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诉     
高山无语,却倾诉着巍峨;大海无语,却倾诉着广博;鲜花无语,却倾诉着芬芳;白云无语,却倾诉着纯洁。世界万物都在倾诉着它们的心声,而心声表达了你我共同的心愿。——题记朋友,柳暗花明,鸟语花香,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综观这一切,你是否有许多心声需要倾诉?是的,倾诉心声可以留住友谊。金钱买不到友谊,利剑逼不出友谊,权利造不出友谊,理解是友谊的桥梁。然而,人与人相处免不了隔阂与误解。这就需要你倾诉心声,让彼此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猜疑。倾诉心声可以维护亲情。父母赋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而你在成长的心路里,是否有许多心声要向他们倾诉?面对父…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人生命活动的方式之一,是作者通过语言表达,让人们了解自己生命存在价值的一种活动。写作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写作者旨在通过倾诉向人们呈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条主线,安排系列训练,达到既提高学生生命价值,又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目的。为此,需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的真谛——用心灵书写生命;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体味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和环境——共享生命的阳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典型——提升生命的质量;引导学生用身心锤炼语言——追求呈现生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内在精神生命。写作,就是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文字倾诉。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先有郁于内的精神生命,然后才有形于外的语言文字。一个学生精神生命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作文立意的深浅,精神生命的丰盈与枯竭直接关系到其作文内容的丰满与贫乏。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须把目光前移一下,从关注学生外在的文字转移到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抓住作文教学的根本。几年来,我以此为理念进行作文教  相似文献   

4.
陈小平 《初中生》2002,(36):16-17
有一种写法,使人感到特别亲切,容易接受,这就是倾诉法。倾诉法是一种向倾诉对象叙说、交流心里话,以表达对对方崇敬、怀念、爱慕等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技法。其写作要求是:第一,以第二人称写。  相似文献   

5.
杨志洁 《现代语文》2009,(6):133-133
对于中学生来说,能表达他们最鲜活、最富个性激情的年轻生命的“语言”便是写作了,因此,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适应生命冲动的需要,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抒真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达到情感宣泄的目的,又便于让教师掌握情况并及时加以疏导,通过批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赢得学生的真心与信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逐步形成高尚的健康的情感,使其热爱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6.
一、文前而思,有的放矢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人的存在具有一种问题的形式。我们也常常追问自己: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是动力系统问题。明确写作的目的,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磨练写作的意志。法国女作家埃莱娜·西苏说:为了留住那逝而不返的一切,人必须通过写作或相当于写作的任何工作,想方设法向已逝的一切伸出救援之手……因此写作乃是一个生命与拯救的问题。写作像影子一样追随着生命,延伸着生命,倾听着生命,铭记着生命。写作是一个终人之一生一刻也不放弃对生命的观照的问题。而中学生写作,大处说,为爱为理想为未…  相似文献   

7.
韩静  王冰 《现代语文》2007,(7):107-108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写作中,应审视生活,饱蘸真情,再现生命的真切体验,使文章浸染着生命的浓浓情愫与炽热血液,使文章张扬着生命深邃的思考。然而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过于含情脉脉,过于养气和顺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少讲写作技巧,多谈生命感悟"写作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写作即人的生命本身","写作是为人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诸如此类的话都告诉我们,写作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为了自己精神的健康,为了自己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萨提亚“冰山”隐喻理论作为一种探索深层次自我、促进自我成长的工具,与写作教学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十分契合.教师运用萨提亚生命“冰山”隐喻理论指导写作教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觉察自己的内在,体验到自己内在的感受、观点、期待和内心深处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觉察和了解自己内在“冰山”的基础上,去探寻学生内在心理世界,更好地加深彼此的沟通和理解,真正在人的层面上与对方相遇.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一篇个性化的文章,又实现了倾诉自我、关怀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目的,最终实现了写作教学的生命化.  相似文献   

10.
顾玮 《现代语文》2007,(11):109-110
关于写作,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写作是一种治疗,写作是一件倾诉工具,写作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写作是为了描述一种无法表达的痛,写作是弱者的自白……这些表述均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写作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冲动(阿  相似文献   

11.
最美的声音     
7月20日晴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命的强度令我们起敬,他们的音容笑貌使我们倾心,多少年后。他们还会时时步入我们的心扉,撩起我们对一段激清岁月的回忆。在与他们无数次的倾诉中,我们依稀读懂了自己,读懂了时代,读懂了历史。我们感到有一种值得生命大欢喜、大飞扬的力量由他们灌满我们全身……而今,我们踏着悲伤的步代,为昔日的友人送行。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写作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需要我们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作文课堂教学中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习作资源开展作文教学,为写作提供素材,情动而辞发,让写作成为学生情感倾诉、体验  相似文献   

13.
在成长过程中,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发展、是迷茫。如何与学生一道体验生命的风景?如何在关怀学生心灵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心灵?我们思索着、实践着。灵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沟通,现在的学生特别渴望理解、交流、倾诉,我校的心理日记搭建了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们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如"我行,我能行","爱拼才会赢"……以此暗示和激励自己,实现心灵自助;另一方面要求孩子们以心理日记形式记录心理苦闷、愿  相似文献   

14.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向我倾诉写作的苦恼和询问作文的技巧,这让我深有感触。写作,本应是“我手写我心”的心灵的折射,可现在却成了让学生害怕的“洪水猛兽”一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现状堪忧。而批改作文又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师最感头疼最感无奈的一项工作,不但耗费的时间多、精力大,而且教学的成效也往往不明显:如此看来,“写作”已经让师生双方均感疲惫不堪,其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舞台,我们从学生的习作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学生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比如道德、理智和美等。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情感直接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而写作反过来又影响着学生个体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在此讨论的是把作文教育铺在人生平台上,让写作成为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写作不应成为折腾学生的事情,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低效以致反效,主要和动力定型有关。我国现代写作教育确立的写作应用性、实用性目的,使写作成了一项纯粹的社会化、功利化活动,与学生言语生命自发的言说欲背道而驰,成了人的言语生命诉求的对立面(从人类学的观点看,人是符号动物、言语动物,人的生命即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7.
钱友君 《文教资料》2006,(36):126-127
对当今教育的反思,我们不能不看到教育教学中违反教育德性的行为大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培养高素质的人、全面素质的人的道路曲折修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发展,把学生的自然生命、价值生命、理性思维、人文精神等各方面有机整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与梦想。“写作哲学”认为,写作的本质是对写作者语言符号秩序(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精神秩序(情思理想与价值取向)的创构。质言之,写作活动是对人的主体秩序的创生和建构。正因为如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以作文反映…  相似文献   

18.
读《背影》,学作者,我们的人品会好起来,作文会好起来。 1 写作是苦差使么?看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何苦之有?写作原是出于需要。心里有一肚子话,总要找个知心朋友倾诉,憋在肚里是难受的。执笔作文,也是对人倾诉,不过改用书面形式罢了。朱自清先生写《背影》,一点也不勉强,连苦差使的影子都没有,他有情要抒,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就要求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以文传情”呢?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倾诉愿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材可取、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20.
顾连梅 《新作文》2004,(11):8-9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话一点儿也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之所以苦恼写作是因为我们缺少生活。因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背景下,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在生活,都拥有着生活。而且是拥有着独具个人色彩的生活。所以,无论我们是否写作。我们都不匮乏生活。但是,拥有着生活毕竟不等同以字传递生活。前人人皆有,后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