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了西晋人阮修“挂钱独酌”的故事。这个故事又称为“杖头钱”,原文如下: 阮宣子(修)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贵盛,不肯诣也。 这段故事的引用,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引起了一些争议。《红楼梦》第38回有一组“菊花诗”,其中有贾宝玉的《访菊》和《种菊》,还有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等人的咏菊之作,共12首。为了便于讨论,现将《访菊》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3.
菊意象进入中国古典文学,显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由菊之物理特性,逐渐过渡到菊之精神品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文化心理的漫长积淀。有唐一代是咏菊文学的发展壮大时期,而宋王朝则是咏菊文学的巅峰时期、骄傲时期。菊诗可以写一种高雅脱俗、隐逸退让的道德文化,可以写一种外柔内刚、凌风傲霜的君子品节,菊诗还反映出一种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尚健精神。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陶渊明的三篇(首)诗文:《归园田居》、《饮酒》(之五)、《桃花源记》。这三篇(首)诗文都表现了陶渊明归园农耕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似松、志廉似竹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  相似文献   

6.
有奖竞猜6则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虽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曰。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家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菊花迎风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懑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学》选自彭端淑《白鹤堂诗文集》。这是作者为他的子侄写的一篇赠文,所以,原标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文有删节。彭端淑,字乐斋。清代四川丹棱人,雍正时进士。晚年主讲四川锦江书院。他一生善学,写得一手好诗文。《为学》就是一篇极好的议论文。不但思想内容积极,而且言亲语切,使人读来心情舒畅。理在事中,事中有情。颇有语重心长之感。  相似文献   

8.
曾巩的各类散文中,文学性较强的当为“书”、“序”、“表”、“记”。其中“记”又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水平。曾巩的诗文集《元丰类稿》里有“记”(为方便计,我们且称题记文)三卷。若从内容上大致归类,记亭、台、楼、堂的有《醒心亭记》等十八篇;述佛老建筑的有《分宁云峰院记》等七篇;关于水利建设的有《广德湖记》等三篇,写人事的有《秃秃记》等二篇;学记、兴造记各二篇,共三十四篇。这里面,有热情赞颂之辞,尖锐批判之言;也有详细考证之著,周密辩析之论;还有委婉叙述之文,抒怀言志之章:呈现出纷纭多彩的面貌,有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文本与学情分析]《三峡》一文出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单元属于古诗文单元,所选文本皆为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除了《三峡》,还有《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和《唐诗五首》等多篇经典文本。而作为此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三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积累、陶冶性情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范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文包诗"课文。课堂教学抓住文包诗的特点,诗文对照,让学生想象画面,了解诗句意思,实现感知古诗和美文的双赢;同时,抓住课文的品悟点,转换角色,深入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形式,并动笔写一写。这样体现了精致语文精粹内容和精当形式的统一、细致品悟和情致对话的统一的特点,最终实现学生言语生命的激扬和言语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诗文互照,以“情”为主线贯串全文,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2.
正九花我国养菊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礼记·月令》篇云:"鞠有黄花。""鞠"通"菊",可见从三千年前人们就重视养菊花了。自宋代而后,写"菊谱"的就有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马泊州、王荩(jìn)臣等数家之多,著录菊品多至三百余种,真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北京人旧时一到秋天把看菊花和种菊花当作一件大事,不论  相似文献   

13.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因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从文到诗,紧紧扣住一个"情"字,感受到李、孟之间的一丝依恋、一点伤感、几许惆怅,却是人生中最富有诗意的送别。"依依惜别"是本课的文眼、情眼,最能体现出朋友间尊重和敬仰的情意之美。抓住这个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置身文本之中,用朗读、品析、表演、补白体会那般"友情""亲情""豪情""离情"之美。  相似文献   

14.
王鹤是明代西安府长安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官至应天府尹。为官廉洁,性情耿介,长于诗文。所著《见薇堂集》《王薇田滑稽杂编》等今皆散佚。《皇华集》收录其诗文62篇,是诗人早年出使朝鲜经历的记录。明代陕西诗歌总集《周雅续》载其诗69首,其中不乏酬唱赠答之作,可据以考证其交游信息。而更多的随兴题咏之作,则流露出诗人关注社会民生的责任感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实验小学岩河文学社成立于1998年3月。多年来,文学社本着"以诗育人"和"让每个生命诗意成长"的宗旨,引领全校师生开展诵、品、写、画、唱、演等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员创作的4000余篇诗文在《诗刊》《儿童  相似文献   

16.
苏轼错改《咏菊》诗苏轼,22岁中进士,官拜翰林学士。有一年秋天,他从湖州回京,去拜见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在,他只好在书房坐等。这时,他忽然发现砚匣下压了一张写着字的素笺,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首只有两句的《咏菊》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相似文献   

17.
一、文体分类法: 不同文体,表现方法不一样,其语言训练重点也有区别。指导学生复习可按三大文体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同一类文体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记叙文,按内容分,有写人、记事、写晃、状物之别等;除此,又有“序”体、书信体、“记”体等等。二、中外名家名著分类法: 如:鲁迅作品22篇、毛泽东诗文19篇、老舍6篇;杜甫诗7首、司马迁5篇等。可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语言风格等掌握(?)。  相似文献   

18.
《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新校张先堂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P.2555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唐人诗文作品抄卷。此卷抄录唐人诗190首、文2篇,除其中的16首诗、1篇文外,余者皆系不见载于《全唐诗》、《全唐文》的唐人佚诗、佚文,因而此卷实为我们提供...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人教版"一主"教材中课文4篇,"两翼"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一主"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  相似文献   

20.
阅读古文时,我们常看到以“序”名篇的文章。你对古代的“序”文了解吗?古代的“序”文大致分为三类:一、诗文序和现代的序文差不多,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宋代王应麟《辞学指南》说:“序者,序典籍之所以作。”序的正式出现大约由汉代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