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方政府和各类学校正在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努力 让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均衡起来;采取结对、捆绑、兼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从软件上努力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首先,最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什么? 其次,学校规模过大是否背离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三,均衡是相对的,不 均衡是绝对的。其四,教师才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均衡和质量均衡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依据三个方面呈现出阶段性递进的特征。优质均衡是在基本均衡已经达成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级的均衡发展目标,是以质量目标提升和质量结构优化为宗旨的质量均衡。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它始终应是一种大视野的教育发展观,不能局限于一些学校、一个地区、一段时期、一个环节和教育一域。它的核心任务仍然在于要合理配置资源,而非意味着"资源均衡"向"质量均衡"的转变。它不是政策修辞,不是一般性的行政工作,也不是政府对于人们的恩惠,而是一种法律要求,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底线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如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限定性、取向精英化、忽视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何以发生?政策、理论遭遇到复杂性实践、隐性制度化依然延续旧传统、评价失衡造成的发展困境等都值得检讨。实施兜底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有望推进一种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较于基本均衡,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在硬件设施、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师资均衡、校干均衡、生源均衡乃至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优质均衡,贵在优质,重在均衡,坚守义务教育的本质,牢牢把握优质均衡的正确方向,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高扬素质教育的旗帜,并且要升华对义务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知,为加快优质均衡进程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7.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8.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周边老百姓满意的学校.笔者建议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制定标准、核实现状、补充所需资金与师资等外因和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等内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建设,实现优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治校理念有待更新,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家校合作有待改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在于:转变发展理念,注重内涵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家校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介绍“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的目标、实施概况、实施体系以及实施效果,证明通过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模式、方法的有效运用,完全有可能在师资、生源、设施及其他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确保农村中小学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较大幅度提升,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试图通过介绍本项目的实施体系为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和推进工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泽县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示范区之一,在扎实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有效做法:优化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整合趋于优质均衡;加大经费投入,使城乡办学条件趋于优质均衡;完善共享机制,使城乡师资配备趋于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2.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支持考试竞争和选拔淘汰,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这有望直接帮助被薄弱群体走出不搭界发展的误区,也深层关怀被优质群体摆脱褊狭越界发展的困扰,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大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有以下三个主要矛盾:教育资源与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矛盾;教师队伍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矛盾;经费管理与保障机制规定的矛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途径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还存在很大问题,包括评价主体单一;社会评价力量薄弱;学校自我评价的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效用性、评价成本、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适宜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根据教育质量的构成和教育主体之间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类型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对楚雄州九县一市历年的义务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对其未来的义务教育质量进行预测。采用基尼系数对楚雄州的义务教育质量的区域差距进行了衡量,分析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缩小差距的对策,从而期望实现楚雄州义务教育质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考察与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低水平维持的实践样态。从质量管理的视角审视,在教育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是内部因素而非外部因素对学校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导致学校教育内部教育质量偏低是可控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研制学科评价方案是开展学业测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近年教育评价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比较2003—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学科评价方案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该系列评价方案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北京市课堂教学实际,汲取了国外评价项目及理论的优秀经验,历经多轮修订,聚焦核心课程系列化的呈现,对学业水平测试、内容标准、学业成就水平等核心概念逐一进行了界定,分阶段解决关键问题,聚焦学科能力的认知与水平分层,设计了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学业成就水平描述体现了递进性。借鉴北京的经验,今后国内相关评价机构在研制学科评价方案时,可以关注学科评价方案研制的专业性,并及时向大众解读方案内容,对学科评价方案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水平进行详细划分,从而实现评价方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面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农村学生发展质量的生存底线、安全底线与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预警机制。本文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预警机制由目标定向、过程有序、准确反应、快速应对四个机制组成;其对象与监控指标包括学生发展状态的预警、学生发展质量的预警、学校教育不良因素的预警、社区环境不良因素的预警、社会突发事件时的预警。概述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预警机制的组织机构、预警信息网络的建立与"临界点"观测点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应符合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学校的特色发展应是以特色建设为介质,以学校文化为统领,以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的特色创建。两者的关系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建设的价值所在;学校特色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新动力;特色发展与质量提升在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交互作用,互为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