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摸透传播的"心理"--与林之达教授谈《传播心理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教授,您好。首先祝贺您毕十余年心血的力作《传播心理学新探》问世。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70年代末才传到中国。传播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对于广大传媒从业人员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传播心理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
对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传播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新闻心理学是不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传播学给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留出了多少空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闻心理学不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二者之间是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共同发展的关系;传播心理学是研究媒介化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规律及其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和心理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林之达教授的新作《传播心理学研究新探》在革新传播心理学传统的建构基石、思路和理论框架上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传播心理学新探》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课题《传播心理学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4.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本文从构建传播心理学学科体系任务的艰巨性、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对"解释水平"和"特有水平"的重新认识、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关系这四个方面,阐释了笔者对传播心理学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中存在的诸多尚无定论问题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广告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性在引起受众的瞬间注意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引起注意是广告能否实现有效传播的前提。所以,追求新奇成了广告创作的主导倾向。语言作为广告传播的符号之一,也总是以新奇的手法来表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电视节目的定位与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电视有没有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关键看节目。节目定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受众。节目定位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对目标受众能否实现成功定位。传播心理学研究证明:“受众的需要系统是动态的,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7.
传播心理学是传播学和心理学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林之达教授的新作《传播心理学研究新探》在革新传播心理学传统的建构基石、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简要回顾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新闻心理学的萌芽阶段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①第四章“新闻之精彩”中论述到:“推定最近事实是否为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标准,曰新闻之精彩。新闻之精彩者,乃足引起多数人注意某事实之物也。”“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  相似文献   

9.
论心理实验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卜卫本文讨论用心理实验方法验证和探讨传播理论。具体的说,是通过对传播研究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来讨论心理实验方法在传播研究中的作用。一、理实验的特征和应用心心理实验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心理实验即用实验方法解释关于人的心...  相似文献   

10.
传播心理学从产生以来,一方面受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影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上述学科的进步,为我们全方位研究传播问题,更好地研究传播规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野。我国传播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较短,学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如何构建本门学科的理  相似文献   

11.
钟年 《现代传播》2008,(2):39-40
近年来传播心理学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对传播心理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依然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传播心理学可不可以成立?传播心理学应该研究什么问题?传播心理学的追求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传播心理学界可谓仁智互见、议论纷纭,但如果我们引入开放社会科学的思想,或许能寻找到一些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对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期待转化为有的放矢的行动。本文认为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内容、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从单一向多元辐射;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教学、科研逐步走向正轨;新闻与传播心理的研究正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相似文献   

13.
传播心理学理论框架应重新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旧的建构遇到了难于克服的困难  在进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的《传播心理学研究》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传播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而使传播心理学成为不与其他学科相混的独立的学科?  为解这一难题,我考察了新闻学、宣传学、广告学、电视学、广播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一些以传播的外延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发现这些学科与心理学的结合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1993年,刘京林教授在《新闻心理学概论》一书里写道:“怎样才能使新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不是‘捏合’、‘缝合’、‘凑合’,而是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早期传播研究的影响,分析了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传播研究传统的影响,探讨了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和刺激一有机体—反应学习理论与传播研究中相应模式的关系,以及观察学习理论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新闻界和心理学界,尤其是新闻院校,正在酝酿创立一门独立学科──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是新闻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它以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新闻受众为对象,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目前这门学科正处于探索过程,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去年,由北京广播学院发起,召集全国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召开了第一次新闻心理学研讨会,共同寻求如何创立这门新学科。本文仅对记者采访新闻的心理特征和一般规律作些肤浅的探索,以求引起大家对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兴趣。新闻是客观事实经过记者的头脑加工制作而…  相似文献   

16.
新闻心理学与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几乎是与新闻学、传播学的诞生同时期的,但形成学科的年代却因社会条件的制约而有所不同.下面对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由相德宝翻译的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的著作<媒介心理学>,大概是目前唯一一本译为中文的与我国传播心理学内容最为接近的,而且命名为<媒介心理学>的专著.在阅读过程中联系到以往我们对传播心理学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启发,本文拟对美国媒介心理学和我国(大陆)传播心理学做一点尝试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书快递     
《当代传播》2004,(5):28-28
林之达教授撰写的《传播心理学新探求》一书,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国家社会规划-基金资助的《传播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书中有“一个新理论”、“两个发现”、“四改造”。一个新理论是传播的二级效果论;两个发现:一是发现心理系统是人身上专司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7,(11):102-108
柯泽教授新著《传播学研究的社会心理学传统》一书在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主要论证了美国传播学发展与社会心理学的共生共融关系;其二,大致给出了建设中国本土传播心理学的初步构想。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传播人本理念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源头,而李普曼与拉斯韦尔带有强烈社会心理学色彩的战时舆论宣传研究促使传播研究中流折转,最终多重因素汇聚下的美国传播学研究在科学心理学范式主导下完成了学科建制化过程。本书落脚点在于建设中国本土传播心理学,为此作者大体给出了本土传播理论模式、研究方法以及建构原则,即理论适应性原则、理论效用性原则和理论批判性原则,而启蒙现代性构成了全书讨论问题的根本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学科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新闻传播学科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研究有两个明显的阶段,它们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80年代的研究是以新闻心理学的形式出现的,80年代末与90年代的研究是在“传播心理学”的旗号下进行的,本研究认为把建立传播学的分支学科当作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好。从传播学发展来看,这符合学科初具规模后必须分层研究、也要分支研究的规律。至于建立传播心理学的体系,最好是发展与变动的过程.应当分几步走:第一个时期,以展开传播学中未研究透的课题为主,并对传播学中的心理方面进行梳理。第二个时期,可以有更多的著作写传播学中未研究的适合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再加进一些学理性分析。第三个时期,概括出传播心理学特有的规律,并进行理论综合,使之成为一个有自己特定研究任务与对象,有自己概念体系,有自己理论框架甚至有自己独到方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