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陈述对象要一致如: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解析】原文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由于将主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C句虽与主语保持一致,但句子的“使”与“终于”既不合习惯用法,又与下文衔接不自然。只有B项能准确地表现了它们之间语意上的转折关系,通过“让”字…  相似文献   

2.
在本系列文章的开始,曾发现猜想:在卡氏运算下,四位数有卡氏常数6174,现在可以对“猜想”做一个交代.设a,b,c,d是组成四位数的各位数字,并且a≥b≥c≥d(排除a=b=c=d).作一次卡氏运算a b c d-d c b ax y g w对b与c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b=c;(b>c.情况(b=c时,a b b d-d b b ax y z  相似文献   

3.
“句子连贯”是文章语句结构逻辑方面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近年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选择句式时,除了要把握全段乃至全篇的中心外,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看它是否前后相连、协调贯通,是否保持行文的一致性。一、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前后句的叙述角度要一致,陈述对象要一致,文句才能畅通,语意才能明晰。例1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很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给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很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2001年第6期的数学问题548是设△ABC的三边长为a,b,c,求证:b c a c a b a b ca b c+?++?++?>22.①《中学数学月刊》在2002年第11期第29页用换元法给出了其一简证,并在2003年第7期又给出了其一个类似.在△ABC中,三边长为a,b,c,求证:c a b a b c b c aa b c+?++?++?≤3.②笔者发现,在双圆四边形中也有定理在双圆四边形ABCD中,AB=a,BC=b,CD=c,DA=d,R、r表示其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则42b c d a a c d ba b≤++?+++?+a b d c a b c dc d++?+++?4r r24R2r2≤r+?③证明记1()s=2a+b+c+d,由文[1]得abcd=(s?a)(s?b)(s?c)(s?d).…  相似文献   

5.
听力部分(共15分)一、听对话,并圈出对话中出现的词汇:(3分)1.a.walk b.work c.word2.a.leading b.leaving c.reading3.a.fourteen b.foreign c.forty二、听问句及三个不同的答语,然后根据问句选择正确的答语,并圈出与其相应的题号:(5分)1.a b c 2.a b c 3.a b c4.a b c 5.a b c三、听短文,并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符合短文内容。符合的在句后横线上写 T,不符合的写 F:(7分)1.In London there are many cars,but only a few buses.  相似文献   

6.
“漫谈”伊始,曾发现猜想:在卡氏运算下,四位数有卡氏常数6174.现在可以对“猜想”做一个交代. 设a、b、c、d是组成四位数的各位数字,并且a≥b≥c≥d(排除a=b=c=d).作一次卡氏运算  相似文献   

7.
一、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线段 (1)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__叫做比的前项,__叫做比的后项. (2)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__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若a:b=c:d,则a,d叫做__项,b,c叫做__项,d叫做a,b,c的第__比例项.特别地,当比例的两个内项相等,即a:b=b:c时,则b叫做a和c的__.  相似文献   

8.
1989年四川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题1为: 已知a、b、c、d是任意正数,求证: (a/b+c)+(b/c+d)+(c/d+a)+(d/a+b)≥2。本文首先给出此竞赛题的一种简便证法,然后再将竞赛题进一步加强。证根据柯西不等式有 [a(b+c)+b(c+d)+c(d+a)+d(a+b)] ((a/b+c)+(b/c+d)+(c/d+a)+(d/a+b))≥(a+b+c+d)~2。  相似文献   

9.
1、你知道朋友的家就在这条街的某一段上,可是门牌号记不清了,这时你:a.按响一家门铃打听清楚,说不定就碰对了。b.找电话亭给朋友打电话询问一下。c.在街口慢慢一家家找。2、如果你的长辈要你对他直呼其名,你会感到:a.很高兴。b.无关紧要。c.有点不习惯。3、进入一个全是陌生人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把1,3,5,7,9,11,13填进摇摇摇里的7个空中,使每个圆圈里的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仔细观察摇摇摇这个图形,发现a空最关键,因为它是三个圆共有的,所以必须首先填出a空里的数。开始我是顺着下面思路去思考的:因为三个圆的总和为(a+b+c+f)+(a+b+d+e)+(a+c+d+g)=(a+b+c+d+e+f+g)+(b+c+d)+2a=1+3+5+7+9+11+13+b+c+d+2a=49+b+c+d+2a,又因为题目要求每个圆圈里的四个数的和都必须相等,所以49+b+c+d+2a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在1,3,5,7,9,11,13中挑4个数分别作为a、b、c、d的值,使49+b+c+d+2a的值能被3整除,那这道题就可…  相似文献   

