会,随着作者创作的深入及思想认识的变化,作者的创作主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而《现实一种》和《活着》便恰如其分的体现余华“死亡”和“活着”的两个主题端点,作者的创作主题由“死亡”转向“活着”。本文就是从“死亡”和“活着”两个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