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强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只注意知识的讲解,很少注意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每篇课文都有许多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结合点,教师该如何针对课文特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反复朗读无论是一节课,还是一篇课文的教学,朗读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而稳定的阅读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正如高林生老师所说的:"阅读课还是以读为主旋律,这是没  相似文献   

2.
<正>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倾听,去触摸,去感知,去领悟,去透过课文表面的语言形式,进入到语言的意境中去,深刻地感受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丰富情感。在具体的文学类文本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审美想象力。(一)诵读出情境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总是通过读来触摸文字、熟悉文本、习得语言的。当代著名学  相似文献   

3.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与审美情操,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够让课文的讲解不再枯燥乏味,人物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将情感融入课文的讲解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以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提出了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培养学生的情感、利用诵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培养学生的情感、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等情感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祝汉茂 《文教资料》2007,(21):158-159
语文教学语言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独特个性,则是为教材中文学因素所决定而应该具备的艺术性品格。就审美的视角而言,教师是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对象(教材)之间的中介,要出色地发挥审美中介的作用,富有美感地将课文世界中诸多美的因素传递给学生,就应当运用富于强烈艺术和诗意美的优质教学语言。那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格包括哪些方面?文章就笔者从教多年的体会作出总结,"形式美、情感美、理性美"这三美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完整性就要帮助他们理出课文脉络和线索,形成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能切入语言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再高深的思维和再复杂的情感都要用语言来演绎。因此,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领会情感。  相似文献   

6.
张继升 《山东教育》2003,(14):24-25
新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阅读板块全部是文学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编者意图。其中第五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代戏曲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教学这些作品,利于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其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然而,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并不将戏曲作为教学重点,再加上有些课文还属陌生面孔,有关内容的教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一、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黑格尔曾经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  相似文献   

8.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9.
吉丙其 《语文天地》2013,(13):66-67
高中课文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片面地追求精确化,无疑妨碍了学生语言直觉感受能力的发展,也造成了学生审美感觉的钝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倡导适度模糊。一、阅读教学中适度模糊的必要1.文学作品本身特点决定的文学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的,这些文学形象通常是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怎样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最紧要的问题。在语文课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思维素质、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语文课教师应以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方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以优秀文学作品内涵感染学生,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达到思想素质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学会做人。说文学是人学,可以在课文讲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同时指导学生朗诵复述或排演课本剧,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角色,在体验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其中,利用文学作品蕴含的美育因素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一、在品析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符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然而,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深入思考,笔者认为教学一篇课文,应该使学生的阅读逐层深入地达到这样三个思维层次:认知层次、领悟层次和审美层次。首先是认知层次。它是阅读思维活动的初级阶段。其思维特点是: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此阶段的学习应达到这样的目标:内容上要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  相似文献   

13.
分层思维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采用的一种民主式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必须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为前提。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分层突破 ,教学手段优化集中 ,训练成立体状发展。一、语言的分层思维教学语言清晰、准确、完整 ,是教师思维严密的集中表现。不仅如此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设计分明的语言层次 ,即语调要抑扬顿挫 ,语言风格或华彩质朴 ,或优美直陈 ,语气、语势都要根据课文的语言特色作相适应的改变。例如 :情感语言。不管哪篇课文 ,都倾注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教师只有进入角色 ,才能传达语…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是一门充满美的滋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因此,语文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加强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品味文章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含义深远的词句,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调动种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重锤敲打,真正…  相似文献   

15.
现在农村中学的课本都是使用的部编统一教材。五年制中学所学的课文是三百篇左右。这些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而其中大部分是优秀的文学名篇。大家知道,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创造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氛围),甚或艺本典型,并无不渗透着作家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理想情操。而这些则是靠由文字组合的语言来表达的。所以,在理解时,要透过语言现象进行审美的辩证思维,通过形象的再创造,才能把握。不仅文学作品如此,即使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也有一定的形象因素。所以,就某种意义说,“再”创造的过程,应该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当然,文学作品是以分析形象为主,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从初中阶段的对言语的一般性理解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审美赏析的阶段。学生不仅要能快速地理解文学作品言语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慢慢地细细地品味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言语审美特点。在此先简要说明一下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语言是一种总的符号体系,是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是抽象的系统,有相对的稳固性。言语是个别人的话语,是具体的事例,有灵活的选择性。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工具和对工具的运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因为情感因素可以从时空上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感因素作为媒介,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文学类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个性体验的过程中。一、在朗读中体验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低年级教学中常见的体验方式,因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阅读水平也比较低,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处于开始状态,只是简单地根据课文出现的角色,初步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如教学《雨点儿》(统编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老师正在潜心研究语文“情感型课文”的教学,这无疑是迈出了正确而重要的一步。正像戏剧演员练好“唱、做、、打、哭;口、眼、身、法、步”等基本功一样。“情感型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一块,不可设想一位语文教师连“情感型课文”也教不好的事实。然而语文教材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资源,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思维训练,每篇语文教材中的训练点是无处不在的。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提“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十条总目标的…  相似文献   

20.
正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源,非常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中形成和发展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