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消失的麦客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相似文献   

2.
消失的麦客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 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了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  相似文献   

3.
蛇吞噬蟾蜍 ,蟾蜍射猎螳螂 ,螳螂乃蛇之天敌。假设三者巧合邂逅相遇 ,结果如何 ?我实地做了一个实验。把事先捕捉的蟾蜍、螳螂和蛇 ,分别装进三个瓦罐里 ,并在实验室课桌上预先放置了一个由铁丝网编串而成的大笼子 ,笼顶无盖 ,当我一声令下时 ,三名心领神会的学生同时揭开瓦罐之盖 ,速将罐中盛物甩入笼内。快看 !螳螂趁蟾蜍莫名其妙之刹那 ,猛地腾空跃起 ,蛇见机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抑脖吞下蟾蜍 ,空中盘旋的螳螂趁势急转直下 ,降落蛇头之上 ,随舞动它那锋利的锯刀 ,顺蛇头鳞片皱褶猛地一划 ,蛇之脑浆当即渗出 ,此时的螳螂卧其蛇头吮吸之…  相似文献   

4.
消失的麦客     
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了一声,皱着眉头说:"爹,咋是个孩子啊?"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窜一圈,试试身手,一点儿不孬。"  相似文献   

5.
麦客     
<正>一大早,爷爷就拎把镰刀出了门。爷爷再进门时,领了个麦客回来。麦客是揽工割麦的。母亲做好了早饭,一看爷爷身边的麦客,惊讶地"咦"了一声,皱着眉头对爷爷说:"爹,咋是个孩子啊?"爷爷晃了晃手里的镰刀,"嘿嘿"一笑说:"别看人小,本事不小。刚才我领他到麦地里溜了一圈,试试他割麦的本领,一点不孬(nāo)。"父亲和母亲都是割麦的好手。以前,我家从不雇麦客。可是今年不同,麦子黄了的时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它”,蛇的本字,象形,像条高昂着头的眼镜蛇。据说上古时,人们野外穴居,最害怕蛇,相见时总要问:“无它乎?无它乎?”有点像后世人相问“无恙”。后来,人们把“它”用作了代词,于是在“它”的  相似文献   

8.
从前,有一个住在农村的人.他家堂屋的梁上,燕子筑巢久矣.燕子们秋去春来,每年必有小燕孵出.届时老燕双飞,雏燕呢喃,情趣盎然.在农村,被视为宅基稳固的象征.他家粮仓里,又有一条蛇.一条无毒的蛇.蛇也是他家的老房客了.毒蛇一般不入人家,活动于野外.无毒之蛇既入,大抵直去粮仓捕鼠.农村人习以为常,并不大惊小怪.由于蛇的光临避...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蛇虽然没有脚,但是它却爬得非常快.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条会爬行的纸蛇吧. [准备] 1根吸管、1张吸墨纸、1杯水、1把剪刀、1支笔 [实验]1.在吸墨纸上用笔画出蛇的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 2.把剪好的蛇的身子横向折成几折,然后把蛇水平放在桌子上; 3.手拿着吸管,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一端,将它放入盛有水的杯中,随后抽出来,拿到折好的蛇上方,松开手指,将水滴滴在蛇身上,我们观察就会发现,蛇向前爬行了.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正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采用生态批评视角,重新审视D.H.劳伦斯的<蛇>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征服、统治自然观"与"生态整体观"两个方面,探索<蛇>中蕴涵的生态思想和劳伦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蛇吃老鼠     
蛇喜欢吃老鼠,而老鼠特别机灵,人人皆知。蛇每吃一次老鼠都要费很大的力,而有些时候,尽管是费了力,却依然会徒劳无获,蛇有点不愿意,但蛇却又始终不愿放弃老鼠如此美味的佳肴。蛇看着老鼠从鼠洞里进进出出,心想如果能够钻进鼠洞,那么必然可以将其轻而易举地捕获。想到这,蛇  相似文献   

