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怕,不慌     
先说“不怕”。有的人学习写稿子,拿起笔来就害了怕。他以为写稿子一向是文人的事,所以写起来必须多转文,多要笔调;要是光写大白话,一定教人家看不起。于是,他就皱起眉来,本来要写“今天天气很好”,却怕不够味儿;想来想去,写成了“满心兴奋的我,觉得今天天气是伟大无比的”;反倒不像话了。沉住了气,不要怕,写大白话就好。大白话是咱们嘴里的活语言呵!学习别人的作品是有好处的,但不要专从别人的文章里去搜集漂亮的字眼,硬来装饰自己的文字。那样,一不留神,反倒弄得词不达意了。我们都会说话,就让我们说自己的话吧。说得明白正确,比乱用一些…  相似文献   

2.
22年前,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海岩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就不看电视了,准时回到自己的小屋。家人都以为他是去睡觉了,其实他在偷偷摸摸地写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家里还没有空调,小屋里非常热,但他天天坚持写到深夜。写完多少,他就往壁柜里藏多少。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海岩倾心讴歌他心目中应该存在的爱情,不遗余力地为读者献出一个个理想传奇和爱情童话。海岩说,他最喜欢写也最擅长写的是女性。海岩又说,他最喜欢写那些美好的人和事物。于是,我们在海岩的笔下看到了一系列从容貌到内涵都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正>一、不怕先说“不怕”。有的人学习写稿子,拿起笔来就害怕了。他以为写稿子一向是文人的事,所以写起来必须多转文,多耍笔调;要是光写大白话,一定叫人家看不起。本来要写“今天天气很好”,却怕不够味儿,想来想去,写成了“满心兴奋的我,觉得今天天气是伟大无比的”,反倒不像话了。沉住气,不要怕,写大白话就好。大白话是咱们嘴里的活语言啊!学习别人的作品是有好处的,但不要专从别人的文章里去搜集漂亮的字眼,硬来装饰自己的文字。一不留神,反倒弄得词不达意了。  相似文献   

5.
前两天,学校的门卫大爷问我:“怎么最近没在报纸上看见你的文章呀?”面对大爷的关注,心里有些发慌。是啊,很久没有写文章了,似乎在刻意躲避什么,原因自己也搞不清。昨天,看见朋友在博客中写道:”再也不写了,省得别人说俺文学青年。”我不免有些惋惜,朋友的文章写得优美洒脱,才思飞扬,不写真可惜。他怕别人说自己是文学青年,此种处境、心境与我何其相似!一个年轻人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单位同事并不见得都会敬佩地伸出大拇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无形之中的压力恐怕远远大于发表文章的成就感。如梦初醒,原来自己躲避的也是这些吧。  相似文献   

6.
我知道     
一般人的最大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富兰克林我知道,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高明。我知道,在很多场合,许多人喜欢说:“我知道!”我有一个朋友,看了别人的文章,不屑地对我说:“写的是什么呀,我比他写得好多了!”但是,我没有见过我的朋友的一篇文章。我真不知道他写的比别人好还是比别人差,因为他从来没写过。我知道,很多人都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许多,但命运却冷落了他们。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和荣誉。所以,嫉妒成了人最大的流行病。这种病,在人很小很小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7.
熊益军 《班主任》2013,(2):35-35
小A行为散漫,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怕写作文。一次作文课,小A实在“被逼无奈”,竞抄袭一篇文章应付了事。放学后,我叫小A到办公室,问他为何要抄袭别人的文章,小A说自己不会写。我又问:“那你为何要抄这篇而不是其他文章呢?”小A怯怯地回答:“因为这篇写得好,我喜欢这篇文章。”我的心一动,赶紧问:“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越早越好     
陈步高这个孩子,既能干,又用功,应该算是一个好学生。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有点“抠门儿”。不过他自己决不承认这一点,只承认他主张“不进不出”。譬如碰到别人向他借用一下铅笔、橡皮,他就皱起眉头,一本正经地说:“为什么老是自己不带?看我,我就是喜欢不进不出,不要人家的;人家用我的,我自然也……好,这次,就借给你,下次可……”其实,他只是怕别人用他的,并非真的不要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放了晚学以后,陈步高在操  相似文献   

9.
“甚”家五个儿女已长大成人,要独立生活了,于是他们决定远离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大儿子“堪”忠厚老实,他听老人说“人离不开土地”,于是就靠土而居,又怕别人说他没有个性,就决定让自己叫“kan”。因为他脾气  相似文献   

