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600万犹太人,制造了犹太民族的浩劫。希特勒利用手中的权力,改变了千百万犹太人的命运,因而,反犹也就不可避免地打有希特勒个人主观意志的深深烙印。本文试图从希特勒自身的因素来探讨他进行反犹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动因,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希特勒为什么会把一场反犹的政治运动演变成血腥的种族屠杀这一人们关心的问题。一把个人的“不幸”,归结于社会的“不公”,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转化为对犹太人的仇视,进而用消灭犹太民族的极端方式来发泄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是希特勒疯狂摧残和灭绝犹太人的直接原因。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多次提出,要使德国摆脱屈辱的地位,就必须改变现存社会结构,建立起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犹太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在希特勒法西斯专政时期,犹太人却遭到空前的浩劫,德国和欧洲的犹太人几乎被“杀绝斩尽”。希特勒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反犹的法律、法令,反犹成为了纳粹德国的国策,反犹活动合法化。由于希特勒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反犹政策和迫害手段,使反犹活动逐步升级,因此,希特勒的反犹出现了三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3.
尽管在美国反犹排犹的情绪长久地徘徊不去,然而许多犹太人对美国心存感激,这个新大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泛天地,一个大显身手的中央舞台,他们在这里取得了很大成功。20世界30年代的大萧条为犹太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提供了机会,当大危机加重美国的反犹形势时,一定程度上也把犹太人带进了美国的政治中心。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上台执政标志着美国犹太人大量进入政府工作的开始,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统智囊团的高层人士中,犹太人占了大多数。同时,罗斯福及其政府也得到了大多数美国犹太人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最初几十年里,基督徒的主要来源是犹太人,这些犹太基督徒大体上能够遵行摩西律法,他们对犹太民族的批判遵循着古代以色列圣经中自我批评的传统精神;尽管个别基督徒领袖人物死于犹太人之手,但这不过是希伯来人历史上常见的"兄弟相残"的延续而已。进入2世纪以后,随着外邦人基督徒在数量上获得了压倒优势,基督徒对于犹太教的批判开始由自我反省变异成了肆意的攻击,他们充分利用犹太先知们敦促人民悔改的话语,演绎出一整套反犹的理论。不过,在4世纪基督教正式官方化之前,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爱慧 《历史教学》2005,(12):35-39
19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中只出现过零星的反犹现象,程度不是十分强烈.1880-1920年间,两百多万东欧犹太人的迁入,使美国社会中潜伏的反犹太主义激化.这股反犹太主义潮流一定程度上源干种族偏见、宗教偏见和族群矛盾,也有美国主流群体对犹太人经济影响力的恐惧成分.不过,美国的反犹太主义主要局限于私人领域,其破坏性没有东欧由政府支持的反犹迫害政策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简介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它有一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皇自称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对世界天主教会拥有最高的管理权。他由世界各地的枢机主教《也称红衣主教》选举产生,任职终身。枢机主教由教皇任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务。天主教势力较大的国家中有首席主教,作为该国天主教的首脑。其他神职人员有:“祝圣”总主教,负责监督各级神职人员行使职权和批准主  相似文献   

7.
反犹主义在西方历史上是一种有普遍性特征的历史文化现象。西方反犹主义的发生最初导源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神学冲突,随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基督教的神学观念逐渐演化为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念,“犹太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综合情境中则被赋予了“恶”的文化品性和身份特征,反犹也往往成了某些西方人的不自觉的思想定势。同时,西方反犹主义的形成还与欧洲传统的种族主义思想相关。特别是犹太人超越性的现实行为以及与西方人的经济联系、经济冲突,更是导致西方反犹主义的世俗性、行为性契因,这种契因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更为直接和更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死病期间,"投毒说"的流行在西欧引发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狂潮,这既与中世纪人们对疾病的想象有关,也是欧洲长期以来反犹传统的必然结果。不过,当时亦存在反对"投毒说"和呼吁保护犹太人的声音。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世纪晚期人们思想中轻率和狂热的一面,也能感受到理性力量在灾难面前的涌动。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视为一个反犹主义者.但陀氏为什么反犹,却一直未得澄清.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廓清陀氏笔下“犹太人”的两层含义:一,犹太种族;二,“犹太人思想”.陀氏的大部分反犹话语是将矛头指向以功利主义为道德表象、以资本主义为现实形态的“犹太人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立场使他走向民族主义,我们应有所反思,警惕对陀氏的“圣化”.  相似文献   

