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7,(11A):9-10
符号是数学学科特有的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要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洪开明 《广西教育》2007,(4A):45-4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估算列为小学数学的必学内容,并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重视估算教学。  相似文献   

3.
1课例研究设计背景 1.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符号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符号感”作为核心概念,首次明确地被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新课标(修订稿)》中,“符号感”改成了“符号意识”。为何有这种变化?到底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建立学生的符号意识?这些问题成了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与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丹 《农村教育》2007,(4):49-5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其必备条件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各有发展。下面结合自己学习课标的体会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数学符号的引入是数学进步的表现,是数学语言形成的基础,正是由于引入符号对数学概念和关系加以表述,形成了独特的数学语言,才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符号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它把有关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方便了人们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符号感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而且十分强调和重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并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一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谭凤斌 《中学教研》2005,(11):14-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徐利治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而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是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基础.本文就初中教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简要的分析.以下是简要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在标准的各个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数感,就是指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数学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它能够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孟蒙 《内蒙古教育》2005,(12):27-28
《数学课程标准》将符号感列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又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面向新世纪,集中体现“大众数学”思想的实践性本,《课标》需要修订与完善.就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合情推理、二次函数、学生成长记录袋、数学交流、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群等内容,提出13条具体修订建议,就评价制度、课程资源、课程弹性化、课程管理等方面提出5条宏观层面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小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又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陈晓明 《云南教育》2007,(10S):19-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与估算是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什么是符号感?符号感与数学思维品质有什么关系?如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所谓符号,是从具体事物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简明的记号。数学符号包括:数、图形、运算符号、字母以及其他。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开始在实验区实施,2005年在全国推广。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受到众多“粉丝”的青睐和追捧,也成了公开课争相效仿的对象.但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主要是不依据学生客观的发展规律,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而盲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它要求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