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理论充满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浓浓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其核心就是尊重生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一、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发生在于永正老师课堂上…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部新出台的《中高考改革制度》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文化",培养"阅读能力",回归"语文本质"。这无疑是一缕喜人的春风,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敲击着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语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学生究竟应该学什么?如何学?……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时时浮现在脑海中,以致夜不能寐,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理想  相似文献   

6.
毕海燕 《中国教师》2013,(Z1):203-204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一门是最重要的语言交际课,其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教学既要关注教材本身的知识应用,又要关注受教育者感受生命和生活美存在的人文享受。作为语文教师,有多少老师能够反思过自己语文课堂:这节课学生学得快乐吗?走进当前很多的职校语文课堂,我们却发现: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的精彩离不开对各个细节的关注。何谓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上的智慧化、精确化。细节是串串珍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但要有新理念、新方式,更要有细节的创新,关注细节的精彩,语文课堂将流溢生命的动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导致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语文课堂教学泛化、虚化现象在所难免。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试借助三个不等式论述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与语文     
没有语文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没有语文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对张文彩老师而言,语文已经融入他的灵魂,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爱的读者朋友,语文,在你的生命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语文,对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新理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具魅力的话题!好课是什么样子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谈我心目中的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以期带给大家一些启迪。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众人解读一本“课标”,理解的角度、理解的深度,不会一致,因此出现偏颇也在所难免。比如,“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说真的,这些观点确实是语文学习的必有规律,但是看看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纯美的语文课堂一定充盈着纯粹的语文元素.细细品味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道,流淌着儿童学习语文的情趣,回响着纯美语文滋养的儿童生命之花开放的声音. 一、破题导入:理解题蕴,拉开学习课文的序幕 师: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知道课题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12.
周晴 《考试周刊》2012,(35):42-4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研究课堂教学,都想试图构建有自己风格的语文课堂。所以,开放语文、民主语文、创新语文、情智语文等各具特色的语文课堂都呈献在语文老师面前,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也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是学生主体在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上的发展与成长。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正新教材,新理念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新教材更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就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与思维的,我认为语文应以人性为底色,语文课堂应当张扬人性美。张扬人性的美,不是人性的东西占课堂的全部,不是人性的内容充斥整个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自我表白、自我对人性的感觉,而是让我们的课堂打上人性的底色,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有时只是一两句话,有时是教师自知而学生不知的婉约与含蓄。让学生去体会作家的生命状态。通过文本去领会作家的情思,去感触作家的心灵之美,让学生用这种美感去看世界,看学习,看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因此,改传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习语言的乐趣,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即语文课堂要体出"语文味"。"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使语文课洋溢出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阅读的中心环节是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因此,"语文味"是可以读出的。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生命生命》课外阅为例,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读出语文味谈谈自己的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许多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看到他们的语文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智慧的挑战。为了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近期我采访了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特级教师薛法根,走进他的语文组块教学,走进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以下记者简称“记”,薛老师简称“薛”)记:薛老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思想、新理念充盈了我们的头脑,但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依然感到困惑、感到无奈,这是什么原因呢?薛:我…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走入学生的内心。这种调动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相似文献   

17.
顾明远先生在《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叙述,可以这样表述:语文作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语文教学一定出了问题,而且问题一定在于教师本身。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意和美感,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然而,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能力的高低,致使语文课堂走向失真,从而让语文课堂的本色丢失。一、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缺失1.语文课乎?综合课乎?现在老师都赶着时髦:一旦说什么重视学科综合、淡化学科界限就把自己的语文田地荒得一塌糊涂。这与“综合”结太深的缘也是不对的。如有老师处理《什么是生态平衡》一课时,忽略了这篇课文是用哪些说明手段和方法来说明“什么是生态平衡”的而是详细讲解了有关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应给学生带走什么?本文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出发,提出语文课堂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什么的问题,努力构造本位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带得走的工具;构筑文化课堂,让阅读成为学生带得走的能力;构建童真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相似文献   

20.
张敖忠 《现代语文》2011,(10):27-28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本真、释放,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