10.
王仲平 《师道》2008,(4):32-32
元旦前夕,我收到许多学生送的贺卡,其中一张贺卡上的祝福词写得很特别:祝老师活得像个神仙,死了像大海。我拿着贺卡反复揣摩:是他自己写的,还是从别处抄的,或者是别人教他写的?在他的思维里,大海究竟代表了什么?同事看了也感到惊奇:“十来岁(四年级)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话,真看不懂。”我很想知道孩子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怕直接问会吓着他,又怕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于是,我耐心地等待机会。  相似文献   

11.
回家     
《科学启蒙》2012,(11):56-56
有一天,名闯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2.
马东杰 《班主任》2009,(10):30-32
小M是那种“蔫淘”的男孩子,大错不敢犯,小错不断犯。在一群精明能干不吃亏的男孩子中间,小M显得有点窝囊,经常是别人取笑戏弄的对象。对此,他也曾急赤白脸地为自己辩解,甚至还一时冲动大打出手。然而,宣泄过后,他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又会近乎讨好地主动向对方道歉。他曾对我解释说:“我怕没人带我玩,怕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13.
我儿子4岁半了,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偏弱一些。在幼儿园里,老师说他不愿做手工,也不愿拍皮球、做操,每次活动时他都躲得远远的,自己管自己玩。回到家里,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做得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的。”有时他在我面前说了一些有趣的话,我会忍不住告诉他爸爸和别人,他也会不高兴,说:“妈妈总是笑话我,我不愿意你把我说的话告诉别人。”我听了后感到莫名奇妙。还有一次他看别的小孩子在游泳,他露出了羡慕的神色。我说:“妈妈也带你去学游泳吧!”他说:“我现在不去,等他们走了我再去。”“为什么?”“我怕他们笑话…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我家来了一个人,妈妈常常拿我和他作比较,他的名字就叫作——“别人家的孩子”。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抗战大戏《打狗棍》。突然,妈妈冲了出来,大声吼道:“许——凌——浩!你又在看电视,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你再看看你自己,整天游手好闲,将来可怎么办!再不努力的话,初中垃圾班等着你……我从出生到现在,怕三样东西,一怕带羽毛的生物,看了就毛骨悚然,起一身鸡皮疙瘩;二怕经常和我吵架的许凯雯;第三就是老妈的紧箍咒,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我不胜其烦地说:“走开,你烦不烦啊!”  相似文献   

15.
勿忘“我”     
时下,社会上流行一种“病”,那就是“忘我”。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为赶时髦、随大流。具体表现在: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别人怎么样,自己便怎么样。至于有些东西,明明自己喜欢,怕别人说过时,而不敢喜欢;有些东西,明明自己不爱,然而为了显示自己时髦,也只得随喜随悲了;明明自已不愿做的事,因大伙都在做,也跟着糊里糊涂地做了。  相似文献   

16.
落选     
匆匆走进教室,他从课桌里抽出那本怕被别人发现的《数学大全》,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夕阳的余辉照在那厚厚的镜片上,发出强烈的反光。“今天班干部大改选,希望同学们好好考虑,选出一批合格的班干部来……”班主任的话还末说完,他便很快地撕了个纸片,写上自己的大名。他很自信,成绩名列前茅的他都选不上,谁又有那个资格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学校,“早恋”的学生已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偷偷摸摸、怕别人知道,一些对学习已经失去兴趣或将要毕业的学生,相爱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便是学习好的学生,也背着老师偷偷相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命题作文,学生们不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敢倾吐真实的感情,怕“偏题、离题”,怕老师批评立意不高,不积极。他们不懂也不善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地告诉别人。可儿童纯洁、天真、新颖大胆的想象,鲜明独特的个性语言几乎又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男生说:“我爸在纸上随手写几个字,他说是诗,别人就给他50美元。”第二个说:“那算什么,我爸在纸上随便写几个字,他称之为歌曲,别人就给他100美元。”第三个说:“我让你们都得认输,我爸爸随意在纸上写几个字,他称之为布道,八个人立即去筹款!”Three college boys are in  相似文献   

20.
晓瑞是个善良的男孩,但他总为自己的“善良”苦恼。晓瑞很怕别人向他借东西,这不是因为他小气,相反,他非常愿意把东西借给别人用,但他总担心别人会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一丝不悦,尽管他绝没有不悦的意思。要说借东西这种事倒不是天天发生,所以晓瑞的这种烦恼也不是天天有,但晓瑞每天的言行举止却带给他无尽的烦恼。走路时,他怕头抬得太高让人觉得他盛气凌人;说话时,他怕自己言语不当得罪了他人;有高兴事时,他也不敢面带喜色,怕别人认为他骄纵轻浮……晓瑞曾这样感叹:“我最在意别人的脸色,也最怕别人的脸色。我总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生怕引起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