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职生的印象中,语文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边缘学科。学习自觉性普遍不高的中职生很容易被五彩斑斓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声音所吸引,因此多媒体教育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颠覆性挑战,它改变了中职语文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可以最大幅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吸引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唤醒沉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苗雨林 《考试周刊》2013,(96):37-37
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文插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参与为纽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课后提问,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导语趣说     
光萍 《教育文汇》2003,(6):37-37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把学生引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语要新颖有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鸬鹚》这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绿水悠悠,垂柳青青,一叶扁舟静静地横在绿水柳色中,十几只鸬鹚停在船舷上。只听一个学生轻轻地说:“这  相似文献   

4.
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教学新思路,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革思想品德课上"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上了一幅甚至多幅插图。它们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低年级小学生尤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插图所吸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适度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是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特征。语文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几种启发式的理论和运用方法作一些新的探索。 (一)直观启发 我们把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学生用祖国的语言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的方法称之为直观启发。如,我们在教《桂林山水》时,课前自己动手绘制了两幅投影图片。上课时,教师配放音乐用手操作,此时两幅色彩鲜艳,层次清楚的画面依次展现出来。学生在教师教棒的指点下仔细观察,就很自然地通过与情境相联系的语言掌握了“水平如镜、云雾迷  相似文献   

8.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必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先进方式,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眼前,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词。使学生处于一种犹如亲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时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的特点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林方 《中学文科》2005,(8):73-73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实施兴趣教学,让兴趣教学充满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1.
“绘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变抽象、深奥文字理论为具体、形象可感的画面的良好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此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他们对课文内容能否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学生的感知深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3.
荀子在春秋时期就提出学要以"闻见"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指出:"先示实物,后教文字"。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小学推行的愉快教学法、和谐教学法等等,也都是强化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为教育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画面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展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丰富和发展了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颇深,现将我的体会写出,以求指教。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化难为易,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一、利用多媒体模拟仿真,再现身临其境的画面,挖掘图中丰富的内容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再现身临其境的画面,很容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各种感官接受刺激,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产生愉悦、喜爱的情感。教师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以乐意、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伺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6.
正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同时还能创设出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进而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复杂的问题变简单,枯燥的知识变有趣。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和谐能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像一幅幅风景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看了赏心悦目.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陈亚婷 《成才之路》2012,(30):65-65
在中职PLC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抵触学习为热爱学习,变单一学习为理实一体,使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指向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善于用色彩鲜明、形象丰富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