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在认同于鲁迅和"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础上,对把<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阅读时的闰土定位,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对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深层创作心理以及关于"路"的名言的分析中,探究了鲁迅在五四启蒙至上主义影响下的创作和他对五四启蒙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浅析闰土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对闰土形象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把闰土看成是贼,力求引起语学界对闰土形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教鲁迅小说《故乡》,为了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有深刻的感受,我特意安排了如下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是: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1.闰土的父亲为什么给闰土起名“闰土”?2.给闰土起名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闰土颈上为什么要套上一个银项圈?  相似文献   

4.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少年闰土》一文,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它通过“我”对三十年前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开头便在读者面前出现一个特写镜头:“我”记忆中闰土的形象(第一段),接着按相识(第二、三段)、相谈(第四段)、相别(第五段)情节展开。现对本文的教路作如下的新探: 一、开门见山,直触情节(学第二段): 1.“我”与闰土是怎么认识的?用“因为……所以”说  相似文献   

6.
鲁迅描写农民的作品比较多,《故乡》就是其中的一篇,它刻画了闰土这个生活极端贫苦,精神又非常麻木的农民形象. 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伶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故乡》中闰土的形象分析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本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分析闰土这个人物形象时,我采用了形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预习提示”的 1、2段 ,告诉了我们《故乡》的主题 ,而《故乡》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进而把握课文主题。1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对比师生讨论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闰土少年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小手有鲜活故事美好的海边景象  以“兄弟”相称活泼、健康、重友情是个“少年英雄”中年 :脸色灰黄  很深的皱纹眼睛肿红  一顶破毡帽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  以“老爷”相称穷苦、无奈、像木偶人像石像  闰土形象———从…  相似文献   

9.
<正>一、回忆闰土,场景导入1.读题,场景画面导入。2.(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对闰土的情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说课 一、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形象 围绕着闰土和"我"的对话,设计了几个层次:首先读出对话中介绍的四件事,接着抓住"看瓜刺猹"这件事引学生入境,然后通过课文插图体验对话时的情感,最后在学生的原型示范、教师的情境引读下达成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对闰土的认识也由粗浅过渡到深入.  相似文献   

11.
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3.
俄国民粹派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有圣愚式农民形象、麻木不仁的农民形象、觉醒者等大致三类群像;中国乡土作家群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则大致可分为阿Q式农民流浪者和闰土式的农民形象。从两者比较中得出结论有二:首先,两国处于探索阶段的乡土小说创作都具备深刻的启蒙意识,并都伴随着一种深沉的寻根意识;其次,通过圣愚式农民形象和闰土式农民形象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国给予不同的宗教意识和道德伦理意识层面上的不同的乡土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水浒>中的李逵作为文学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个文学形象在各自的形成过程中应是互有借鉴的,这两个形象的成功,正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现实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十册《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它虽只截取了小说的一部份(“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但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课文刻画了农民孩子闰土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个孩子外在和内在的美,赞扬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通过回忆往事,写“我”同闰土交往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首段开头就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背景绚丽,气氛欢快。让主人公们出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6.
长诗<奥德赛>和小说<西游记>通过奥德赛和唐僧的形象,反映了中西方"人神共处,回归家园"的共同话题,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懈进取的共同特点.但也形象地再现了中西方生存伦理、价值观的不同.奥德赛形象体现出西方恃强抗争和浓烈的反省意识,唐僧形象揭示了中国人关注生存伦理的世俗化和政治化,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  相似文献   

17.
宋元话本中的两个女性--翠莲与秀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清平山堂话本>,清代的<京本通俗小说>是明清话本的集大成者.代表性的篇目是<快嘴李翠莲记>、<碾玉观音>;最具妇女文学形象的是李翠莲和璩秀秀.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形象的最基本的思想倾向反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自由.艺术表现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是性格的鲜明生动性;二是形象的特殊浪漫性;三是话本的民俗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少年闰土》讲的是鲁迅对三十年前和闰士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也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本课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韩福林 《科学教育》2007,13(6):90-90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而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  相似文献   

20.
《少年闰土》(五年制第九册23课)逦过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作者把少年闰土夏夜月下在海边西瓜地里刺猹的生动场面,作为特写镜头安排在文章的第一段,说明闰土跟“我”讲述的“看瓜刺猹”的动人情景至今不忘,以至在若干年后,闰土看瓜刺猹的英武形象仍然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