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思 《林区教学》2008,(4):83-85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讨论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科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要写出创新作文,必须有创造性思维。要有创造性思维,必须懂得创造性。那么,何为创造性呢?创造性是努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属于创新的性质。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要创造性,首先应该有创新的思想;要写出创新性作文,当然亦须有创新的思想。所谓“创新的思想”,包含下面几层含义:一是对传统思想重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文章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可采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必须鼓励他们用脑用手;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四个方面浅谈了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文章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可采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必须鼓励他们用脑用手;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四个方面浅谈了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问要难易适度 ,要有启发性 ;提问的方式要新颖有趣 ,灵活多样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6.
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水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课堂,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要坚持不懈,要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通过有效途径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也不限于中等智力学生,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要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劳动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编辑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在组织文稿过程中,要有开拓进取精神,提出创见性选题;在选编文稿过程中,要选择有新意的文稿,体现出求异的思维方式;在设计版式、版面时,要根据文稿的具体内容,创造出新颖的表现形式,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进行创造性劳动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具有创造性、多向性、联动性、顿悟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告诉我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的个体。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给以充分地展现并促其发展,就成了现代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和注意的问题。什么叫创造性学习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创造性学习有五个特点:1.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2.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3.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4.学生能主动地安排学习,有系统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来自创造性的活动动机,看有没有创造性的结果。什么叫创造性教育,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创造性教育是指在创造性校长的领导下,创设一种能够使人创新、创造的环境,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教育。作为以创性教育为目的的现代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要使其主体性(包括主体性意识、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并促进其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