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常用来形容文章完美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或是文章用词十分精粹,价值高到一字可值千金!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本来是个富有的商人,他对秦国的子楚有过救命之恩,所以子楚登基成为秦庄襄王后,封吕不韦为相国。秦庄襄王死后,其子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13岁即位,当然将  相似文献   

2.
一字千金     
典故:吕不韦要门客撰写《吕氏春秋》,书写好后,他就把书悬挂在咸阳的城门上,并且承诺:无论谁能对书增减一字,都奖给他千金。原始义:一个字价值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价值极高。造句:鲁迅先生的杂文含义极深,真可谓一字千金。  相似文献   

3.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夕,属“杂家”类的子书;《史记》为西汉中期的纪传体通史,二书类别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则是一样的,都是效法孔子《春秋》。探求治国之道之书。由于秦汉思想文化具有兼容性,司马迁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又十分推崇,致使二书在学派归属、思想倾向、结构体系、情节技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养士始于春秋,盛于战国。那时有一技之长的人为出人头地,投奔权贵做门客是捷径之一;权贵们为扩大影响,也要广招门客,以壮门庭,力图取得政治博弈的优势,门客与主人之间相互利用。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春中君)因手下拥有众多门客而声名显赫、炙手可热,并由此影响以至左右所在国家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5.
战国四君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相似文献   

6.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7.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8.
战国四君子     
《同学少年》2013,(6):53
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公子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和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亦称"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为人仁厚,礼贤下士。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王害怕秦国,  相似文献   

9.
国学闯关     
1.我国的传统节日多和节气有很大的关系,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节日命名来源于二十四节气?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清明节2.古时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当用下面哪种称谓?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堂弟、堂妹3.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多长?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相似文献   

10.
一字千金     
亲爱的小读者们,为了增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大家优雅的性情及高尚的文化修养,我刊今年特别开辟了这个“成语释读”栏目,让我们共同读一些经典,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吧。成语是从我国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诗文及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它言简意丰,寥寥数字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们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既然成语这么重要,我们就一刻也不耽误,开始学习吧!  相似文献   

11.
上期说到好学深思的太史公司马迁去各地采访,可能会经常翻车,不过好在秦始皇已经搞了车同轨。然而,司马迁不仅没有感念秦始皇的皇恩浩荡,还整出一段关于秦始皇身世的悬案。司马迁明说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可是暗地里却故意让人以为秦始皇并非  相似文献   

12.
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由于《史记》的记载和几千年来世人故有的成见而被耻于提及,实际上,吕不韦是具有"立君建国"和以仁义一统天下的理想的伟大政治家;《吕氏春秋》也是以"理"为标准,兼容并蓄,融合各家学派之长的不朽著作,是先秦百家争鸣的完美收官之作。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该书体现了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吕不韦的治国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治理天下为中心,而“三条主线”是指关于国家、君臣及治民的理论。《吕氏春秋》中体现的政治思想顺应了战国末期文化思想统一融合的趋势,为秦国的发展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齐册四》中的《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刻画了一位有谋略、有胆识、为主人统治基业的稳固竭忠尽智的策士形象,可是冯谖一开始却是以贪得无厌的无赖形象示人的,对此,怎么理解冯谖的行为呢?我认为这是冯谖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秦国显赫一时的相邦吕不韦,在其处心积虑的经营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正当其踌躇满志即将达到其预期的目标时,美梦被他的强硬对手秦王赢政所击破.他的杰作<吕氏春秋>成为相邦与秦王斗争白热化的导火线.作为施政方针的<吕氏春秋>后面隐藏着吕不韦和秦王政对于权力角逐的欲望.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淮南子.时则》适应国家统一的客观形势,兼儒墨名法,融九流百家,以阴阳五行配置、对应自然气候物候与社会人事政事之一切自然变化和社会活动,为王朝帝国规划整合出一种自然社会人伦秩序化的模式和框架。其学术体系功能具有为王者规范天下和限制君主专制权力的两面性,这种思想体系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战国中后期,许多学者将探索天地万物所具有的特定数字表现形式,当作探索宇宙、人生、政治的根本途径来看待.<吕氏春秋>承继了这种探讨,并力图将各家之说统合起来.此书所采用的数字化结构形式,利用数字的神秘寓意来表现其编撰意图.十二纪之12×5形式,意在表明所论是蕴含天地之奥秘,体现了"道"之根本的天子之制;八览之8×8形式,隐寓地道、臣道、治术;六论之6×6形式,既象六合,又寓"人道六制",而偏重于人(士)的视角.<吕氏春秋>的神秘数字体系,是以历数为主,兼用<易>筮之数,来统合已成常识的神秘数字.这表现了此书编撰者试图超越当时的学派之争,从古老的传统和普遍的常识中寻求智慧,破解天、地、人奥秘的意图.  相似文献   

18.
利令智昏     
胡漪 《小学生》2010,(4):F0002-F0002,1
因贪利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 成语链接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183;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跟《礼记》中的《月令》文字相同,差别只是十二篇合为一长篇,又被《淮南子·时则训》全文抄录,仅文字上略作修改,其中所记天象、物候多来自于《夏小正》。主要受对《月令》的解读影响,从汉代开始,学者对于《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制的认识便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高诱、郑玄等认为《十二纪》纪首(亦即《月令》)以孟冬之月,即夏历十月为岁首,所用正是秦朝的颛顼历,而更多的汉代学者囿于经学思维,认为《月令》乃周礼,所行即周制。唐代孔颖达疏解《月令》时,为维护"三礼俱出于周"的正统观念,对郑玄的解说曲加弥缝,承认其说《月令》"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但否认出于秦制,而认为是吕不韦宾客所传的圣王旧章。孔颖达之说深刻影响到后世读书人对《月令》亦即《十二纪》纪首的一般看法。另外,由于《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天下之前,且后世一些学者对"改正朔"的理解过于机械,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十二纪》纪首所行非秦制,甚者以此为据强调《吕氏春秋》与秦统治政策间的矛盾。本文梳理各家论难,辨析各自言说背后的思想背景与材料支撑,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十二纪》纪首之以十月为岁首,在《季秋》和《孟冬》篇中已明文昭昭,而秦在《吕氏春秋》成书之时已采用颛顼历,也可由《史记·秦本纪》和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编年记》得到证明,故《十二纪》纪首确实是以孟冬之月,即《夏小正》十月为一年之始,《十二纪》纪首所用历即秦颛顼历。战国秦汉时期,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不同传本和改写的现象颇为常见,但也因此导致后人在阅读时容易因文本被著录的形式和所纳入的书籍类型而形成若干先入之见,干扰对文本的解读。《十二纪》纪首用历问题聚讼多年仍莫衷一是,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20.
墨家总结战国百家争鸣的思维论辩方式,推出辩学元典《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范样式。杂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兼容发挥墨辩,发展了墨家推理论和语义学,取得重要学术成就,谱写墨辩发展史精彩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