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是高中课文中的名篇 ,也是游记中的佳作。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课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 ,咀嚼鉴赏 ,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 ,读起课文来也就“如饮醇酒 ,其味无穷 ,久而弥笃”。《雨中登泰山》之美 ,美在自然 ,美在人文 ,美在思想 ,美在结构 ,美在语言。一、自然秀美。文章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 :虎山水库闪光的黄锦———色彩美 ;二天门潺潺的水声和訇訇的雷鸣———声响美 ;远望如白蟒匍匐于山峡当中、近看似长梯搭在南天门口的紧十八盘———形状美 ;“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姿态美 ;“荡胸生层云”…  相似文献   

2.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从图书、网络上查阅资料,采访家长,并组织学生赴家乡著名的旅游胜地———“南山竹海”春游,从中了解家乡的竹文化。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生:(齐)竹子。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要到我们“南山竹海”参观,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呀?(想。)今天,我们来举行一个“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竹知识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小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竞聘。生1:我先说。竹子的茎是圆柱形的,里面是空心的。竹杆上还有许多“节”,“节”和“节”之…  相似文献   

3.
登泰山     
小编带你游天下:从这期开始,大脸猫要和小朋友一起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异域的瑰丽风光。每期一个或几个目的地,由小作者担当导游,带领QQ糖们赏美景、品美文,我们的思想永远在路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天,我终于登上了那云雾之巅上耸立着南天门的泰山。在泰山脚下乘坐大巴,经过一段蜿蜒的山路后,扑面而来的是刻在石缝间的一个个秀美飘逸的字:有的刚劲沧桑,笔力遒健;有的潇洒不凡,一气呵成;有的粗犷豪放,洒脱不羁。这石头上的字仿佛就是这么生长在石头上的,浑然天成,与山  相似文献   

4.
过把导游瘾     
学完了《桂林山水》一课,我让学生以“小小导游员”的身份写一写导游词或广告词,同学们写得有声有色,演得亦惟妙惟肖。可我总觉得像少了些什么,毕竟是演练,要是孩子们真的能当一次导游,那该多好啊!“十一”放长假,孩子们一定会在爸妈的带领下赴家乡的风景区———浮来山观光一番。我决定趁机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一番当导游的滋味。当我把这个设想告诉同学们时,尽管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激动得还是跳起来!“想不想让自己令大家刮目相看?”“想!”同学们异口同声。下面是出发前我们师生近十天的课外准备工作:1.选定景点:结合浮来山近年新开发的…  相似文献   

5.
江荣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99-500
一个好的导游,要具备较深的民族文化功底,才能把江山之美说得真、美、雅,让游客获得美好的愉悦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从图书、网络上查阅资料,采访家长,并组织学生赴家乡著名的旅游胜地“南山竹海”春游,从中了解有关竹文化的知识。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也最有名的是什么﹖生:齐竹子。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要到我们“南山竹海”来参观,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呀﹖想!今天,我们来举行一个“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小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竞聘。生l:我先说。竹子的茎是圆柱形的,里面是空心的。竹杆上还有许多“节”,“节”和“节”之…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说初三特无奈:什么压力的苦,失败的涩,忌妒的酸……可也不尽然,拜谢“民办中学”所赐,我等“等外生”少了中考考重点高中的压力,所享受到的初三生活自然多了那么一段浪漫和快乐。因为年轻,我们活得更勇敢、坚毅;因为活力,我们走得更潇洒、惬意;因为有爱,我们会飞得更高、更远……“另类”课堂星期天晚上我班举行介绍家乡景点的主题活动——“让我们也做一回导游”。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班长小A走上讲台。他微笑着望了一眼全班同学,然后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本想带大家去浏览一番我家乡的美景,但因我公务缠身,忙得焦头烂额,…  相似文献   

8.
师:老师通过调查,知道大家都喜欢旅游。现在谁愿意给大家介绍自己曾去过的地方?生:爸爸带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登上泰山极顶,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那次,我们有幸看到了美丽的日出,景象真是太壮观了!生:我去过安徽黄山,听妈妈讲黄山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飞瀑,衡岳之烟云。所以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真是见多识广。今天,老师和大家再一起去游览一个更美的地方。(板书:张家界)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能把课文读3遍以上的…  相似文献   