10.
希特勒为何屠杀犹太人傅万臣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组织纳粹党的头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大肆屠杀犹太人的罪魁祸首。希特勒上台后,疯狂地进行反犹反共,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有五百多万犹太人惨遭纳粹杀害。希特勒为什么大反犹太人、疯...  相似文献   

11.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逐渐兴起的一场旨在推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政治世俗运动。作为一场促使犹太民族重建民族家园的运动,它从犹太教信仰中汲取了众多思想精华,推动了复国主义的发展并最终建立了以色列国。然而,以建国为目标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以色列建立之后并未消失,而是始终存在于以色列社会之中,并对以色列国家政策的判定、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的和平、安定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literature on Reform Jewish education in America rightly recognizes Emanuel Gamoran’s work in establishing the direction of Hebrew schools in the Reform movement toward a cultural pluralism influenced by Samson Benderley et al. Yet the terrain onto which Gamoran stepped was not unmarked. Prior to his tenure, three Reform rabbis thought hard about how new currents in psychology could strengthen Jewish education toward the ends of religious individualism.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Henry Berkowitz, David Philipson, and Louis Grossman integrated select current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o their writings on Jewish education, and into their theology of the educated Jew.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continue being an authentic Jew, the secular Israeli Jew must be knowledgeable of the Jewish religious heritage. If he is an ignoramus regarding Jewish sources, unattuned to their substance, he approaches the condition of being an Hebrew speaking Goy (Hertzberg, 1995; 7).  相似文献   

14.
犹太人身份对卡夫卡身心深远而致命的影响自不待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心理上就完全认同犹太民族,是一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最后一个破碎的犹太人",他自己的概括就告诉我们,在犹太人当中他不是自己人,而是一个以自己特有的情感、理性思考方式,言说包括犹太民族在内整个人类的存在危机、自己内心已破碎不堪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解读了古代犹太诗歌的创作背景,并从诗歌中阐释犹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心态,说明了犹太人极能适应环境及其保持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犹太移民在美国发展壮大的历史,分析了他们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内的影响力,道出了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In the arena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Jew walks precariously, now as before, on an existential tightrope, seeking to balance the integrity of his wholeness. The footsteps of his past, indelibly impressed upon the inventory of his memory shadows his movement in time, haunting him with a lingering urge to survive. No matter where he has trodden or been allowed to rest, his acceptance in the human family has been but punctuated moments in historical time. He has been a veritable stranger, whom Simmel has described as “the person who comes today and stays tomorrow.” For his todays and tomorrows, like his yesterdays, offer only the occasional respite from the twisting agonies only the stranger knows. Alone in his separateness, the Jew looks out into the space of human distance between others and himself, knowing there is a social infinity. Whatever he does to narrow the gap, there is the distance, and he is the stranger in the inseparable dimension of time and space.  相似文献   

18.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对夏洛克身上存在的违背人文主义的特性作了必要的讽刺和否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夏洛克所代表的犹太人的不幸遭遇,但其中透射出由于社会历史诸因素所造成的莎士比亚明显的种族、宗教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20.
犹太民族的历史实际上是犹太民族与土地关系的发展史,因为犹太民族的每一次历史变迁都是犹太民族与土地关系的变迁。大流散是犹太民族失去土地的痛苦经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是犹太民族重新拥有土地的过程,以色列建国是犹太民族第一次以主权国家身份拥有土地,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对土地的占有问题,阿以矛盾的最终解决依然要回到土地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