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映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轨迹和生命意识,其意识流手法和丰厚的象征解读了战争留下的心灵创伤,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对生存的困惑,表征了写作是哈里亦即海明威生命的维系,寻求才是永恒,直面死亡才会深思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传贤 《双语学习》2007,(8M):139-140
意识流小说不可避免地面临作品怎样才会更具可读性的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作者海明威独特运用的艺术匠心,不仅在对意识流创作技巧的精彩运用上,而且在对人类的意识和非言语状态的潜意识的成功描写上进行了艺术创造,开拓出全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作品以书写战争、刻画硬汉而闻名于世,身体书写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在呈现死亡主题的同时,对身体叙事倾注了大量笔墨。小说中的男性身体不再具有传统硬汉形象的阳刚和力量,女性身体也在男性凝视下逐渐成为欲望渗透和权力运作的客体。通过对男性硬汉形象的解构和女性身体的书写,海明威不仅剖析了战争给现代人造成的身心"阉割",而且揭示了凝视与被凝视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意识流小说不可避免地面临作品怎样才会更具可读性的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作者海明威独特运用的艺术匠心,不仅在对意识流创作技巧的精彩运用上,而且在对人类的意识和非言语状态的潜意识的成功描写上进行了艺术创造,开拓出全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人物形象着手,着重分析了作者所使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如:意识流、象征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阐明了哈里这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异化,探讨异化所造成的人与人的冷漠、隔阂与人性的孤独,人的自我散失、变为"非人化",展现海明威对异化的社会与人性的思考,进而揭示主人公哈里在临死前内心挣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用并调整“追寻”原型的传统模式,《V.》围绕对V的追寻和“全病帮”两条叙事流建构起四个频繁交错的文本信息群,它们在故事内容上相互独立,在意义指涉上又相互暗合,并由此在文本内外构筑了历史和此在的话语互动.在这一话语互动中,品钦清晰地展现了存在方式的存在主义转向.  相似文献   

8.
《迷失》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迷失》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本文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迷失》,从而使观众更准确地把握《迷失》中的宗教元素,了解圣经思想。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之一《兔子,跑吧》自1960年出版以来就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如潮好评,被评论家公认为是其长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从荒谬世界中孤独的个体和个人的自我选择与追寻两个方面对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一个新的阐释视角。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女性作家艾丽斯·西伯德在小说《苏茜的世界》中,用真情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分析了小说《苏茜的世界》中所蕴含的有关《圣经》的宽恕的主题、流浪的故事情节、天堂的意象,并探究了这些元素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52年拍摄的影片《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根据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好莱坞当年的编剧们有一套适应观念习惯的编剧法,虽老练但不怎么高明,尽管表达了了原作的主题思想和表现了原作的风貌,但他们将小说中那些精辟的警句和鲜活的情感,外化成一段遭遇和一场悲欢,像珍珠串成项链一样,最后变成一部有头有尾催人落泪的情节剧,这显然还不那么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布礼》和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从整体上看,都属放射性意识流结构,即“由一个固定的中心持续地向四周发射,象一个放射的星状”。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没有时间先后次序,而《布礼》则有明确的时间标志。前者意识流动快,后者突出对比,反差强烈。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感情基调,绝然不同。哈里是海明威笔下“迷惘一代”的代表,传统的伦理、道德、理想被帝国主义战争碾碎。而王蒙笔下的钟亦成,即使受到非人折磨,共产主义信念仍然坚不可摧。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给人们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告诫作家们以小说中的主人公哈里的经历为教训;二是它的死亡主题并不完全悲观,反而透露出一种更高境界的硬汉精神。而这些启示是通过海明威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显示出来,其中包括他那独特的意识流手法,第二人称的使用及其与第三人称的交替使用,以及丰富的象征隐喻手法,等等,从而解读到一个既有高超写作技巧又对世人充满忧患与关爱,而且不忘给人们鼓劲的、集文功与文德为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意识流小说的经典,曾引来了无数学者的关注,本文对<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种种疑惑进行了梳理,并关注了三个争议较大的评论焦点:首先,很多读者对故事结尾哈里想象中的飞机飞达乞力马扎罗山的情景的描写讨论不一;其次对海明威的斜体使用的用意更是让很多读者捉摸不透;最让人费解的还是故事开局那段引语了.  相似文献   

15.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1959) is one of Nobel Prize winner Saul Bellow's major and mature novels. Like many great works,this novel can be traced back to some ancient archetypes.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use archetypal the-ories to probe into the archetypal quest theme in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毛女》的原型批评尝试,试图揭示其政治话语遮蔽下的民间原型特质并从原型视野审视其文化内涵,揭示其文本所体现的政治力量、民间文化和知识分子写作交融的文化多重性,以期使它具有现当代社会文化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创作深受犹太历史和《旧约》的影响,这是他的作品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旧约》原型角度入手,对小说《伙计》中莫里斯这一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进行探讨,以期理解作家在小说中受难犹太文化母题的文化构因,并探究马拉默德通过塑造典型的犹太受难形象对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