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具体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初中课本所选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即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够疏通文义,而名家的精妙构思、深远立意、博大思想也不是十几岁的初中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难点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寻求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也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了一些好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问:公开课多是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而较少有人上计算课、复习课,您对公开课的选题有什么感想?答:不可否认,公开课具有展示、示范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老师上公开课,往往要考虑到课堂的现场效果。几何课、活动课、探究课,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容易吸引听课的老师,赢得更多的掌声,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而计算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好组织,不容易“出彩”。再加上这些老师多是借班上课,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所以计算课在公开课上很少出现。上复习课难度就更大…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言文,新课标有了具体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些要求是不容易的。因为学生对它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这就促使教育者要探索文言文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全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课堂,立足发展,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里,笔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围绕新课标,共同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子:一、激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硬骨头”,善教者,学生乐学好学;不善教者,学生厌学不学。因为,文言是中华民族历史语言的沉淀,它不是今天广泛使用的交际语言。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自问自答,没有进过学堂的人是不明其义的,而说“祝您生日快乐!”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乐得心花怒放。原因何在?古今语言的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5.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能扎实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出彩。  相似文献   

7.
高中文言文教学在当下的处境之艰难,大多浙江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有体会。推究起来,“学生不喜欢”是导致困局的主要因素。笔者对此深有同感,也曾在两届高一新生中作过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同学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问及不感兴趣的原因,“难懂难记不实用,考试让人最头痛”的顺口溜也许是最好的概括。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深思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难道文言文真的那么可憎,以至难懂难记到让人生畏的地步?难道学生兴趣低迷就没有教师的责任?诚然,文言文学习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排除这一客观因素,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也绝对难辞其责。…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把教学比作清澈的河水,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源头,不断反思教学才有活水,也才能出新、出彩。下面,笔者借助"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公开课,从探究问题的设计以及几位专家对公开课所进行的点评,来做一次探寻源头的教学反思。一、以本为纲,充分利用教材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必然离不开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必须契合和引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如何找准探究题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的“文言文”学习,如果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持久,肯定是学不好的。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持久兴趣,是攻克文言文学习难关的一个前提条件。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果我们能扎实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文言文教学就一定能出彩。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000年开始普遍使用的人教社新教材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全套书中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 %。不仅作品数量增加了 ,而且要求背诵的篇目也增加了。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中每单元配套的文言知识短文删去了 ,这意味着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减少了。那么 ,何为“浅易” ?语文教育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浅易”意味着作品难度降低 ,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有人认为既然对语法现象的分析减少了 ,那么对教师来说也就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如果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诗文”。文也好,诗也好,对于文言基础差的学生而言,即使是浅显的文言诗文,他们学起来也未必容易。那么,怎样才能在文言文学习中化难为易、轻松学习呢?一、把握规律、整体突破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分析综合”考点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教材中也接触了不少,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是很茫然。又由于不少中学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单一,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学久生厌。所以,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少”(数量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有限篇幅)、“慢”(学生被动学习,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堂课也许只能串讲一段,教学进度慢)、“差”(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浓,成效差)、“费”(课堂教学时间费、师生精力投入多)现象。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的呈现形式,既能唤起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能切实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以现代课程理论和新课标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下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缺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考的能力,尤其是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动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兴趣不浓导致的,下面就对文言文教学高效率的问题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一些商家在自己的店门口总写有这样的广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廉。这就是商家的个性所在。我想这实际上是商家对市场的一些思考所得,不然的话就对顾客产生不了吸引力。从商家这里我们是否也能引发一些关于作文的思考呢?高中新课标要求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们是否也能做到“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从总体上讲,“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也是为了使作文出彩。那么从哪些方面出彩呢? 1.随机想。随机思考,事先不可能有什么准备,也不可能有什么专门的目的、方向。如每天我们出门都会碰到许多意料之外的人和事。在碰到这些人和事时就要学会“随机想一点”。不管什么时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论走到哪儿、干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该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训练,让“品味”真正落到实处?前不久听过一节公开课,其中有个教学片段留给笔者许  相似文献   

20.
汪昌兵 《学语文》2003,(5):35-35
在参加安徽省首届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之前 ,我的一堂市级观摩研讨课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合肥晚报》以“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讲评课”为题作了报道。回想起来 ,这堂课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选择了难点 ,突出了新意 ,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适于自己教学优势的思路。上公开课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至为关键。散文与诗歌一直是语文公开课的宠儿 ,大概是容易“出彩”的缘故 ,而文言文和作文往往少有问津 ,特别是作文讲评。我选择的正是作文讲评 ,这倒不是“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以显示自己的勇气与高深 ,而是因为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