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瞭望     
《教育》2006,(8):6-6
“复读产业”崛起之忧 高考分数刚刚公布,高考复读又成一大热门。虽然一些教育部门表示不提倡学生盲目复读,但“复读大军”仍然不断壮大。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北京复读人数将增至2万人左右,高分复读的考生也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06,(9):4
眼下,一方面是各高校招生有条不紊进行,另一方面是普通高中招收高中毕业生复读如火如荼。8月1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举办复读班和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  相似文献   

3.
广角     
教育部要求公办高中不得开办高考复读班 对于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之风,教育部将再次进行整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湖北参加“落实中职国家资助政策及2007年招生任务中部片区座谈会”时表示,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周济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复读,一个不轻松的话题。或许,你还没有走出高考失利的悲伤;或许,你还在进退两难的抉择中迷茫。那么,此刻你更应该慎重选择这条充满艰辛的路。本文作者精辟地概括了复读生的几种类型,并针对各种情况做出了分析。通读本文后,对于自已是否需要复读,是否适合复读,复读能否取得成功这三个问题,相信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中复读”就一直与之相伴相随。“高中复读”实际上是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之后因名落孙山而做出的选择。近年来,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复读升温的趋势,被人们称为“高中复读现象”。研究这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分析其形成的政策背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政策决策者因势利导地解决其中不利于农村教育发展、不利于考生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种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还没等到录取结束,就开始有一批批复读班涌现,大批的考生重新拾起课本,踏上复读的道路。他们中,有不幸落榜的,也有因为不能被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录取,而自愿复读的,也有被录取到不理想的学校或专业而不愿去报到的。  相似文献   

7.
王兴忠 《教书育人》2007,(10):22-23
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选择复读的学生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北大、清华不上的高考落榜生和上线考生复读的越来越多。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取消了高考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对大学生退学再次高考也不予限制,导致大学生回流复读、再次高考的现象。为此,有人惊呼:复读生正在加剧高考竞争!  相似文献   

8.
一、刘丁宁:辽宁高考状元放弃港大复读考北大 据报道,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港大后突然放弃,又回母校本溪高中复读,准备考北大。刘丁宁此次就读港大,获得了72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那么,她为何毅然做出从港大休学、复读考北大的决定呢?刘丁宁的父亲刘兵透露,女儿一直想读北大,  相似文献   

9.
要刊速览     
《教育》2006,(15)
高考分数刚刚公布,高考复读又成一大热门。虽然一些教育部门表示不提倡学生盲目复读,但“复读大军”仍然不断壮大。有关人士预测,今年北京复读人数将增至2万人左右,高分复读的考生也会相应增加。步入复读之门者以落榜生居多,但近年来增加了一定比  相似文献   

10.
王兴娥 《现代教育》2005,(10):53-53
2004年我和弟弟同时参加高考,我以529分的成绩名落孙山。当时家里人都劝我回校复读.由于各种原因我放弃了复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研究》2010,(8):174-174
云南省教育厅日前出台试行的普通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普通中小学校不得占用公共教育资源举办、参与举办或变相举办复读学校、复读班,不得招收往届毕业生插班复读,不得为社会力量举办的复读学校、复读班提供教学场所和师资。  相似文献   

12.
彭悦 《求学》2023,(13):35-36
<正>那年深秋,太阳仍是火辣辣的。我拖着疲乏却内心坚定的身体走在偌大的大学校园里,痴痴地看着手中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的退学申请表。我意识到是真的要退学复读了,我没有退路了。辅导员问我退学原因,我说:“复读可能会失败,但是不复读我肯定会后悔一辈子。”所以为了这“灼人”的遗憾,很快,次日我就搭上了从头再来的末班车。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明确表态,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复读班问题再次“热”起来。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复读现象便一直相伴随。长期以来,复读作为高中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未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近年来,尤其是在高校扩招之后,复读生人数快速增长,而且“高分复读”现象也变得较为突出,复读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媒体不时刊载有关复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复读生管理五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管我们怎样评价,高中复读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复读队伍”还有壮大的趋势。复读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应届生,为了培养好这些复读生,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和研究。笔者根据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提出五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结束后,总有不少已被高校录取但不去报到的考生重返中学复读。低分考生复读,高分考生也复读,这种状况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似有“发展壮大”的态势。尽管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录取院校或录取专业与考生本人的志趣、意向差距较大,而这一类考生又以填报了服从调剂志愿者居多。在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还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放弃录取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选才的公平竞争。复读一年甚至两年,首先在考试技巧方面已经优越于应届毕业生,更不用说知识的…  相似文献   

16.
高考成绩公布后,多数考生在焦急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有部分考生却在思考着复读的问题,其中有的还是高分考生。可他们在考虑复读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复读到底值不值得?哪些情况适合复读?选择复读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供准备复读的同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复读,这一现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出现,主要是由于考生成绩不理想,为提高成绩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了。甚至于许多高分的考生在上线甚至是收到通知单的情况下选择了复读。以往考上大学就被人称为天之骄子,就会心满意足,但是现在却是非名校不上,不喜欢的专业不上。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读已不再是“争上线”而是“冲名校”了。.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石海同学由于高考粗心大意而败走麦城,他不丢信心,复读一年后却再次遭受失败的打击。第二次复读,他选择了改学文科。在复读初期,他和同学都不熟悉,再加上文科的科目很多都是空白,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他一度陷入自卑、焦虑、孤独的境地。但是,石海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并且渐渐在语数外上找到了自信。在文科方面,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给自己制定目标,渐渐地,  相似文献   

19.
高考尘埃落定,一些考生选择复读,准备来年再搏。复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再生的过程。要想将一年的复读过程安排的紧张有序,确实值得认真思考。这里提出几条建议,供复读  相似文献   

20.
《求学》2023,(18):32-33
<正>2023年的高考季,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唐尚珺的故事,他已经复读了15次,今年下定决心不再复读,去上大学。然而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最终被退档了。在后续的媒体采访中,唐尚珺表示:“心情很低落,思来想去,没有合适的院校和专业,我没有填补录(征集)。”谈及接下来的打算,他说:“什么都不要想了,回家。就算我想再复读重考,估计也没学校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