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仿佛是一夜之间,稍稍学习一点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师,都喜欢把一个时尚而经典的词汇挂在嘴边:感悟。使用的频率,一如当年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诚然,课标强调感悟在阅读中的位置,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然而,概念是一个,不同的人赋予的内涵却并不一样,而这不同的理解又导致着教学行为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3.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是一个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与发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诵读是双向的运动,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而绝不是单向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和读之后都能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章、感悟文章为主,以视觉形象代替文章的阅读与感悟。例如,教《万里长城》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4.
仔细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悟”1.遵循中国语文的特点我们的民族擅长用整体性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汉语言具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汉语绚丽多姿,是一种以实用和体验为两翼的语言。它以意会为句子连贯的纽带,善用比兴,讲究意象和意境:“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周易略例·明象》)。这就揭示了汉语及汉语学习的规律,即:学习汉语需要透过“言”(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一、为什么要强调“感悟”1.遵循中国语文的特点。我们的民族擅长运用整体性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合一,物我同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汉语言必然具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汉语词法句法大体靠意会,没有多少性、数、格的区别,也不必以动词为中心,似乎不太严密,却是以简御繁,很有灵气,是一种真正从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以人为本的语言。叶绍虞先生说:“…  相似文献   

6.
对“感悟”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4,(19):29-31
仔细研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感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对此,我们作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阅读时间不充分而急于让学生感悟;忽视经验积累而强迫学生感悟;强调局部深入而忽视对课文整体的感悟;片面强调对内容和情感的感悟,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一味强调学生自得自悟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指导;注重强调个性化感悟而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阅读时间不充分而急于让学生感悟;忽视经验积累而强迫学生感悟;强调局部深入而忽视对课文整体的感悟;片面强调对内容和情感的感悟,而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一味强调学生自得自悟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指导;注重强调个性化感悟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等等。可见,目前教学中“读”是明显增加了,但读中的“悟”却还是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那么,怎样才能使“感悟”有效地融合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呢?我的做法是准确把握“感悟”的切入点,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9.
一、课题的提出生活中 ,人们喜爱“源头活水” ,因为“活水”灵动活泼 ,逸于生气 ,“源头活水”溪流欢畅。在作文教学中 ,也面临一个“源头活水”的问题。吕叔湘先生说 ,如果说教学是一把钥匙 ,那么 ,它的名字叫做“活”。因此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在“活”。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 ,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吕叔湘先生说 :“困难 ,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时候 ,如果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考一番 ,往往头脑更加清醒 ,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静心想想 ,不难发现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囿于一个自我封闭的框架之中 :教师当堂指导 ,…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成为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平等中的首席,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并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感悟学习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思为中心,以积累为前提,以对话为手段的整体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感悟学习是一种真正地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尊重人的独特性,建构人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文雨 《甘肃教育》2011,(19):1-1
2011年10月,国家要对最后实现“两基”的四个省区进行检查验收,甘肃位列其中,其他三个省区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四川。如果全部验收合格,中国就可以向世人宣告“两基”全面实现。这是一项历史性的成就,其意义自然也就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感悟”是由感而知、而觉、而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就已经初步涉及感悟,可见,感悟已经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策略,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感悟的过程。对此笔者谈自己的三点认识。一、感悟要固“本”也要寻“源”这里的“本”是课本,“源”指的是与文本有联系的、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感悟不能只囿于对文本语言的简单理解,而是要引领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催…  相似文献   

15.
中华几千年历史,那灿烂悠久的文化无一不反映着人类的进步与伟大。是啊!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取得了自己丰实的硕果。爱迪生发明电灯,不知找过多少种灯丝,不知走过多少地方,可面对困难,他不屈服。华罗庚是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为了解决现代科学高峰上的难题,刻苦钻研,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屈服,没有  相似文献   

16.
不知是不是古老的东西都终归难以逃脱岁月的颠覆,也难以逃脱时代的筛选,使得原本牢固的地位也渐渐变得动摇易碎。在古城苏州的市井阡陌中,桃花坞年画正安静地感怀着曾经的盛世,现在的沉默和未来的不定。它有过辉煌。在所有关于年画的文献资料中,无一例外地充分肯定了年画的艺术价值,并称,苏州桃花坞是江南最大的民间年画生产中心。它与北方的天津杨柳青齐名,被誉之为“南桃北柳”,是中国传统民族工艺的奇葩。桃花坞年画在人们的宠爱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慢慢积淀了一个民族对于过年,对于民间艺术,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如果说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年节文化,而年画则是这套年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那么桃花坞年画无疑是个引人注目的感叹号。  相似文献   

17.
18.
我爷爷教书,教的是私塾;我父母教书,教的是小学;我哥哥教书,教的是大学;我也教书,教的是中学。我的一些朋友跟我开玩笑:“一看那书呆子气,就知道是教书的。不知道打麻将情有可原,连看都不会,真是土得掉渣。”我自己也不知道为啥,看起书来几个小时不觉累,一看打麻将就头晕。一家三代教书,我却到现在才对教书有了不少感悟。  相似文献   

19.
当“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付诸实践之时,面对普通高中的教育对象,性情急躁的我有时却控制不住自己。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常加以训斥、批评。批评时常因恨铁不成钢而面红耳赤,被批评更是低着头、噤若寒蝉。这种场面再平常不过了。可是,前几天,当我翻开一个学生的假期周记作业时,禁不住产生一种不寻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冯长宏  辜伟 《江苏教育》2004,(11A):41-42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很想把这种思想传达给老师,便以“走上幸福的教科研之路”为题作过一次讲座,但是有些老师颇不以为然。后来我想,幸福的感觉其实需要自己去亲历、自己去寻找、自己去感悟,那才有可能获得真谛。多年来,我努力在教育科研这条道路上进行不懈地探索,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属于自己的关于“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