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特点】《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计变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教学流程】一、期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全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事物的。2.学习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家乡在大海边,有美丽的沙滩,美味的海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和海有关,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多层次阅读,体会文章是怎样突显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特点的。2.展开联想,仿写课文。【教学过程】一、读成语,导入新课1.读课文后面练习中的成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7.
郑志刚  孙萍 《中国教师》2011,(10):60-61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出词感(词语的感觉)。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段落,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特色】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究内在的课文思路。【教学流程】一、释题,猜测文章写作重点1.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请学生释题:“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小艇”是一种船。2.那么,从课题看,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审题猜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3.这篇文章是怎样来写威尼斯小艇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初读,探究文章写作中心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课生字,读准读通课文。二、借助译文,了解文言文大意,在反复诵读课文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三、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领悟文言文语言的凝练,吸收我国古文的精华,感受文言文的优美。四、体会文章含义,明白世上本无鬼,心疑生鬼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体验,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品味人物内心,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我的教学改革重点为:如何让文言课堂变得更有情趣,更加灵动,因此在进行文言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对传统的灌输式讲解进行了突破,尝试把现代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移入文言教学之中,以下以《滕王阁序》的教学为例,阐述自己的课堂改革教学。【案例题旨】我曾经简单地认为,学好文言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在文言文教学中,我过去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串讲法,以课文讲解为核心,"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表面看很有"综合性"。第二,讲解法,重点教授系统的文言文知识,表面看很有"系统性"。第三,翻译法,以直译为主,对照原文逐句翻译。以上做法使得文言教学枯燥乏味。因此,我开始改变以往被自己奉为"圭臬"的三大教学方法,尝试进行对话式教学,从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提升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案例过程】一、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课堂设计】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猜读生字,会写“折、扎、抓”。正确区分并运用“漂”与“飘”。2.学习默读,体会默读的好处。通过判断题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借助图示读懂故事开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体会松鼠与小熊之间的美好友谊。【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猜读“筝”字,构建童话情境  相似文献   

12.
一、教读过程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词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是破是立,其关键在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指导落在实处。开拓文言文教学新视野,实践课改观念,进行文言文教读课设计、教读,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感态度,实现教学目标,已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观潮》这篇课文是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教材对字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学生借助注解,既能读准字词音,也能读懂词句。文章语言简明易懂,没有复杂的句式和用法特…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学设想】穿越时空,走进春秋战国,触摸历史,我们便能一睹社会风云剧变,聆听诸子百家争鸣,看墨子热心救世,赏庄子机敏诙谐,明孟子治国理想……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先秦诸子散文。学习这些课文,要注重:1.加强诵读,把握文章思想观点,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2.加强探究,了解文章的论述方式,体会诸子散文的语言风格;3.加强积累,梳理集纳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单篇教学方案】《公输》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赏读美点,读写结合。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简介墨子及本文背景。2.疏通课文,学生相互质疑解答,分类积累文言词…  相似文献   

14.
【创意说明】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选入了明末清初文人张岱的山水小品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全文不过160余字,却创造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绝唱。如何打破文言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讲析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说笑,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有一点浪漫,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意在用多样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竞赛活动1.诵读比赛。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要求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句末…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读自议为主线,读中激情,读中悟理。【设计特色】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流程】一、设置问题,导入全文1.引出课题:惊弓之鸟。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为什么能代代相传?(引导学生理解这则成语的学习价值,激发阅读兴趣。)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说说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说了什么。二、研读课文,关注语言信息1.提出阅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手,课文是怎样写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检查、交流阅读结果,引出三个重点句:(1)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课堂一潭死水.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从课前预习阶段(自学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自学成果展示阶段或课堂教学阶段)两个方面,提出了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内容】《读书要有选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它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文章主要向学生讲述了选择读物的方法,认为可以选读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工具类书籍等。它是一篇简单易懂的说明文。给小学生选择读物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同时让学生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8.
【写话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设计理念】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实施修改启蒙,修改与写话同时起步,以改促写。【教学目标】1.能仿照课文句式编写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编写成十句拍手歌,每行字…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过秦论》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 ,语言极有特色的史论 ,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是理解秦之过及借鉴意义 ,明确对比论证方法和掌握重要文言词句。本设计突破传统的“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教学程式 ,抓住中心 ,精选语段、词句 ,设计若干讨论题 ,激发兴趣 ,训练思维 ,教学生学会自读文言文。【设计提要】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三步设疑讨论 :1.由标题引入第5段 ,讨论对比方法及结论的产生 ;2.从秦攻守之势的不同 ,讨论秦兴亡史的演变 ,理清文章思路 ;3.讨论“仁义不施”的表现及作者的写作旨意…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