11.
放缩法证明不等式主要依据不等式的传递性.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如何放缩,放缩度是放缩法的关键.下面就以以下几个例子,谈谈几种常规的放缩手段.一、添上(或去掉)某些项,从而达到放缩的目的:【例1】已知a,b,c,为非负实数,试证明:a2 ab b2 b2 bc c2≥a b c.证明:∵a2 ab b2=(a 2b)2 34b2≥a 2b①b2 bc c2=(c 2b)2 34b2≥c 2b②① ②得a2 ab b2 b2 bc c2≥a b c.得证.二、通过对分子,分母的放大或缩小从而达到放缩的目的:【例2】已知a,b,c,d∈R S=a ba d b cb a c cd b d da c,求证:11aa b d>a b ac dbb c a>a b …  相似文献   

12.
第31届IMO备选题中,有一道不等式证明的试题,我们把它表述为:命题2 设a、b、c、d为非负实数,且满足 ab bc cd da=1,则a~3/(b c d) b~3/(a c d) c~3/(a b d) d~3/(a b c)≥1/3综合条件与结论,就是:命题2 对于a、b、c、d∈R~ ,有a~3/(b c d) b~3/(a c c) c~3/(a b c) d~3(a b c)≥1/3(ab bc cd a).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命题2的雏形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定理若均a、b、c、d为正数,且a/ba(b d)ada/b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2年第4期<一个问题的简证和推广>一文给出了如下问题的证明及推广: 设a,b,c,d都是正数,且c+d=1,c2/a+d2/b=1/a+b、求证c4/a3+d4/b3=1/(a+b)3. 下面介绍一种引入辅助变量的证明方法,然后根据条件的实质作三角推广.  相似文献   

15.
1.趣用分比定理若b≠d,则a/b=c/d=(a+c)/(b+d)=(a-c)/(b-d)=k其中a/b=c/d=(a+c)/(b+d)称为合比定理,a/b+c/d=(a-c)/(b-d)称为分比定理. 例1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有一位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两次。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所示,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BC=b,CD=c,DA=d,且a·b=·c=c·d=d·a,试确定四边形ABCD的形状.错解:因为a b c d=0,所以a b=-(c d).∴(a b)2=(c d)2,即|a|2 2a·b |b|2=|c|2 2c·d |d|2.由a·b=c·d,得|a|2 |b|2=|c|2 |d|2.①同理|a|2 |d|2=|b|2 |c|2.②由①-②得|b|2=|d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6)×c=a×c+b×c,这一定律学生运用起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为了学生巧妙记忆和灵活掌握,我教给了学生一种巧妙的记法:"a"代表妈妈,"b"代表爸爸,"×"代表爱,"c"代表我,合起来理解为: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妈妈爱我加上爸爸也爱我,学生非常感兴趣.之后,我又给学生讲了乘法分配律的减法形式:(a-b)×c=a×c-6×c,"小诸葛"李东旭马上举起手来说道:"老师,我知道怎样巧记了:妈妈比爸爸爱我,也就是妈妈爱我比爸爸爱我多多少."我笑着对他说:"这种形式咱们就不用巧记的方法了,因为爸爸和妈妈同样爱你们."李东旭却老大不愿意地说:"妈妈的确比爸爸爱我!"  相似文献   

18.
在比例中,合比定理即若a/b=c/d,则(a b)/b=(c d)/d,(1)但当a b≠0且c d≠0时,(1)还可写成: a/(a b)=c/c d 把(1)、(2)推广到不等式中,可得定理若a/b≥c/d,则 (a b)/b≥c d/d,(*) 若a/b≥c/d>0,则 a/(a b)≥c/(c d).(**) 证:∵a/b≥c/d, ∴a/b 1≥c/d 1, ∴(a b)/b≥(c d)/d。∵a/b≥c/d>0 ∴0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 (1 998- 1 999学年度 )两省一市高一课改试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几道习题的表述不太严谨 ,或解法有漏洞 .现提出如下质疑 ,并与同行商榷 .一、已知 a b= c, a- b= d,求证 :| a|=| b| c⊥ d (《数学》第一册 (下 )第1 73页复习参考题 B组第 4题 ) :答案提示 : c⊥ d ( a b)· ( a- b) =0 a2 - b2 =0 a2 = b2 | a|=| b|(人教社版《教师教学用书》)质疑 :这道题的本意是考查向量的内积、垂直充要条件、向量相等等知识 .本是一道很有价值的习题 .然而 ,美中不足是题意中忽略了 a= b或 a=- b,两种特殊情况 .事…  相似文献   

20.
在平面几何中,要证线段a与线段b的和等于线段c,一般用接、截法。接法就是设法把a、b接在一起变成一条线段d,使d=c,则a+b=c;截法就是设法把c-a变成一条线段d,使d=b,则a+b=c。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证线段和与差,无非接法或截法。下面以课本中的习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