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等,课前先由教师预先设计或师生共同设计阅读提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完成提纲里规定的学习内容。这种略读课的教学模式,就是“提纲导读”模式。这种模式以自觉学习为基础,以独立阅读活动为主线,以默读、批注、交流、互动为载体,最终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自学提纲的目的。自学提纲是学生自学入门的向导。教给阅读方法,揭示读写规律,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学能力是设计自学提纲的根本目的。因此,设计自学提纲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起点放在“读”上。自学提纲的内容要依据教材设计,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逼”着学生带着问题理解性地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爷爷为什么不肯进城?”(六册26课《爷爷》),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导读”是指在教师科学地引领和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系统阅读书本的过程,着眼于“导读”的课堂教学,需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导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精”与“博”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融于一体,优化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导读,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巧妙地设计提问导读教师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出能贯穿课文内容,支撑全文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的设计不能琐碎、重复、孤立,要能建立起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阅读的整体框架。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追求答案的唯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开展了初中思想政治“指导———讨论”式课题实验,通过尝试深感“导读提纲”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节课教学的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师课前必须认真设计“导读提纲”,充分发挥其作用。一、“导读提纲”的设计“导读提纲”是从学生的“学”出发,它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师必须注意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导读提纲”要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尽量使“导读提纲”成为学生表演的剧本,教师只能扮成导演的角色。“导读提纲”的设计与教案完全不同,它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自检题、讨论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读好一篇课文,就一般认识规律而论,大致要走如下五步: 一、认知性导读任务是指导学生搞好认知性自读。注意: (一)以“自读提纲”提示阅读要求,引导阅读方向。“自读提纲”一般包括:应掌握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应接受的主要信息(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求提出自读中发现的疑难等。 (二)指导自读方法。拿到“自读提纲”后,不少同学急于完成“提纲”要求,阅读中碰到生字新词即看注释、查字典,稍遇疑难即停下来思考求解,阅读速度既慢,也无法获得对全文的完整印象。我们即严格限定初读课文的时间,要求他们尽量不为陌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智力活动的起点。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和文本建立起相互问答的伙伴关系。达到双方的视界融合。理解的标准则是“解释学循环”:所有部分和整体的和谐。教师的提问是导读。提问设计应遵循“解释学循环”的原则,做到系统性、层次性、恰当性,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双重建构”,即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7.
怎样教好独立阅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仍须继续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独立阅读课文仍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一味让学生“自学”,以至形成自流;当然也不能把此类课文当成讲读课文去讲授。独立阅读课文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材料,要教会学生动脑筋,肯钻研,自己解决问题,真正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独立地运用于阅读,形成能力。我们发表“导读提纲”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独立阅读课有一定帮助。欢迎来稿,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慧芳 《考试周刊》2013,(81):39-40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简约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感悟、理解、交流、提升空间。设计提纲挈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可以使师生从繁琐的“你答我问”、“一问一答”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围绕《孔乙己》的教学谈谈主问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读、说、写"四种途径进行的.学生读了课文回答教师的提问,听了别人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要通过"说".教师能从学生的话中了解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读.通过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图示导读法是一种通过文字、线条、符号、图表等来再现和强化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试验中运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前三个步骤概括了单元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各种不同文体的教材及各个试点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图示导读法是经常运用的、很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我付的具体做法如下: 导读步骤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读示图(纳入自学提纲中),导读示图的设计要能再现课文结构脉络和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纳入自学提纲中的导读示图要能起到导读的作用,框架由教师精心设计,内容由学主自学填写(或者说“龙”由教师“画”,“睛”却由学生“点”)。学生在上课后接到自学提纲,首先要自己钻研课文,然后完成好导读示图的填写工作。填写导读示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钻研教材,熟悉和掌握文章结构及作者思路的过程。导读示图的设计要能体现各年级学生知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导读”,指的是教师站在“导”的位置上,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朗读或默读),让他们在摸索中读懂课文,并掌握读书的方法。“导读”授法常言道:文无定法,有规可循。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可循”之“规”,使学生不仅“闻一以知二”,还能“闻一以知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自读课文,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教师的书才能越教越薄,学生的书也才能越读越薄。例如,我在教《长城》一文时,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提高很慢,在高考中阅读题失分现象也很严重。阅读教学要改变这种被动不利的现状,就必须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于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学生要勤于动脑,主动投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课文的理解鉴赏能力。基于此,笔者设计了“略读、导读、回读、赏读、诵读”阅读教学的“五部曲”模式。  相似文献   

13.
袁国强 《甘肃教育》2014,(20):121-121
正一、开放式阅读导读设计目的:设计开放式导读提纲,提出具体阅读要求,介绍有关参考资料,揭示阅读重点、目标,指导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辩议、体验、批判、比较,多元解读文本,彰显阅读个性。设计:1.辩议式导读。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抓住教材主要内容突破点。设置辩因、引导辩程、分析辩果,以求得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如《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设计如下提纲:1关于小说的主题有"金钱说"、"同情说"、"势力说"、"爱慕虚荣说"等等,你赞成哪一种?2你觉得于勒、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乔亚东 《快乐阅读》2013,(12):88-88
特级教师余映潮曾给主问题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对课文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引领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材把握不到位,课堂提问较为随意化、简单化;有些教师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为求达到“点点落实”,课堂提问较为零碎化、孤立化。这些提问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主问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性阅读,它通过几个紧密相连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和支撑的作用,克服了提问零碎、随意、泛滥的问题,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艺术地设计“主问题”,是进行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法。设计到位的主问题,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形象地说,就像拿起一件毛皮大衣一样,从袖子拿起,拖泥带水;从衣领处提起,顺顺当当。这就是“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所谓“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主问题”在教学上的重要作用是“整体牵引”。不仅如此,由于每个“主问题”都要牵动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讨论,于是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成对…  相似文献   

16.
叶兰 《教书育人》2002,(9):18-19
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导出新课,复习旧课,也能提供大量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如何正确地进行英语课堂提问呢?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课堂提问的层次性即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应该注意连贯性和梯度,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它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课文,它…  相似文献   

17.
导读课文,学生在感知表象认识后,往往难以深入,难以把握事物的实质,教师的提问,应当适度,要让学生感到问题应挖掘,又能挖掘,“跳一跳,摘桃子”,构成学习的坡度。这样,能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课文中写作者沿途看到“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  相似文献   

18.
郑秀红 《现代语文》2013,(12):127-128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一过程的关健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主问题”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把握文章重点,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指出:“主问题的有效聚焦,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境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和特点,建构起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做多角度地、反复深入思考,生成或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整体认识和独特性理解。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三、不要忌讳“提问”课堂上,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已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教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但稍作观察、分析,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见有限,思维肤浅,教学浮躁空虚,华而不实。新课程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笔者认为提问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有价值的提…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就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1.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事先阅读相关课文。教师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阅读提纲要求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要求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