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是宗教的圣地,也是文化艺术的殿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艺术,保存着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最系统、最全面也最丰富的民族文化记忆。莫高窟,传承的不仅是历史文化,更是人类的精神积淀,延续了千年的敦煌文化需要后人继承,更需要发扬创新。因此,研究了如何把敦煌文化元素运用到美术教学的创意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流利准确、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主动提出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莫高窟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感悟,了解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中华灿烂历史以及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著名的文化艺术宝库莫高窟,曾历经自然和人为的严重破坏和文物流失。解放后,党和国家对莫高窟保护研究工作予以高度重视。60年代,国家文化部徐平羽副部长率领敦煌考察组前赴敦煌实地考察,以其多年的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的丰富经验,果断抓住时机,对莫高窟进行抢修,使得大规模的敦煌莫高窟加固工程,包括栈道修建,在多方努力下,于1966年7月基本竣工。其抢救敦煌莫高窟的事迹至今为人缅怀。  相似文献   

4.
正敦煌地处东西文化交流的孔道,是历史上各民族交往的舞台,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纽带。毋庸置疑,要让人们只能选择参观一处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那必然是敦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将给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文明对话、文化交流、文脉串联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而"学术敦煌"的定位,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保持永久魅力的重要基石。1.敦煌莫高窟艺术展示了世界文明交汇点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字词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2 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促进与作者、古代艺术家、历史、世界等多角度的对话。感受敦煌艺术的美及作者谴词造句的美 ,激发学生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学生情感、审美的价值。3 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 ,鼓励学生创造敦煌新信息。教学流程 :一、媒体渲染 ,导入新课。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 ,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 ,蕴藏着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它就是我们昨天新学的课文(敦煌莫高窟)。上节课 ,我们欣赏了敦煌的雕塑艺术 ,深深地感受到了敦煌莫高窟□浙江盛新凤 ︽敦煌莫高窟︾(第二课…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了解莫高窟的彩塑、璧画,品味课文的语言: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收集到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7.
敦煌由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背景形成敦煌佛教艺术浓厚的地方.审美情趣以及多变的时代风格。它虽然取材于佛经的一种艺术,但是它的审美意识并不单纯地取决于佛教教义。莫高窟开凿之前,敦煌经过两汉、三国、西晋、前凉(前111年——366年)近五个世纪的经营,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生根成长,到五凉之世(301——438年)开花结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河西文化。敦煌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历史背景下,植根于这片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8.
阳春四月,敦煌莫高窟春色满园,景色宜人,杏花桃花竞相开放,飘逸着阵阵馨香,洋溢着热情的气氛。4月16日上午9时,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一行驱车来到莫高窟参观访问。诗琳通公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很有兴趣,特别对丝绸之路文化更感兴趣,这次西行专程访问丝路重镇敦煌,是为了撰写一部有关丝绸之路的书。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研究员对公主一行访问莫高窟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客人们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旅游开放等情况。参观洞窟时,段文杰院长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敦煌石窟艺术。诗琳通公主对敦煌精美的佛教艺术不时称誉,惊叹不  相似文献   

9.
今天有机会跟王部长到敦煌研究院,与大家见面,感到很高兴,并向同志们问好。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宝库,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文化结晶,所以非常珍贵。党中央对敦煌莫高窟,对敦煌艺术非常地关心和重视。王部长在百忙中到甘肃来视察工作,专们抽出一天的时间视察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上午对洞窟保护和研究进行了详细地了解,  相似文献   

10.
书讯     
《灿烂佛宫 :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出版  樊锦诗、赵声良著《灿烂佛宫 :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一书于 2 0 0 4年 8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敦煌石窟的开凿延续千年 ,其中包含的内容广博而深厚。为了把专业性较强、学术性很深的敦煌学介绍给一般读者 ,本书作者以简明而通俗的方法 ,不仅全面而有重点地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 ,同时也介绍了敦煌历史文化的发展情况、藏经洞与敦煌学的关系。特别是本书在行文中 ,一方面尽量把迄今为止的大量研究成果融会其中 ,一方面也努力把自己几十年来研究敦煌艺术中的一些思考也反映出来 ,加上书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24-27日, "敦煌壁画艺术继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高窟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莫高窟,共同讨论敦煌文物和艺术与现代中国艺术创新的问题.本次学术会也是"段文杰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和艺术保护研究60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敦煌研究院于2016年8月20日—22日在莫高窟举办"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与会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石窟考古、石窟艺术、佛教史、古遗址、古墓葬、文献整理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敦煌艺术及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石窟探险照片档案、敦煌科技史料以及敦煌学术史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大大促进了交融与创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还将起到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敦煌文化,也将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入认识,这不但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敦煌文化概述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而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甚至还被称为是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科学研究数据显示:它保存了公  相似文献   

14.
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评选的"2016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结果揭晓(甘科政函〔2017〕14号),赵晓星著《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1月),入选"2016年全省优秀科普作品". 该书系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石窟艺术系列之一.全书分14个历史时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的代表洞窟.  相似文献   

15.
一、散文诗——课堂的体 盛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做成了这堂课的“外壳”,师生共同用心灵的交流构筑诗的意境。“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里,有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齐读课题)”,这样的导入亲切自然,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大漠中那个饱经苍桑的艺术宝库。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受敦煌艺术,盛老师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大都已散失。幸存下来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则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甚至历史、文化等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本文就早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敦煌研究院为纪念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而汇编的丛书《敦煌研究文集》之史苇湘先生《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一书,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的旅游开放,弘扬了敦煌石窟艺术,扩大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但是日益增多的游客和客流的不均衡,不仅打破了洞窟微环境的稳定性,给洞窟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还导致了游客参观质量和满意度的下降。在此情况下,利用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存贮与再现技术的成果,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展示手段,让游客在虚拟漫游厅身临其境地观赏典型洞窟和丰富的敦煌文化,适度结合组织游客参观洞窟实景,从而构建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这种模式既能提高每日游客接待能力,又能很好地保护十分脆弱的文物本体,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极大地缓解旅游业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9.
供养人像是敦煌艺术题材中的一种,它印证着莫高窟各个历史时期经历的各种历史事件、宗教流派的发展、艺术技巧及风格样式的变迁。供养人在石窟断代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东方部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收藏品中,供养人题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敦煌莫高窟的形成作了历史考察,对洞窟建筑、塑造艺术、壁画艺术作了详细阐述,指出它是东方的一颗明珠,人类文化的宝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