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王家坤  王新华 《情报科学》2019,37(6):163-169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对监管部门及时准确地应对网络谣言事件、维护网络环境安全与稳定 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综合考虑了谣言的时效性、网络用户的追随性等特征,在线性 阈值模型的基础上,定义了谣言传播过程中网络用户的进入阈值与退出阈值,采用离散数学的形式对谣言传播过 程进行描述,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阈值的社交网络谣言离散传播模型;并在具有无标度属性的社交网络中进行仿 真实验。【结果/结论】将该离散模型的实验结果与经典的传播模型进行对比,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主要影响因 素对谣言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离散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社交网络中谣言的传播规律。本研究为社交网络 中谣言传播的分析提供了新视角,并为网络谣言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建立新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为网络谣言的应对及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针对网 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借鉴药物动力学中的药物扩散原理,建立了网络谣言的CFDR传播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方 程式;进一步探讨了权威媒体干预因素和时滞性影响,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修正了谣言传播的峰值预测和总人数 值;利用matlab、python等工具进行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成都49中”事件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性,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利用CFD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网络谣言传播的全过程,模型 的各参数对网络谣言的传播都有影响,其中,权威媒体的正向干预在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 新/局限】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突破以往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网络舆情和谣言传播的固有模式,借鉴药物扩 散原理建立了网络谣言 CFDR传播模型,并考虑了权威媒体干预因素和时滞性影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实例验 证中只使用了一个事件中一个平台的实际数据,未来可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近年来移动社交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界对网络舆情的关注,网络谣言作为其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建模仿真对谣言传播群体动态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有关部 门有效应对和控制移动社交网络谣言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移动社交网络用户 数量等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并结合传播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移动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群体动态演化模型,最后 使用MATLAB等软件实现模型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谣言在前期发展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杀 伤力也最大;移动社交网络环境对谣言传播有促进作用;网络容量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大;本文模型通过仿真 验算,证明可以用于对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热度的相关因素,找准谣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演 变规律,科学有效控制网络谣言所带领的负面效果。【方法/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从网民、媒体、政府三 个维度展开对谣言热度的研究,并使用Vensim PLE 软件对构建的谣言热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由仿 真结果可知,政府公信力、媒体影响率、网民群体极化程度等变量都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较大影响。根 据仿真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全恩  张娟 《情报科学》2018,36(7):30-35
【目的/意义】微信公众号的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符合人际交流特点。论文在经典 SIR模型基础上 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网络并研究其传播机制,对微信后台进行信息监管及传播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构建 基于 SIR的信息传播 BA无标度网络模型,并提出影响其传播的因素,通过 Netlogo仿真工具实现信息传播复杂网 络影响因素的仿真。【结果/结论】实验表明目前阶段对微信公众号网络的监控难度很大,不应该仅通过“意见领袖” 或阻碍“再次传播”来控制,而应多采取“揭露真相”或“疏导”等方式进行引导。此外,对不同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 网络中进行目标配送,会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从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两个视角出发,基于用户相似度与信任度对虚拟学术社区中学者进行推荐,提高学者推荐的质量。【方法/过程】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学者发表的博文主题,计算博文相似度;通过学者共同好友比例计算好友相似度;然后将博文相似度和好友相似度融合计算用户相似度;最后,融合用户相似度和信任度进行学者推荐。【结果/结论】提出虚拟学术社区中基于用户相似度与信任度的学者推荐方法,综合利用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信息,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进行学者推荐。【创新/局限】从用户节点和网络全局两个角度进行学者信息融合,有效提高了虚拟学术社区中学者推荐的质量。局限在于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学者在网络全局中的信任度,用户节点间的交互信任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宏淼  张生太  闫辛 《科研管理》2019,40(2):106-115
微信群已成为隐性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但鲜有研究探讨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规律。本文基于复杂网络与传播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机理,建立了微信群中隐性知识的传播模型,推导出了区分隐性知识在微信群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个有限数,并对隐性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信群的网络结构对隐性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隐性知识在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均匀网络中更快,传播阈值与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只要根据阈值条件将有共享意愿的用户数量与有知识吸收能力的用户数量增加到相应的临界值以上,隐性知识就会在微信群中传播。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 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 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 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 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 的引入,能从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阶段对其进行预测与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与新闻媒体的发展,大量虚假信息的滋生与传播已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收集谣言发生后的传播特征进行识别。为了在早期更准确地发现谣言,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深度语义知识的谣言识别模型。【方法/过程】本文通过使用Transformer和Multi-head注意力抽取舆情信息深层结构的复杂特征,融合了文档结构及上下文语义知识表征,以提高早期识别虚假舆论信息准确率来及时防止谣言传播扩散。【结果/结论】本文通过在各个平台的真实数据集进行训练和识别实验,较现有基线方法的准确率最少提升了5.6%,最大提高了24.6%。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通过对早期谣言文本的事实验证,提高模型识别谣言的准确性以在早期阶段阻断谣言传播。【创新/局限】本文谣言识别模型在BERT-Base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舆情文本语义知识特征表征,能有效提高早期谣言的识别准确度,但目前尚未考虑谣言传播者个性化特征如社会标签、行为信息等,如何融合更多传播者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林海涛  许骏  吴梦菂 《情报科学》2019,37(6):101-107
【目的/意义】近年来,政务微信因其传播优势成为较为理想的舆情处置工具之一,但微信的传播特点也决 定了其必须是在用户认可并有需求的时候才能发挥其舆情处置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识别符合用户需求和传播 学规律的政务微信舆情处置功能实现的关键节点。【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对政务微信用户的需求分析,总结了评价 政务微信传播重要节点的四个构成维度的重要指标,并应用DEMATEL方法对政务微信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进行 了识别。【结果/结论】本研究基于对政务微信的功能需求分析与政务微信服务内容的分析,应用DEMATEL方法对 舆情传播关键节点进行识别,并分析了用户需求和传播学规律,促进了政务微信舆情处置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熊茵  江山  邢若南 《情报科学》2018,36(11):54-60
【目的/意义】随着微信使用习惯的逐渐养成和巩固,微信成为社会舆情爆发和扩散的重要场域,准确掌握 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扩散机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梳理,对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 进行了基础性讨论,结合SIR传染病模型分析微信舆情的扩散机制,并基于以上尝试构建微信舆情引导机制。【结 果/结论】本文认为,微信中的群聊、朋友圈及公众号三类舆情分别具有“关系链”和“多点辐射”式的传播特点,结 合SIR传染病模型分析了微信舆情扩散趋势、并从易感机制、免疫机制、防御机制三方面讨论了微信舆情的多元引 导构想。  相似文献   

13.
