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常常是每年的第一个重大报道战役,如何既把握好会议的主题和基调,又努力出新出彩,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人民日报今年的“两会”报道,准备工作充分,舆论导向正确,比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赢得了中央有关部门、广大读者和代表委员等各方面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两会”报道,时间紧,任务重,热点多,亮点多,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遵照中央关于“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和编委会的安排,坚持一个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实现两个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的  相似文献   

3.
两会报道年年做,今年如何突破与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大战中,人民日报如何高出一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三贴近",把"走转改"精神贯彻落实到两会报道中;强调"紧扣主题、紧跟议程、紧盯现场";突出抓新闻、抓民生、抓基层;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两会新闻报道,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人民日报社的两会报道工作,在中央有关领导机关的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5.
马志朋 《今传媒》2014,(5):48-49
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笔者主要以2013年《人民日报》对两会的新闻报道加以分析,报道体裁以通讯和评论为主,图表、图片新闻少;信源全为本报消息;报道立场以正面为主,中立为辅;报道内容设置互动性强;报纸排版海报化、网页化。  相似文献   

6.
在重大战役性报道中,如何突破既定模式,在履行好党报基本职能的前提下,改革创新,出新出彩?《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改革创新产生的四个效应,给出了有借鉴意义的回答。突破盲区报道中,有很多内容和形式,被认为是传统经典,因而不能改、不敢改。在改革创新中这些地方就成为盲区。在《人民日报》以往的两会特刊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两会”报道,时间紧,任务重,热点多,亮点多,政治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都很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遵照中央关于“两会”报道的总体要求和编委会的具体要求,贯彻编委会推进编采分开、改进新闻报道的方针,坚持一个导向(正确舆论导向),实现两个统一(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统一,思想性政治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的统一),落实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四个结合(导向性与新闻性结合、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权威性与群众性结合、思想性与服务性结合),努力把守住底线不出错,改进创新多出彩,出色完成了今年的“两会…  相似文献   

8.
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精心运筹——评述人民日报今年“两会”报道梁珲在共和国发展史上,今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百年民族耻辱,迈出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下半年,将召开党的十五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李凯  苏长虹  李康乐 《传媒》2021,(9):11-14
2021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社对2021年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社长、总编辑庹震在两会动员会上亲自作出部署,报社各采编部门携手同心全力以赴,严格执行会前精心策划的报道方案,圆满实现了全媒体全方位做好今年两会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49-2007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进行系统探讨,从其内容、形式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描述其现状,分析《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时代特色和变化,并从政治、体制和社会等方面追索其变化缘由。本文力求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党报新闻改革的面貌与效果,从微观角度勾勒我国政治传播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11.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常常是每年的第一个报道战役,如何既把握好会议的主题和基调,又努力出新出彩,是对各家媒体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两篇分别来自《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的"中国2011两会"的报道有着不同的视角及表述。本文拟使用批评话语分析及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全面解读。在文本层面,从词汇、人称、情态等方面描述报道的语言特征;在话语实践层面,通过新闻来源、转述形式的分析,说明报道语篇的生成过程;在评价层面,探究两篇报道介入、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了解释。文章对阅读中美新闻报道、了解中美新闻传播差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每年全国乃至举世关注的两会契机,在代表委员海量的提案议案、建议意见信息中,发现和筛选出关注青年利益的有分量、有价值的声音,并努力形成话题引导和聚焦,在会议报道中凸现报纸独特定位,并进而突出青年类报刊大型会议报道与众不同的特色,是<中国青年报>近两年一直努力解决的命题.在今年两会上,<中国青年报>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今年的“两会”,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继续,是进一步落实十六大部署的继续。搞好“两会”新闻报道,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积极进取,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日报编委会对今年的“两会”报道高度重视,严格遵循中央批准的“两会”新闻报道计划,确定了今…  相似文献   

18.
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新闻媒体同样如此:如果你报道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扎得不够深.正是因此,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新闻报道只有真正走进广阔的田野、纷繁的社区、喧嚣的菜场、偏远的山村,从每一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进行情感投射,方能打动人们的内心;只有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方能令人信服.近一段时间来的《人民日报》“走转改”专栏报道,对其他媒体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一年。作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两会”报道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人民日报编委会对这次“两会”报道非常重视,许中田社长、王晨总编辑出席了“两会”报道组集中动员会,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多次到“两会”报道组指导工作。编委会和总编办公会议多次研究部署“两会”报道工作。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大会新闻组的具体指导下,在全体采编人员特别是“两会”报道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日…  相似文献   

20.
“代表入京华,聚八方生气”——人民日报记者对参加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代表精神面貌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的委员们。这次“两会”,的确不同寻常,因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早在全党全国传达贯彻。神州大地春来早,代表、委员情绪激昂,会议气氛轻松活跃,为“两会”报道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