9.
美,通常指物体之美、心灵之美,今天我们却要在知识的海洋里体验数学之美。有人不禁问:“数学不是题海战术吗?那么多题,何美之有?”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欣赏数学之美吧。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家乡的景美、物美、人美 ,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 :音乐带、录相带、卡纸若干、“小导游”证若干。活动过程、做“小导游”1 谈话 :同学们 ,我们的家乡风景如画。如果有外地客人到家乡来游览 ,你能做好一个“小导游”吗?(板书 :做“小导游”)2 提示 :做导游首先应设计好游览的路线 ,其次是选好主要的景点 ,对于景点的解说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有情趣3学生试练4做“小导游” ,现身解说。(如可设计这样的导游路线 :城区→北果园→高湖渔村→酒镇洋河)5 …  相似文献   

11.
在假日经济方兴未艾,旅游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导游这一职业早已被人们司空见惯了。“导游”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带领(别人)旅游、游玩。既然是带领别人“游”,那导游员本人也就“游”在其中了。为此,在人们的想像中,导游员总有看不尽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大海白帆、奇花异草……能尽情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何其逍遥自在!所以,说导游是一种职业,谁也不会否认,但若和“劳动模范”联在一起,又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1.情境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全校老师都准备加入“桂林之行”旅游团,我就是杨团长。你们现在可都是桂林的当地导游。咱们打个招呼吧:“桂林的老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感和神秘感,干瘪的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厚重魅力所在的,如器物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服饰之美、文字之美、绘画之美、科技之美、外来文化之美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沁润到学生心灵里去的,幸运的是,统编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统编教科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新”入手,突破文化课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欧金昌 《广西教育》2015,(12):57-58
他是“70后”,被同行誉为“数学王子”;他拥有令人称赞的教学艺术,课堂上有方法领悟,有思想启迪,更有精神激励。在课堂上,他带领学生感知数学的本源、感受文化的熏陶。他呈献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那一两页薄薄的教材,而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精美画卷……他就是被许多青年教师奉为“偶像”的张齐华,江苏省新生代数学名师。语言之美:未成曲调先有情张齐华的教学语言之美,来源于他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二者为他在课堂上随意挥洒提供了源头活水。课堂  相似文献   

15.
杨婷 《四川教育》2008,(2):62-62
【问题呈现】有关“竹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吗?生:(齐)竹子。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要到我们这里来参观,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啊?(生:想!)今天,我们来举行一个“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竹知识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小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竞聘。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但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课堂低效、学生厌弃的状态,其原因在于文言文教学忽略了文言文奇美的文化内涵,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从明古今关系,激喜爱之情;品音韵修辞,感音乐之美;品形象之美,触动学生心灵;品文中智慧,做聪慧之人;品景色之美,激爱国之情;品言简义丰之美,激读写之趣等六个方面探究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横向拓展学生写议论文,侧重议论的应是“为什么”。那么,在中心论点前面冠以“为什么”后,就可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来思考,有哪些理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为什么”,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接着把每一方面的理由概括为一个陈述句,使之成为分论点;再斟酌这些分论点,进行取舍、组合,使分论点之间形成平行、并列的关系。例如《外表美与内在美》一文的论述思路可以这样展开:论点:要注重外表美,更要注重内在美。分论点:1.我们要讲究服饰的美观大方,更要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2.我们要说得漂亮,,更要干得漂亮。3.我们需要漂亮的文凭,更需要漂亮的水平。4.…  相似文献   

18.
<正>角度一无言之美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讲究“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这其实都跟费先生所说的“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有着殊途同归的意思。语言往往是有局限的,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层次意蕴异常丰富的。我们常常会感觉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一种空洞感和乏力感。甚至越是华丽的言辞,越是会把本来的意思扭曲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24,(4):3-10
<正>国风之美,美在汉字,美在经典,美在国色;潮流之美,美在多元,美在融合,美在创新。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风国潮相互融合,以时代精神演绎再现传统之美;当新旧文明碰撞,巧妙融合精髓,这便是国潮风尚!那么当“国潮”遇上语文单元教学又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结合语文课本,开启了“乐学传统文化引领国潮风尚”的语文学科活动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基于识字单元开展的“潮文创——汉字集市”,有结合家乡单元开展的“潮家乡——推荐会”,有借进博会东风,结合说明文习作单元开展的“潮博会——正达国潮吉祥物博览会”等。引领中国风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一同来体验一场国潮文化之旅吧!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最能写好某一地的自然和人文古迹的 ,往往不是本地作家而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的外地作家。古代孔子登一次泰山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 ,苏东坡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千古绝唱。今人余秋雨的匆忙的“文化苦旅”也留下了许多散文名篇 ,而我们广东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 ,有影响的也多为外地作家、艺术家所为。怎样看待这种“走马观花”现象呢 ?这中间有个审美体验问题。审美体验即是古人所说的“感兴”、“兴会” ,哥德所说的“最强烈的瞬间”、“达到顶点的激情”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