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请先读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关尸,击魏连伐虢。  相似文献   

3.
一青年教师教学生认识“疆”字时,做了如下指导:师:(板书“弓”)这是古人用来干什么用的?生:这是古人打猎的工具。师:(在“弓”的弯钩处加上“土”)古人还会用“弓”来干什么呢?生:古人还会用它来保卫国土。师:对,古人手持弓箭坚守边疆,保卫自己的国土。你们看,这(写出“疆”右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0,(13):24-25
煲褒褓葆堡 【溜一口】 保字做声旁,部位爱变样。 饭煲火上坐,襁褓在衣旁。 褒奖是赞扬,保在衣中藏。 葆是草旺盛,永葆青春旺。 碉堡建土上,能守又能防。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儿童识记字形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寻找方法识记,会使他们对识记对象印象更深,乃至永远不能忘记。例如,我在教“拔”字时,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启发学生说:“这个字我以前教过的好多同学都易出错,哪位同学能用巧妙的办法把它记住?”学生听到这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后,便积极思维,随之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生1:“拔”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扌”旁,右边是“友”字加上一点。生2:“拔”字和“拨”字相似,“拨”字的短竖去掉就是“拔”。生3:“拔”字是指一个小朋友(友)在用手(扌)拔萝卜,拔不出来,急得眼泪都滴…  相似文献   

6.
华子 《学语文》2009,(3):8-9
包字是由“勹”和“巳”组成的,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它们古时候的样子吧。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历岗 《小学语文》2010,(9):50-50
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这句诗中的“折”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9.
以往教学“虐”字时,为提醒学生不要把“虐”字里面的部件“”方向写反了,我总是用彩色粉笔将这个关键性的部件标出来强调一番。可时间一长,有些学生还是将“虐”字错写成“”。这次的语文课,我又一次遇到这个棘手的“虐”字。像往常一样,我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板书“虐”字,学生们则注意观察“虐”字的写法。我突发奇想,不如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教室里一阵窃窃私语。我环视全班,发现马龙同学高举着手,便请他发表见解,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虐’的上部是老虎头,老虎的肚子饿了,它的利爪是挖自…  相似文献   

1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历来对“朱门酒肉臭”的解释多为“贵族豪门家中的酒肉腐烂发臭”,但近十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朱门酒肉臭”中“臭”应该解作“香气”,  相似文献   

11.
最近,幼儿教师体罚、虐待幼儿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共同指向幼师资质,认为幼儿教师无证(教师资格证)上岗是引发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然而,虐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是成人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剥夺和人格尊严的践踏,是成人本位儿童观的极端体现。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它需要全社会对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做进一步的反思和再启蒙,需要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其职业实践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星星辨字     
李丽 《学语文》2009,(3):16-17
有一天,字典公公邀请星星去做客。他的好朋友“晴”和“睛”也去了。“晴”和“睛”是一对双胞胎,这天他们俩穿上一样的衣服就出发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幼儿教师体罚、虐待幼儿成为社会焦点话题。“虐童”事件频繁发生之后,社会舆论共同指向幼师资质,认为幼儿教师“无证(教师资格证)上岗”是引发此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然而,“虐童”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是成人对儿童基本权利的剥夺和人格尊严的践踏,是“成人本位”儿童观的极端体现。屡屡发生的“虐童”事件所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它需要全社会对“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做进一步的反思和再启蒙,需要积极向上的幼儿园教师文化对其职业实践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巧记生字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难度。一、开动脑筋,为生字编儿歌1.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喜欢青青的草,也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我给这些字编了一首儿歌: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2.有的小学生分不清“辨”、“辩”、“瓣”、“辫”这四个字,有人给这四个字编了几句儿歌:辛辛俩人种树丫,种了点撇分清它(辨);辛辛俩人在说话,站…  相似文献   

15.
[一字嫁妆]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先看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1.我到了自家的屋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10,(11):15-15
脖 勃 悖 【溜一口】三字同孛声,二bó—bèi音。肉月是脖颈,勃发精力盛。心悖理不顺,读音要小心。词语 脖 脖子 脖颈 勃 蓬勃 勃发 兴致勃勃 悖 悖晦(糊涂)悖理(违背事理)悖逆(指违背正道;犯上作乱)悖入悖出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类似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篇章段落比比皆是,它们与画论中的“虚实相生”异曲同工。课文中的“实”指的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或者其他媒介来描绘的具体形象;“虚”指的是文章给人们留下的思考、想象的“空白”。这种“空白”艺术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内容的“空白”是课文“实”的部分的延伸即用具体形象来描绘作品中所蕴涵的内在意义,也就是所谓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五彩池》一文中有“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  相似文献   

20.
朱永芳 《语文知识》2006,(11):17-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宇文新州之懿范”一句,“懿”(yi)是美好(多指德行)的意思,如“嘉言懿行”。笔者在课堂上把它拆解为“壹次美好心意”(“壹”表音,“壹”“次”“心”表形,“美好”表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