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这块阵地的主人是学生但我们老师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占领"了学生的阵地。如何尽快把课堂这块主阵地交还给学生,把以前那种繁琐、复杂的教学方式进行"剪枝",让课堂变得最朴素、最高效,也最简洁。一、教学目标简明语文教育的本色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不必把问题复杂化,作为语文教师,心中应装着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并把阶段目标熟记于心。  相似文献   

2.
术语是知识表征的最基本单元,也是学科体系的最小基石。或可简言之,术语是学术话语的基本单位。学术讨论的媒介和结果离不开学术话语。正因为如比,我们在讨论语文是什么时,不妨把"语文"作为一个术语来看待。如此,似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文是什么"这个宏观的问题落实到微观层面。此外,作为一个核心术语,我们可以由"语文"衍生出术语群。  相似文献   

3.
语文老师在我心目中,就像一本我最爱读的书。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本《百科全书》。他把我们每一个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都详详细细地讲给我们听。如果谁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也会津津乐道地讲解。  相似文献   

4.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语文活动课是沟通生活与语文的桥梁,它具有趣味性、群体性、自主性、活动性、延伸性等一般性质。而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最重要、最显著和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比作一个播种过程,那么语文活动课就是种子萌发的沃土,它给学生以充足的空闻和时间,在生活的实践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又指导学生把生活的经验、启迪与感受带到语文学习中来,使二者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7.
童洪星 《教学月刊》2015,(Z1):70-73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  相似文献   

8.
缘起:对语文教学现实的忧虑语文是小学的第一大学科,课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广,而且教语文的教师最多,研究语文的人员最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的口号也最多,流派也最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出“生活化语文”?这是基于我们对语文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四无”教学充斥着我们的教学生活,造成学科育人价值的严重缺失。1.无用——目标脱离生活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觉就是语文是语文、生活是生活,只有语文课上学的才是语文,在生活中用不上语文。所以杜威说:“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儿童完全不能把校外获得的经验自由地在校内利用;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所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一、中考语文非改不可中考语文不能再跟着高考亦步亦趋了!对握有生杀予夺中考命题大权的同志,该认真反思反思:我们的考试指挥棒究竟要把语文的教与学引向何方?广大的语文教师也该清醒清醒:我们辛辛苦苦费时最多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成了学生最讨厌收效最差的学科?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早已颁布,然而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令人担忧,不少语文教师困惑了。其实,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理论,我们最需要的是在教学方式上自我反思,将理论付诸实践。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感悟。为什么语文课堂沉闷、学生学习无趣、考试效率低下?把语文仅仅当作工具、视为一种知识,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绎。铺天盖地做练习,这种单一的强化式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实提醒我们,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应该重视发现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上期我们把目光投向“语文本色”,目的是抓住语文的根,把准语文的脉,锁住语文的魂。而这根、这脉、这魂都集中在语言文字上。本期,我们关注的是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学习语言文字方法虽多,但最主要的、最有效的还是进行训练。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到底该怎样的训练,相信读完这组文章你会有所收获。训练无终期,训练无终极,让我们共同探索吧。  相似文献   

12.
减轻课业负担,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只要真正地把培养目标转到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上来,只教给对他们未来发展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面对那些无用或用处不是很大的东西少去涉及,尽量减少无效劳动,质量是不会下降的。检讨一下我们现在的教学,做得无用功太多,减负后,情况不改变,教学质量倒是真的会因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减少而降低的。   首先是语文教学,就全国而言,该学科的“少、慢、差、费”最为严重。语文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可从我们当前的情况看,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把这个观念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杨澄宇 《教育导刊》2013,(11):83-85
语文知识、语文行为知识以及语文作品知识是一个本体的三种面相,这三种面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语文作品和语文行为为例,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知识,这种知识无法抽象去把握,即经验性把握,但是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普遍客观(语文知识),即能够把它的所有客观性通过特殊性展示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语文行为必须以最强烈与壮阔的生命去浸润这些客观内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对课外阅读的意义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须知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它可以为语文教学拓展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它,把它当做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把它落到实处。下面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以就教于大家。从课外阅读与人的发展关系来看课外阅读可以改变人生。中小学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就像人生的一张白纸,可以说物欲未染。他们对所读之书印象最…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关联最为紧密的学科,所以语文的教学也是最受关注的,作为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其中最受到关注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地强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往往是把高考成绩,做为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所  相似文献   

16.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
  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细,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但语文就是学不好。而语文程度比较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但这个共同点不是上语文课认真,而是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文章。由此看,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从本期起,我们的小学语文业务讲座开始研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的三十二个基本训练项目。这些训练项目的课文,不是知识短文,而是属于独立阅读课文。因此,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研究教法上。我们是想在纵的方面,把问题谈得更深些;在横的方面,把问题谈得更广些,以帮助教师认真掌握教材内容,懂得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语文训练,从而更有利于进修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每一次,我们探讨两组训练项目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似乎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堡 垒,成了语文教学的围城,我们总在突围,方法林林总总,流派形形色色,可我们总感到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复杂,最根本的是我们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所谓简单问题复杂化,指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太把习作当作文。小学生为什么要习作?其一,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其二,是因为他们要发表自己的生活感受,要表达对周围的看法,他们只要有触发点,并把它们写下来,就要写作。但是,由于习惯心理定势使然,更何况为了应试,作文教学功利化,教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习作与主题明、立意深、构思巧、取材新挂钩,潜意识中整齐划一地向优秀作文看齐,所以  相似文献   

19.
应永恒 语文教学总是热闹的,语文教师却最需要冷静.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静下心来“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就能看到我们要“寻”的“那人”——本色语文.其实,我们的语文前辈对此早有定论.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回望从前,思索什么是本色语文?我们先来看看林育老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例片段,然后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陆游的这两句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一些语文教师常常把它当作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有益经验而谆谆告诫不已。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教好语文的最有价值的金玉良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