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未来语文教育的生命——陈钟梁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1999年,明年即是2000年,我们的语文学科终于蹒跚地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世纪交接,千年转换,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刊物,本刊认为很有必要回顾语文学科的百年历程,了解语文学科的现实状况,瞻望语文学科的未来前景,增添一些有关语文学科新的观念和认...  相似文献   

2.
最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陈钟梁先生就“语文教学究竟该往何处走”,“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应该如何辩证看待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等问题,与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刻的谈话,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作了全面而精要的分析。现将其要点整理如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3.
桑哲 《现代语文》2007,(11):4-6
陈钟梁,特级教师,上海市名师工程导师。曾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现为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华中师大、四川师大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高中生作文十日谈》、《作文题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1955年8月,一个从福建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在经历了十天的行程后、带着兴奋与惶恐,跨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他如春蚕一般,在这里食桑、吐丝,织就了美丽的彩锦。他,就是为中国教育事业、为中国艺学学科发徒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名学、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五十年的学术历程,先生始终守望着一片诗意的天空。2005年的一个夏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艺学研究中心,先生以他特有的亲切语调娓娓讲述了五十年的经历与体验。  相似文献   

5.
世界是在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是需要发展的。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过去还没有过的教育。”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最深刻的认识是过去还没有达到的认识。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世纪交接、千年转换的门槛前,透过21世纪的曙光,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我们再回过头来,审视我们的语...  相似文献   

6.
窗外,枝条吐绿;窗内,春光融融。洪镇涛老师正安坐在书架前的木椅上,接受我的采访。67岁的他,浓密的乌发已敷上一层白霜,但一双瞳仁依然年轻而明亮,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当代语文教坛的名师中,我非常敬仰、崇拜洪老师,因为他是一位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探索者和改革家。今天能和自己敬仰的语文教育家这样近距离地交谈,我很是激动与兴奋……  相似文献   

7.
《文教资料》1994年第5期曾刊出陈美林先生有关《儒林外史》研究论著目录和韩国学者赵宽熙对其专著《吴敬梓评传》的评价文章.这里所发表的是陈先生本年度出访韩国时,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对他所作的采访.该会经常采访各国研究中国小说的著名学者,先后发表过对美国韩南教授、法国陈庆浩教授、俄罗斯李福清教授、中国华东师范大学郭预适教授等人的访谈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近日,笔者就这一话题走访了原山西省教育学院院长、《德育报》总编辑陈茂林教授。  相似文献   

9.
孟雪民 《现代语文》2014,(7):99-100
陈钟樑先生,是笔者心仪已久的语文教育大家。经常听人一脸尊敬地说起陈先生,也经常读陈先生高屋建瓴的学术论文,非常想亲耳聆听陈先生的教诲。2008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学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特级教师学术报告会上,笔者有幸聆听了先生的报告。听罢讲座,感悟良多。语文教师如果要想在语文教育上有所作为,那么就必须在热爱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情调,提高素养,走进深层。  相似文献   

10.
他致力于教育的比较研究,因为他期待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与进步;他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经历当作快乐的体验,因为他始终怀有一颗“爱生”之心;他带领着中国最大的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构建起学者与政府对话的平台;他一生都在实践和研究教育,享受着探索的困惑与喜悦!  相似文献   

11.
刘国永 《江苏教育》2023,(34):11-13
<正>1935年8月28日,班华出生于安徽巢湖,1956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留校后一直致力于德育、心育研究,2022年11月27日去世。虽然说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规律,87岁在一般人心目中也已属高寿,但对于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我们总觉得他离开得太早,总希望他能在教育殿堂中为我们留下更多殷切教诲之声。班华一生从教,始终关注一线教育实践,一直坚持做自觉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他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储备,他的思考总是贴近教育实践,朴素平实的文风对中国教育的现实有着最直接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方 :陈老师 ,2 0 0 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一改以前长期使用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名称 ,对这种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必然性如何认识 ?■陈 :语文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可以追溯到 1 995年人教社在武夷山召开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这次会议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松梅一样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历代文人墨客常把竹子作为吟咏对象,借以表情达意。人们借助它或寄托品质高沽,或象征坚韧不拔,或颂扬守贞不屈,或抒写凌云壮志.或表达能屈能伸,或讴歌谦逊胸怀,或流露侧隐之心。  相似文献   

14.
15.
陈时是私立中华大学的创办者。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成为民办大学校长先驱与楷模的人生历程中,历经了传统社会的变革和西方文明的洗礼,坚定了教育救国的理想,并不惜倾其所有、托钵化缘,终生从事私立中华大学的教育活动。他倾家兴学的壮举、卓有成效的办学实践和矢志教育的精神至今仍有启迪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记:(记者,下同)苏老,您好。晚生有幸当面请教苏老,聆听教诲,真乃荣幸之至。晚生想问苏老在重新探游石钟山之后有何见教? 苏:(苏轼,下同)见教无有,感想颇多。感君探游之邀及读明清之诸多资料,归乎一点,仍如老生所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不过此次"臆断"之咎,反归老生耳!  相似文献   

17.
话说陈先生     
<正>与其把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称作"陈老师",还不如沿用前人的习俗,叫他一声"陈先生"好了。众所周知,鲁迅写过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不称老师,我想自有其道理。先生先生,先于后生,无论学识与人品,均为后生之楷模。陈先生德高望尊,博学多才,桃李天下,如此称谓,一则亲切,二则雅致。诚然,先生的鼻子不够小巧,脸庞不够清秀,身材不够标准,自然不属帅男之列。但或许你不知  相似文献   

18.
现在,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许多学校相继成立了教科研专门机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育科研看得很神秘,认为“高不可攀”。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又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呢?陈茂林教授: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就是对自己实践的总结。实践为每个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一时解决不了的新问题,有解决了又反复的老问题,这些都是进行科研的基础。通过对实践的思考、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科研。什么是理论?不少教师说,从道理上懂得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也想参…  相似文献   

19.
○我想请先生发起谈一个您最有感触的话题……□我觉得,在中国,学术和文化的发展,传统上自来就不脱离政治,学术从来没有不为政治服务的。经世致用嘛。读书为什么,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学最初念《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致善”等等,古人强调“内圣外王”,个人思想要符合圣人之道,入世办政事要按二帝三王那一套去做。但这是笼统的一个提法,本来并不错。但是,近几十年又提出的“为政治服务”,就不是像古人那样在大的方面“说明”文化、学术的作用,而是在一种非常狭隘的特定意义上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认识到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中小学生到底应该具有哪些能力?教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陈茂林教授: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是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但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我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到社会实践的各种活动,其立足点和着眼点都瞄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从老师引导到自己会学习的能力。学生以学习为主,这是学生的主要能力。人本来不会学习,就像本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