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2009年9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英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夫妇翻译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在这个英译本中,集中体现了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也充分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才能。本文将重点分析和论述英译本《红楼梦》在翻译技巧方面的主要亮点。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个抉择的过程。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抉择无疑会受到种种制约。文章从影响译者文本选择的因素和影响译者文本翻译的因素两方面分析霍克思《红楼梦》翻译中的抉择,研究表明,译者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有意义的,都是译者能动参与的结果,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一些翻译微观问题的对比和探讨,展现《红楼梦》翻译之难,激发后人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勇于挑战困难,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复译本,使《红楼梦》的翻译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4.
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其专著《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两个概念,对翻译理论做出重要贡献。语义翻译注重源语文化和原作者的感受,交际翻译则屈从于译语文化。本文即是以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红楼梦》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具体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读者朋友: 细心的你一定已经发现,《海外英语》从04年第一期开始增添了一个知识性栏目“红楼梦翻译趣谈”,主持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肖维青老师。这个栏目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译介为切入点,比照原著,分析英语译本的特色,深入浅出。喜爱《红楼梦》、喜爱英语、喜爱翻译的朋友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的学科,与翻译有着一样的研究对象,同为语言的使用和理解。近年来,语用学理论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文章从语用学视角,通过对《红楼梦》维吾尔语译本中的称谓语、委婉语和熟语的分析,浅析了语用学理论在汉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阐述了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汉语-维吾尔语文化负载现象的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还讨论了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不仅应追求形式和语义的等值,更应根据语境寻求语用意图的等同。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古典名著之一,英译本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片段翻译,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现全译本,而以“杨译本”、“霍译本”最为完整和详实。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描写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中服饰翻译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兼顾其他的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分句与合句、换序等,从而实现了翻译的顺畅与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梁书恒 《考试周刊》2007,(43):81-83
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民俗文化典籍,衣食住行、园林建筑等各方面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特色。翻译中,由于杨、霍二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或翻译目的,两种译本对其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的结果也就迥然不同。本文拟将二者民俗文化部分的译例加以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以期在此基础上,对民俗文化翻译中两译者的翻译目的及文化取向的不同试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进行了分析,对译者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金钏 《考试周刊》2007,(37):138-139
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杨宪益和霍克斯等人所翻译的《红楼梦》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妥协的处理手段,使译本的风格、成功地进行文化移植和跨文化交际以及产生的效果各具千秋。本文的分析进一步证明:恰当、合理地使用妥协有利于翻译。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官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尊卑贵贱等级关系,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多棱镜"。由于词汇及文化空缺,官称英译出现了翻译困难。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依据陈毅平及袁庭栋的官称分类与语义探讨,研究各类官称英译在霍克斯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和文化顺应,考察官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运用翻译策略与如何进行文化顺应的。结果发现,对皇室类官称、爵类官称、非爵类官称英译,霍克斯采用语义翻译,而对神鬼道释类、医艺类及其他官称英译,则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与交际性翻译结合的策略。官称英译以顺应目标文化为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翻译活动需要处理原文作者,原文,译者、译文和译文读者等各方面关系,需要伦理学的指导。客观公正的伦理观有助于缓解文化冲突,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同的翻译译本代表了不同的翻译伦理模式,文章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从成语典故、宗教文化、习语文化翻译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两译本所采用的不同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邹为 《教师》2008,(6):86-88
本文从意象的视角对霍克斯(David.Hawkes)和闵福德(John.Minford)的《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酒意象翻译作了简要的分析,试图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酒的知觉意象、隐喻意象及这两种意象组合形成的意象群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田娟 《海外英语》2011,(13):192-1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几千年历史文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书中描述贴近生活,语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类型的俗语。该文通过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俗语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俗语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6.
戴骏 《海外英语》2014,(15):109-110
《红楼梦》翻译一直是文化翻译的一大焦点,其中,专有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词,其翻译也引起了不少争议。《红楼梦》中的专有名词大多选自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与人物性格、命运等密切相关。该论文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出发,着重分析霍克斯翻译版本的《红楼梦》英译中部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并试图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和音译加注三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传译专有名词承载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影响翻译质量。异化和归化是文化层面翻译的主要方法,也是译界久争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文化翻译中,异化和归化总是摆在翻译策略的第一位,《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饮食文化的翻译效果,表明在饮食文化及其他文化翻译时,应尽量采用异化,以促进文化的迅速及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帕纳休克于1958年将《红楼梦》翻译成为俄文,这是《红楼梦》首次在欧洲出版的外译本。帕纳休克在这部鸿篇巨著中,对多达950个人名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有些翻译精彩之极,但同时对人名也有误读、误译的地方。其中的精彩之处值得赏析,误读、误译之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沈钟钟 《考试周刊》2007,(39):144-145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