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学习》2010,(7):12-14
1.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与其他文明的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相比,注重人文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人特色,而中国史学更有着注重社会发展规律(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和关注社会现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优良传统,在今天,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发展、大转折的时期,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应该是每一位史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中国正处在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大转折的时期,在这种社会巨变过程中,有着许多前人、别国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政府、学者所要面对。思考的,更是全体国人所要面对、思…  相似文献   

3.
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爱国心,树立责任意识,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与感悟。一场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我企图用这些铁的史实和血的教训来激励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向上。按理,这些内容本该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与最好切入点。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不仅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意外,也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5.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600万的鸦片损失费1839年,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了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有力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  相似文献   

6.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9.
这是十年前的事了。我清楚地记得,在上完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南京条约》后,为便于学生理解为何列强要通过《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攫取新的特权,我事先让学生展开想象,英国商人刚来中国初开的通商口岸。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困难?这作为一道作业上交批阅。我脑子里原先想的是,只要学生能讲出三五个问题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尚钺(1902-1982年),河南罗山县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师从鲁迅,从事学创作。1927年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老师”,一生主要从事革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邓永强 《中国教师》2013,(14):24-24
新课程改革赋予历史教师任重道远的教学使命。因此,历史教师应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于是,"高效教学"这一名词进入历史教师的视野。何为"高效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效教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空间上的"高效"。这种"高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更体现在课后学生的自学中。因为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13.
孙智昌 《学科教育》2000,(7):30-34,41
历史科学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都配有插图,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由此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日本历史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这一事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上,描写这一事件的分量也很少,同时还存在着史实错误。我们希望日本能正确对待历史,教育好下一代,让中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术界以三次革命高湖,作为中国近代史时期划分的标志,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文章指出,要准确地反映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9月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完整过程,应以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去作为近代中国110年时期划分的标志。只在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完全沦入和结束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5.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说:“1842年8月……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以下简称《历史课标》)已于2003年4月与中学历史教师见面。在《历史课标》指导下的新一轮课改将于2004年秋在部分省、市、区进行实验 ,并逐步在全国施行。今后 ,《历史课标》将逐步取代《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历史大纲》) ,成为高中历史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课标》的认真学习、领会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目前 ,有必要把《历史课标》与《历史大纲》作一番比较。笔者通过学习认为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 ,《历史课标》改变了《历史大纲》一直坚持的以…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有关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这一内容时,我按图依次指出它们自南向北分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省的广州、福建省的厦门和福州、浙江省的宁波,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细节问题:“上海当时在哪儿?”大多学生回答道:“上海在上海。”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 割地赔款五口开,关税协商主权坏。片面待遇领事裁,租赁土屋住下来。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历史教科书的语言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在新授课阶段历史教师必须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补充,以使历史课堂生动风趣且充实饱满,是为“由薄到厚”;复习阶段时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是为“由厚到薄”。但是增加历史的“厚度”,对课本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补充总要有依据。巧妙利用课本或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拓展补充,不失为增加历史“厚度”的好办法。下面我就以《中国历史》(人教版)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高考3+综合或3+2方案的广泛实施,全国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大多数都把历史图表材料作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日益呈现出分值扩大,题型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上海卷)。因此,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笔认为应以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历史图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