12.
麦客的秋天     
秋天。麦客喜欢秋天 ,因为他是麦客。麦梢泛黄的时候 ,他的心就沉不住了 ,铁般的筋骨在炕上翻来覆去 ,像是石磙碾麦子一般。“缓缓吧 ,再缓几天……”女人劝着男人。男人并没有听进去。夜里 ,他取出藏了一年的镰刀默默地走到院子里 ,趁着月光 ,神态庄重地磨了起来……几天后 ,男人吃饱喝足 ,背上行头 ,戴着草帽上路了 ,麦客行走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上 ,两旁的麦子金灿灿的 ,微风吹过麦田好似起伏的海洋。麦客竖起了耳朵 ,听出了麦子熟透的声音 ,走得更加快了。麦客来的第一个村子是富农村 ,村如其名 ,富农村是关中道上很有名的富村。村子地…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05,(12):40-44
.声音缄默的中层/麦客1·1教师职业倦怠含义与成因研究综述/梁慧娟1·4从教育随笔说起/安颖1·6耳边响起渔鼓声声/麦客2.1“学习环方法”及其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郑永爱2·4选择—你我共同实现/罗佩珍2.6生活在城市边缘/麦客3.1从刊外到刊内/孙君3.4国外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管窥/欧阳春玲3·5学陶师陶推进幼教/侯莉敏3.7以科学发展观理解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本刊编辑部4.1国内外幼小衔接问题述评/赵建明4.4史慧中先生琐忆/杜继纲4‘10守望西北/麦客5.1反偏见课程/赵建明5.4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环境的创设 /赵静…  相似文献   

14.
一天,农夫从山上下来,看到一条蛇被压在一块石头下面.农夫不由得想起前辈因救蛇而丧命的事,所以决定绕道走.这时,他听到蛇哭着说:"我绝不会伤害你.如果你救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课本对《荀子·劝学》篇一文中“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这句的“蛇”字没有注解,人们便自然而然认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蛇”。殊不知,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我认为,这里的“蛇”应指“泥鳅”。首先,从语境看,“蛇鳝”并列,按一般的逻辑,并列的二者显然应是较近或同一类属的事物,而“蛇”和“鳝”门类各异,相去甚远,而泥鳅和鳝鱼却生活环境相同,形体又非常接近,从这个意义上考虑,把“鳝鱼”和“泥鳅”并列起来,似乎更具有合理性。其次,从科学角度说,“蟹”居于水底,而“蛇”用肺呼吸,所以不可能在水中有穴,而《劝学》中说…  相似文献   

16.
猫和蛇是老鼠的天敌,在非洲摩洛哥却有捕蛇的鼠。这种鼠能分泌麻醉剂,使蛇的神经麻痹,从而死去,随后鼠便吞食蛇肉。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游戏历久不衰,叫"剪刀·石头·布"。它用手势来定胜负,每个手势之间相互制约。你别小瞧这看似简单的手部游戏,它可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一)剪刀可以剪破布,布可以包住石头,石头可以砸坏剪刀,是这个游戏的规则。每个手势之间没有绝对的胜利者,一个手势在制约着另一个手势时,又被第三个手势制约,这也是自然的定律。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赢家,制约其他所有的事物;也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失败者,总是被制约,没有制约其他事物的时候。举个例子:在一个农田里,蝗虫吃稻谷,青蛙又吃蝗虫,青蛙又被蛇吃,当蛇死了以后,被菌类分解,被分解出来的养分又被稻谷吸收……如此循环,就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相似文献   

18.
《太平广记》中的蛇可分为蛇本性、蛇的神性、人化为蛇、蛇化为人四类,从蛇的故事分析中,可以看到唐代时志怪小说的发展在大量吸收六朝的因素同时体现出唐代的一种新面貌,从本篇对《太平广记》所收蛇故事的分析探讨,就可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9.
小知识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吃野味的陋习。像上海,每年仅从外省运进的蛇就高达1000吨,差不多200万条。按保守统计,一条野生的蛇一年可吃掉60只老鼠,而一只老鼠一年至少糟蹋5千克粮食。如果  相似文献   

20.
走进蛇王国     
晓天 《少年月刊》2013,(Z2):57-59
世界上蛇的种类很多,无毒蛇有2000多种,毒蛇也有600多种。在蛇的王国里,有不少种稀奇而有趣的的蛇类,令人眼界大开。长毛的蛇在墨西哥北部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全身长满了绒毛的蛇。这种蛇的绒毛,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红色,有时又变成咖啡色。长毛的蛇性情温顺,对人无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