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考查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情景熟悉、常规,但因涉及的物理量多,给定的已知量较少,故给学生顺利求解增加了难度。再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较多,不同的公式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思路与解法,因此在解题策略上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发散度,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公式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现笔者对其解题思路及方法,做初步的分类与梳理,并加以点评。  相似文献   

2.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公衍录  孔祥艳 《物理教学》2020,(2):69-70,25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5题(压轴题)是一道"多体、多过程"的力学综合题,本文介绍的是如何通过这道题,总结出求解力学综合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对考生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用图象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尤其不容忽视.图象法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规律,让人一目了然。有些情况下使用它能使所研究的问题简易明了,提高解题速度.下面分别用速度和位移图象解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第23题.  相似文献   

5.
林贵 《物理教师》2008,(10):31-31
原题: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间的间距为l1,BC间的间距为Z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与A的间距。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第28题在本卷化学题中难度系数最小只有0·30,但考生的平均分只有4.55(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数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呢?试题考查了考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题目 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研A、研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在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u.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8.
连续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都是考查运动学规律内容,可见已成为了热点。2008年物理试题第23题虽是一道常规题,但得分却比较低!从福建省阅卷统计结果来看,本题满分14分,平均得分5.67分。在很少出现空白卷的情况下,零分率却达到21.8%。究其主要原因是考生写错公式或者不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只是写了几个没有付诸实际意义的运动学公式,  相似文献   

9.
题目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1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0.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题型。它牵涉到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动量等知识。由于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既有对地位移,又有相对传送带运动,形成了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Ⅰ第24题就是传统传送带问题的拓展。它在典型的传送带做匀速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传送带有一段做匀加速运动。旧题新作,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1所示,在x轴下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外.P是y轴上距原点为h的一点,N0为x轴上距原点为a的一点.A是一块平行于x轴的挡板,与x轴的距离为h/2,A的中点在y轴上,  相似文献   

13.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09,30(4):21-21,25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以下称考题1)的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不少中学教师认为是多余的条件(请参考文[1]、[2]、[3]),2008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第14题(以下称考题2)题干中的一个条件“已知此曲线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该点到X轴距离的2倍”,也有教师对这个条件提出质疑(请参考文[4]).以欣赏的眼光看,笔者有不同的认识.题中的条件是命题者匠心独具、构思巧妙的好条件,对照考纲方见其巧,抛开考纲更显其妙.  相似文献   

14.
题目: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解析:此题是一道有附加条件的关于置换反应的试题,试题针对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分属不同主族的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间发生置换反应的问题进行考查。虽然置换反应对考生而言司空见惯,平日练习得也多,但实际考试中却漏洞百出。笔者将从高考阅卷中看到的错误筛选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行物理高考大纲中要求考生应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面对此能力的考查在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4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何崇荣 《物理教师》2011,(10):70-70
如本文图1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和B的质量均为2.0 kg,  相似文献   

17.
连续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都是考查运动学规律内容,可见已成为了热点。2008年物理试题第23题虽是一道常规题,但得分却比较低!从福建省阅卷统计结果来看,本题满分14分,平均得分5.67分。在很少出现空白卷的情况下,零分率却达到21.8%。究其主要原因是考生写错公式或者不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只是写了几个没有付诸实际意义的运动学公式,  相似文献   

18.
该题是一道注重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考查的化学综合题.它侧重考查的内容有:①对不同基本微粒的具体推断;②对N2、O2、CO、CaC2、H2O和C2H2等物质的性质特征的辨别;③常见化学反应的原理、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的表达;④氧化还原原理的工业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有一个好的转变,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增多.人类的生产、生活处处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否用课本上的知识、观点来审视现实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是对考生科学文化素养高低的一种界定.理论联系实际是理科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今年理综卷第25题堪称一道妙题,它以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自行车为题材,以车头灯供电电机为切入点,考查了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部件之间角速度、线速度关系等诸多物理基础知识,既实现了高考题注重基础知识,全面考查能力的初衷,又寓教于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代表了今后高考命题及复习备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题目 某有机化舍物X(C7RO)与另一化合物Y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