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因为它完全不像一般序言那样说明写作的经过和宗旨,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它以叙事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为序文写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因为它完全不像一般序言那样说明写作的经过和宗旨,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它以叙事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为序文写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篇序言共分10个小节,根据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部分,房龙先生为读者虚构了一个无知山谷,多角度写了无知山谷的平静与幸福。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则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位先驱者形象,他用自己的生命给黑暗的无知山…  相似文献   

3.
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有这样的序言,并不是每一篇序言都有这样的故事。房龙在《宽容》这部大作品里安排了这样一个小作品,用这个小作品讲述的小故事来对全书所演绎的历史大故事进行形象的诠释。小作品、小故事在与大作品、大故事的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就把大作品、大故事的内涵披露出来了,这便是《〈宽容〉序言》。  相似文献   

4.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4,(11):19-21
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一般的序言大多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概括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会交代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宽容)序言》则像一篇寓言故事,有隐喻,有象征,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序言时,需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蓄,对此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品味寓言故事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相似文献   

5.
教学<〈宽容〉序言>,一个疑难问题是如何看待文章的主旨--呼吁宽容.<语文学习>2001年第5期刊登了潘尤国先生的见解.他认为文章不是向守旧者呼吁宽容,而是向广大人民呼吁宽容.他说:  相似文献   

6.
守旧和创新犹如两条巨流,奔涌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守旧逆水而上,创新飞流直下,两者不断地碰撞,飞溅朵朵浪花。创新之流以强大的力量战而胜之,在天地间激荡起雷鸣般的欢响。这一穿透激情的话题,在《<宽容>序言》一文中得到真切的展示。《宽容》一书,1925年出版,1940年再版,它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应当宽容,强烈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可耻行径。《<宽容>序言》则如同一个寓言故事,讲述的是勇敢的先驱者和守旧老人之间的殊死斗争。先驱者要开辟一片美好的新天地,大胆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牢笼,毅然…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教师讲完《〈宽容〉序言》之后,附加性地告诫学生:“宽容要有分寸,对正确的对象我们应该宽容,对错误的对象我们不能宽容”。这话听起来够辩证,似乎也能使说理更加圆满;其实却是狗尾续貂———这一段“狗尾”,不但告诉人们讲课者完全误解了作者用意,暗设不要郭成杰而且这种“误解”把作者也带入到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陷阱中去了。这个思维陷阱就是:“一切都可以用正确和错误来划分。”这种思维模式和房龙的《〈宽容〉序言》是不相容的。试想,如果把“正确”作为宽容的前提,宽容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正确”不需要我们宽容(赞成就行…  相似文献   

8.
初读《(宽容)序言》(见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多少有点迷惑:序言竟可以这样写?在我们的阅读经验里,序言一般是由说明性文字组成的,作者的自序又往往是预备性地说明该书的宗旨和经过,譬如《(物种起源)导言》(见本册第一单元),而《(宽容)序言》居然是一则虚构的寓言故事!这种突破常规的写法是我们所陌生的,但无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兴奋不已的。  相似文献   

9.
《〈宽容〉序言》一文,学者对其文意把握不一,教学中的理解也见仁见智,基本上有这样一些观点:一是认为该文旨在表现先驱者的勇于怀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之精神;二是认为本文叙述了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斗争故事,表现了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认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四是认为写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五是提倡理性,宽容异见等。这正如赏玩一幅抽象画,有人说:“这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沙漠中艰难跋涉时留下的凌乱而又清晰的足印。”又有人说:“这是母亲的手,温暖而自豪地轻抚着一个幼小的生命。”还有人会说:“这是娥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语文教学碎片化严重,学生对课文没有完整的文本概念,阅读仅仅是随意地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却没有完整的文本概念。真正的语文课堂追求的不是热闹,而是落实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进文本,做到赏读兼顾。一、阅读,抒发内心情感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根据语境完善抒情的机会,也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像山那样思考》节选自美国环保先驱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面对生态环境岌岌可危,其土地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篇文章在彰显生态价值的同时要做到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全民阅读的形式也越来越受欢迎。对于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来说,阅读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秀学习习惯。阅读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还要将自己沉浸在作品之中,进行深度阅读之旅。本文主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方向,通过品鉴王惠的《〈骆驼祥子〉深度阅读的策略与路径》并结合实际阅读的教学过程,从精阅读文本,走进人物,体会祥子的悲剧人生色彩,感受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深度挖掘人物悲剧背后所映射的社会现实,发现作品新的教学意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深度阅读之旅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的文学批评,它强调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由读者的阅读来确定的,是读者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而每一个时期,对文本的理解则是由特定时期的读者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直接相关联的,正如伊瑟尔所说:“读者对文本意义的选择必须受个人的倾向性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状况的制约”(伊瑟尔《阅读行为·中文版序言》湖南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调查〉序言》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一年三月为《农村调查》这份材料写的一篇序言。序言一般是为了介绍或推荐某一著作或材料,说明它的写作经过、出版目的、主要内容等。序言有的重叙事,有的重说明,更多的是重议论,表达作者对与正文相关的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农村调查〉序言》可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处在一个颇为复杂的历史时代,新兴的生产方式和渊源深厚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他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影响表现在其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便是〈聊斋志异〉的〈黄英〉一文.从〈黄英〉一文文本的人物和情节设置上探讨蒲松龄并不为人所知的深层心理,可以揭示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试图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三篇课文都是“序言”性质的文章,内容并不艰深难懂,课文后面练习较多,学生可以借助练习的指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来解决自学中的一般问题。教师的主要精力可用于启发诱导,组织学生求同辨异,必要时作画龙点睛式讲解,全部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以学生的读写练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选读》中,节选的章节是主要人物的典型事件,并有专题介绍《红楼梦》的结构、主题、环境等的研究成果。但如果想全面了解原著的精神,那么阅读《红楼梦》的第一回和第五回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徐健《〈呐喊〉自序》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3日。但该序不仅是一篇导读《呐喊》的书序,也是一幅描绘鲁迅早期人生生活的画卷,更是一个解读鲁迅思想轨迹的最直接、最原味、最可靠的文本注解,从中可透视鲁迅人生的选择和思想的抉择。  相似文献   

19.
《(宽容)序言》一文,学者对其文意把握不一,教学中的理解也见仁见智,基本上有这样一些观点:一是认为该文旨在表现先驱者的勇于怀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之精神:二是认为本文叙述了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斗争故事,表现了两大势力之间的矛盾:三是认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四是认为写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五是提倡理性,宽容异见等。  相似文献   

20.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 ,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 ,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 ,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展示 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 ,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