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华欣 《青年记者》2007,(18):39-40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长征报道一时成为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道风景线。各大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适时地策划报道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件。各媒体的报道各具特色,但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报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就媒体在"重走长征路"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病症作出粗浅诊断。  相似文献   

2.
周雅 《新闻世界》2022,(7):26-31
从“重走长征路”到“再走长征路”,中国新闻界对于长征的叙述一方面致力于丰富和完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试图建构叠加在长征这个记忆场景之上的新变化。在“重走”与“再走”中,新闻记者对长征历史的叙述被视为建构公众集体记忆的来源,他们通过共享地理空间、重要战役、寻访亲历者、发掘长征路上新故事等话语,完成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集体阐释。经由这项记忆实践,“重走长征路”被内化为新闻界自身历史的一部分,新闻界作为建构长征集体记忆的重要力量形塑起文化权威。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一些媒体选择最接近记本色的“行走”状态。“重走长征路”,亲历长征路上的艰险困苦,展开对长征精神的探寻与重拾,如何“重走长征路”,既体现了媒体策划的水准,也考验着行走记的感悟力和执行力。[编按]  相似文献   

4.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6,(22):12-13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时,一些媒体选择最接近记者本色的"行走"状态,"重走长征路",亲历长征路上的艰险困苦,展开对长征精神的探寻与重拾。如何"重走长征路",既体现了媒体策划者的水准,也考验着行走记者的感悟力和执行力。  相似文献   

5.
诺思 《今传媒》2006,(12X):56-56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0月22日纪念日临近,全国媒体势必将全力关注,倾力报道。陕西作为红军长征终点,大规模的报道活动应是主流媒体的题中之意。针对全国媒体的可能行动,本着独家、惟一、可行和讲究效果的原则,《西安晚报》策划了“循诗读长征”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的报道方案。筹办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长征壮举,发扬长征精神,告慰先人,激励今人,启迪来。也是为了宣传陕西,宣传西安,扩大报纸的主流、强势、公信媒体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5,(8):46-4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范春歌重走郑和航线摄影展”6月29日至7月14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以及新闻界、文化界同仁和大批热心观众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乔天富  张雷  宋明亮 《军事记者》2006,(11):F0002-F0002,I0001
由解放军报社主办、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和陕西省军粮供应站协办的“将军情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10月26日揭晓并在京举行颁奖仪式。近50万军民参加了此次长征知识答题,并留下数万条充满激情的“参赛感言”。军队离休干部谢景星、空军某训练基地女教员李素娜、北京卫成区某师战士刘尚亮荣获特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专题策划是报纸不可缺少的编采方法之一。在媒体多元化的时代,新闻专题策划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一张报纸的导向正确与否,离不开新闻专题报道策划的支撑,重视专题报道的策划,就会强化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水明  黄小裕 《新闻实践》2008,(1):32-32,33
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浙江卫视《新长征路上的浙江人》系列报道在全国以长征为主题的众多报道中,以独特的视角,创新的策划,展现了长征路上浙江人的动人故事。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成为全国纪念长征活动中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10.
5月上旬至中旬,昆明陆军学院组织800余名毕业学员,追寻当年红军长征在川西的足迹,以现代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为背景,进行“重走长征路,培育战斗精神”的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5,(2):21-21
今天的中国社会,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了。尊重人、关心人.是以人为本的起码内涵。对新闻界而言,这个“人”首先是报道对象。不管是时尚娱乐还是社会新闻.单纯追求好玩、刺激、猎奇,甚至肆意揭人伤疤、曝人隐私的不良倾向.在不少媒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当警惕。  相似文献   

12.
汉语里有一个“临阵磨枪”的成语,本意带有一定的贬义,形容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事到临头才作准备。但后来人们为了给自己临时才着忙找借口,在此成语后加上“不快也光”,词义发生变化,带有了一定的褒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对我们新闻采访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北京晨报策划、组织、实施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历时4个多月.10多名记者、编辑参加报道,除了在北京的采访外.还先后走访了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6个红军长征走过的省市.采访了十几位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诸多红军亲属以及长征研究的专家学者。最终.以“见证传奇”为主题,分别以“还愿、英雄、等待、影响、揭秘、传承”6个为分主题.从10月12日至20日.共12个整版.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读者总体的评价是:内容鲜活。故事感人.幕后新闻多.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4.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15.
16.
刘璇 《军事记者》2006,(8):10-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在这两个数字不同寻常地重叠的日子,军报于7月18日举行了纪念“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座谈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军内外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在“长征”副刊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作者代表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与会者对“长征”副刊长期以来坚持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办刊方向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长征”副刊以文学形式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讴歌广大官兵献身国防…  相似文献   

17.
6月17日傍晚,我以车代步,终于来到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站--陕北吴起镇. 在我25年前的记忆中,镇上像样的建筑只有洛河上的那座水泥桥,桥的两端是狭窄的沙石路.可眼前的小镇恍如现代化都市,老桥早拆了,代之的是4座新桥,宽阔的柏油路上车水马龙,简直比北京长安街还堵.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新闻媒体发展壮大的紧迫现实问题。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坚持正确导向,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引领社会舆论?如何落实“三贴近”。坚持“三深入”,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如何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加强对社会热点的有效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新闻媒体深入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创新。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在杭州召开了全省新闻单位总编台长学习研讨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从本期起,本刊开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专栏,为新闻界同行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欢迎新闻从业人员、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热点?就是指在现实中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与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总之,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或者了解的问题。然而,热点问题每见诸报端,读起来总觉得不够劲。究其原因,就是“催化”力度不够。近几年《农垦日报》有意识、有目的进行新闻热点问题的策划宣传,收到了预期效果。一是对热点问题进行策划宣传可以化“难”,增强新闻的指导性。我国连续几年出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难题,特别对于垦区这样一个年产粮食近百亿公斤、  相似文献   

20.
汪波 《传媒观察》2006,(2):33-34
“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这两个互为相对的孪生词语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管理、采编从业人员和理论研究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术语了。如果追问一下人们挂在嘴边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到底是指什么时,其大部分概述可能就是:“正面报道”就是“报道正面”,就是指报道“好人好事”;“负面报道”就是“报道负面”,就是指报道“坏人坏事”。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新闻管理部门在监督新闻媒体工作时可以简单地统计出,每月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为百分之多少,“负面报道”又为百分之多少。一些西方人士也据此引发出中国的新闻界只准报道“正面——好的”消息,不准报道“负面——坏的”消息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