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文学课的教学,有一个根本宗旨是不能偏离的,即把文学课上得具有文学味。长期以来,中学课堂上的文学课没有将“文”和“道”的关系处理好,要么上成了“语文版”的政治课,成为“时代的传声筒”;要么上成了生活课,成为“自然主义”的代言人,长此以往,让中学生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文学在学生心中卷不起波澜。20世纪60年代,语文界曾有过一次要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位叫洛寒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文章,文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内涵,在当时影响很大。几十年过去了,教育观念也在不断…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方而的主要偏向,一是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裸,一是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裸。前一个偏向,由于各方面注意,目前已经减少。后一个偏向,还有待大力克服。本刊这期发表洛寒同志的《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一文,就是为了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希望教师同志们共同研究,多多提供一些改进语文教学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学诗歌教学策略张厚感近年来,文学教育似乎在升温。1959年报刊上开展“怎样教好语文课”讨论,提出“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现在看来,前者很中肯,后者虽有针对性,但有负面影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教育受到削弱,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作为语文学的工程学科,担负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进行语文德育、渗透语文美育等多重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通过语言教育、文章教育、文学教育才能顺利完成。建国近五十年来,语文教育曾经出现过三种偏向:一是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二是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文学教育任务;三是把语文课教成语言课,它片面强调了语文课的语言文字教育任务。这三种偏向究其根源,是不明确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浓郁人文性的双重特质,是没有抓住语文教育的主要矛…  相似文献   

5.
贾丽 《语文天地》2012,(12):58-59
20世纪60年代,语文界曾有过一次要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大讨论。其中有一位叫洛寒的作者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文章,文章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内涵,在当时影响很大。几十年过去了,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方向不定,有时热衷于把语文课教成纯文学课,有时却把语文课教成似政治课;十年动乱期间,几乎把语文课取消了,搞什么“政文合一”;这几年受着高考的指挥捧转,又把语文课教得太死了,太知识化了、工具化了,忽视了思想教育。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这是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特点。从一篇文章来说,构成一篇文章,有了道才有文;“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清朝学者戴震曾提出把“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结合起来的说法。而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者中,义理应当是灵魂,是统帅,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材料是要由观点来统率的。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说,也必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克服的倾向,大致有三种: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语法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这是因为:语文课虽然包括有深刻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但语文课决不等于政治课;语文课虽然包括语言规律,即语法知识的内容,但语法课代替不了语文课;语文教材中也确实包括不少文学作品,但文学和语文,在学术畛域上,本是两个不容相混的概念.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三种应该克服的倾向,我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因素的讲解,借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法、逻辑的运用,形象思维的发展.以及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克服的倾向大致有三种: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政治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语法课;一是将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这是因为:语文课虽然包括有深刻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但语文课决不等于政治课;语文课虽然包括语言规律,即语法知识的内容,但语法课代替不了语文课;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0.
自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经过60多年的时间,经过许多曲折,经过许多实践者和理论家的论证,才确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确实是来之不易。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说:“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种理论匡正了曾经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或“政治课”的错误倾向,成为20世纪后半期语文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也和其它学术问题一样,是在自由争论和实践中向前发展的。语文教学上各种问题的争论,究其终极,往往归结到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即为什么要教学语文的根本问题上来。这几年我们正进行着一场决定语文教学成败关键的争论。有一派主张语文课应当作为工具课来教。但是多少年来,有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有的教成文学课,而且似乎占了上风。人们在事实面前辨明了是非。这一  相似文献   

12.
《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节选) 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明确,语文是一种工具,要按照学习掌握工具的规律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掌握任何一种工具,都必须从最简单的技能学起,扎扎实实地下功夫。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也不能例外。同时,我国语文教学有悠久的传统,方块汉字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吸取我国传统的经验。按照汉字汉语的特点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当新千年到来大家讨论“如何开创语文教育新纪元”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   1980年,总结建国 30年语文教育的三大教训 (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语言课 ),我曾著文《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 (《安阳师专学报》创刊号 )。 1993年,针对“语言学、文艺学在语文教育中长期平分天下”的旧格局,我主编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宣示“文章学是指导语文教育的主干理论”。 1998年,我正式提出《一语 (语言 )双文 (文章、文学 )论》 …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文学教育 提升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的 3月 2 8日 ,本人及部分语文教师 ,应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杨碧君的邀请 ,到该校听了两节文学作品教学研究课 ,课后我主持召开了一个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座谈会 ,下面是经过整理的座谈纪要。我首先说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 ,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简而言之 ,文学就是语言艺术。语文教学长期受“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困扰 ,语文教师不敢进行文学教育 ,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文学教育。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 ,确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种工具,要按照学习掌握工具的规律进行教学,要真正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即语文课还得上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笔者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学会洗课,净化语文教学的内环境1、洗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即洗文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永远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洗文本。一要细读文本,撷英取华,化繁为简;二要整合有益的文本信息,拎出一条主线,使课堂教学清晰、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语文课有滋有味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 ,也是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笔者尝试着给语文课添入生活味、幽默味、人文味 ,让语文课三味俱全。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草木虫鱼 ,大至立身处世 ,小至人情物理 ,尽在其中。语文教学要鲜活 ,就必须把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此 ,我在任教的班级做了以…  相似文献   

17.
蔡燕雁 《现代语文》2007,(10):21-22
近50年来,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五十年来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年代至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年代至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第8次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20.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苏联等国的文学教育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