张鹏  赵动员  谢毛迪  梅蕾 《情报科学》2019,37(3):105-111
【目的/意义】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移动社交网络结构正逐渐由弱关系连接向强关系连接转变。研究强 关系结构下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机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方法/过程】通过引入强关系结构的特征 变量,构建SEIRC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基于强关系的移动社交 网络中,用户关系强度、传播转化率以及潜伏转化率与信息传播速率成正比;免疫系数与传播速率成反比;易传播 者评论系数、免疫者评论系数的增加能够降低免疫节点数量,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近年来公益微信崭露头角,发挥微信社交平台的公益情感粘性,对于提高公益信息的传播效 率、调动公众慈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公益微信的平台特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主观规 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层面入手,整合构建微信公益信息传播影响因素模型,探讨公益微信的信息传播 行为影响机制,针对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 制等因素对用户的公益信息传播行为有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杨洋洋  谢雪梅 《情报科学》2021,39(9):170-177
【目的/意义】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体系,以期为网络谣言的识别和控制提供参考,建 设健康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方法/过程】以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为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事件性质、事件热 度、事件传播、事件趋势四个维度构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0例谣言事件的风险等 级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别的网络谣言治理路径。【结论/结果】研究表明高事件性 质是食品类、儿童类、信息安全类网络谣言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高事件趋势是食品类和中美贸易战类网络谣言 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并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给出具体的建议。【创新/局限】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提供了新的研 究方法,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谣言风险测度研究体系,为政府网络谣言的管理和应对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 实践价值。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魏莹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6):13-19
【目的/意义】鉴于谣言扩散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如何通过截断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来抑制谣言的扩散。【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引入知识扩散中的主路径分析方法,确定对谣言扩散起到重要作用的关 键节点,即信息扩散主路径上的节点。然后,通过对节点可获得的属性和特征进行数据获取或计算,确定与主路径 上节点最为相关的属性。并且,通过信息扩散的路径重建,计算这些节点对信息扩散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分 析计算,我们确定了节点的中心性指标—中介中心性指标值和点度中心性在节点识别和分类中的相关性,并确定 了对信息扩散影响最大的节点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吴尤可  瞿辉 《情报科学》2017,35(6):125-129
【目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谣言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如何快速、准确地追溯谣言散播的源头具 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社交网络技术这一新的视角对谣言源头进行追溯,提出了最大相似法来对疑似源头节 点进行检查,从而找到最终的谣言源头,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结论】基于对追溯技术的分析,进而提出了 控制谣言传播及追溯谣言的对策,为政府的谣言控制决策和源头追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嘉琪  齐佳音  陈曼仪 《情报科学》2018,36(11):138-145
【目的/意义】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在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意 见领袖作为在线群体中的关键角色,其在在线群体发挥影响力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尚未被深入探讨。【方法/过程】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和计量经济学建模法,以雪球网为实证研究平台,创新性地对在线群体内部影响力和 外部影响力进行区分并度量。对比分析意见领袖、普通节点与在线群体影响力间的关系,同时,对研究结论的实践 与理论启示进行说明。【结果/结论】意见领袖行为对群体内部成员非常重要,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威度可以增强群 体内部影响力。然而对于缺乏共同兴趣和情感驱动的群体外部节点而言,它们并不具有明显的号召力,其高活跃 度反而可能引起外部节点的抵触情绪,对群体发挥外部影响力和信息传播产生负向效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复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不同网络中的信息推动力。【方法/过程】本文利用 邻居节点特性与信息公信力确定传播规则,探究了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并研究了节点对爆发规模 的影响差异。【结果/结论】结果发现:无标度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驱动力倾向于从众效应,而小世界网络则主要源于 信息本身;不同k-shell值的节点对无标度网络爆发规模的影响比小世界网络显著;不同度值的节点对二者的爆发 规模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为了政务微信运营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提高政务微信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提高 政务微信信息服务效率和能力。【方法/过程】首先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了政务微信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特征,其次运 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DEMATEL方法,研究影响政务微信信息传播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关键因素,最后提出 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信息传播主体的利他主义是影响政务微信信息传播的最关键因 素。网络关系强度、信息公共性、信息传播主体所处的网络核心位置、信息传播主体的利己动机、信息传播主体的 自我效能、信息技术水平都是影响政务微信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