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
徽州《六言杂字》:明清杂字教材的成熟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徽州《六言杂字》是杂字教材中的成熟之作。其产生年代应为明末清初,作者是徽州本土的一位深受传统礼教影响的士子。将这本《六言杂字》与其他杂字进行比较,可发现其内容与形式呈现出诸多特点,如知识全面,雅俗兼备;内容连贯,承接自然;用语浅易,音韵和谐,堪称杂字教材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试论明清以来徽州山区的经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由于大山的相对封闭性特征,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居住在这里的徽州人世代传承,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山区特征的经济民俗。这些经济民俗中的很大一部分至今仍客观地存在于徽州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徽州宗族对教育在“亢宗”、“大族”,以及培养子弟良好的“德行”、“资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积极创办各类宗族性教育机构、重视家庭早期教育和宗族蒙学教育的规范化、对宗族子弟的学业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予以奖惩、慎择教师等是其兴学重教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宗族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宗族商人的资助,而宗族的教育追求及其规范则是徽商资本与教育结合的心理媒介。  相似文献   

5.
徽州地处皖南,包括沈歙、黟、休宁、绩溪、祁门、婺源六县.明清时期是徽州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商业经过长期的徘徊起伏,这时迈向顶峰,“徽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人群体.徽州文化在雄厚的传统积淀上,继往开来,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包括哲学、医学、绘画、戏剧、建筑、食品等整体的“*学’体系。文风郁盛、人才辈出,根据《朱元明清澈州各县进土人数表》,明清两代徽州回了618名进士,①其中不乏内阁辅臣、太坏侍印,·人才出于教育.当我们赞叹徽州人才伟盛时,应该雷到它的繁育的成功.本文将不齐浅四,试对明清时用…  相似文献   

6.
徽州向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亦因如此,徽州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经商致富,都离不开儒而好学的传统。宗族私塾教育在徽州文化繁盛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着重探讨徽州地区的宗族私塾教育繁盛的原因、表现及其特征,突出宗族私塾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彰显徽州宗族私塾教育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竹枝词创作发达。作为记录徽州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竹枝词中描述了众多的徽州民俗,包括农业及手工业生产、人文教育、岁时节日、婚丧嫁娶、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构成了徽州地区独有的人文景观,为探析古代徽州民间生活的真实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明中叶后官办社学的衰落,徽州民间自行创设的义学和私塾等蒙养教育机构蓬勃发展。有明确的层次之分、高度普及和开创塾讲制度,这些是明清徽州教育的三大特色。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徽商的经济资助,以及强宗固族牟宗法观念,这三者的相到作用,是明清徽州教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徽州税文化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赋役文书体现了古代徽州乡民对自己税收责任的认知和纳税意识的自觉。徽州乡民注重通过契约明确纳税人的税负转移,界定纳税责任;注重利用宗族亲谊在税赋征管过程中发挥作用,化解纳税矛盾。在税粮征纳过程中,地方精英往往起表率作用,采取积极的护税、协税行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科举极为兴盛,其辉煌成就与宗族对子弟科举仕进的重视密切相关,这在作为宗族群体记忆文化表征的徽州族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徽州族谱对科举进行了多角度的书写与想象,包括:家训祠规对科举仕进的强调、楹联像赞对科举及第的想象、科名录对科举荣耀的展现以及诗文对科举生活的描述等。在科举仕宦的时代氛围和聚族而居的宗族场域中,宗族与科举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歌是诞生于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民歌的形式很大程度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因此徽州民歌在音韵、用词乃至语言修辞等方面都体现出十分独特的特点。文章针对徽州民歌的腔韵进行研究,从而探究徽州民歌腔韵特色。  相似文献   

13.
民俗作为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为绚烂多彩的部分,对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文章以徽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类型和特点,以明确其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进而考察开发现状并重点分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最终从开发原则和开发措施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暑假,我们民俗调查小组专门对惠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它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实地考察惠东、小金口、龙门、博罗和大亚湾等地,对蓝田瑶族"舞火狗"、龙门"农民画"、小金口"麒麟舞"、皇思扬古围屋、畲族文化以及大亚湾霞涌民俗节日等民俗文化做了一番调查与分析,并为其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而对于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来说,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特色、儒释道宗教文化特色及其在新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特色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徽州是极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民风淳朴,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了众多民俗事象。研究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和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方言中表达空间方位、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词汇无不体现浓厚的徽州民俗民风,尤其是在构成方言词语的理据上,与民俗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的梳理,为方言词汇的理据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间体育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徽州民间体育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徽州民间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徽商的民俗信仰体系包括祖先崇拜、乡土神信仰、儒学崇拜、财神信仰、行业神信仰、自然崇拜等诸多层面。徽商的民间信仰对于徽商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功能,不仅可以调适心理、规范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强化群体协作和社会整合。徽商在历史上的发展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民俗信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徽州民间歌谣中的妇女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徽州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歌谣。反映了旧时代徽州妇女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婚姻爱情上的种种不幸和卑贱凄惨的生活;也表现了她们勤劳善良,坚忍不拔,追求和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对研究古代徽州的社会风情,特别是妇女生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