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教学知识”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外,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特定的教学主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内容知识加以调整、组织,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对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是出身于匈牙利的英国科学家、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并在1958年出版的(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和1966年出版的《默会维度》(The Tacit dimension)中对默会知识和默会认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正如他在《个人知识》一书“前言”中所说:“我要确立另一种相当广义的知识理想。”这种知识理想就是他首次提出的以默会知识(tacit or inarticulate knowledge)和默会认识(tacit knowing or articulate knowledge)为核心内容的个人知识理论。这是波兰尼整个哲学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公认为是他对哲学的突出贡献。作者认为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建强 《教学月刊》2011,(11):25-27
PCK是学利彰蝴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它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学科”缺失现象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还必须拥有另一种新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玛琳·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目标的由不同部门的创新工作者组成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作为IKIT的创始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与Carl Bereiter教授一起开发并完善了知识建构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成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斯卡德玛丽亚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知识创造教育、认知发展、写作心理学、目的性学习、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习和知识工作中基于研究的创新等。这些年来,斯卡德玛丽亚以其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她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她与Carl Bereiter教授曾在2005年因其在“知识建构环境”和“知识社会网络”开发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被多伦多大学授予首个“CSCL事业成就奖”;2006年,斯卡德玛丽亚因在促进世界教育机会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最高荣誉“世界教育奖”;2007年,IKIT获得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组织颁发的“ORION学习奖”。斯卡德玛丽亚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与Carl Bereiter教授共同撰写的《写作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超越自己:对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和涵义的探究》(Surpassing Ourselve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Expertise)以及与Carl Bereiter、Bryant Fillion共同撰写的《写作成效》(Writing for Results)。近几年,斯卡德玛丽亚及其研究队伍主要从事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资助的“超越最好的实践:基于研究的创新学习和知识工作(Beyond Best Practice:Research Based Innov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Work)”项目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1.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简介 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athe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MPCK),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数学学科知识(Mathematics Knowledge,简称MK);(2)一般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PK);(3)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Content Knowledge,简称CK).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泛人文化”的取向遭到批评和质疑,“语文知识”、“语言训练”等一度被淡出的词语再次回归语文研究的视域。2007年第10期的《中学语文教学》,集中刊发了一组讨论语文知识的文章,王荣生、王鹏伟、陈钟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008年,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能没有训练”的观点(《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2期);2009年,倪文锦在《正确处理和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2009年第6期《中学语文》)以及其他相关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1991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首先提出了“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1996年亚太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出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一代知名认知心理学家爱伦·加涅认为:“专家程度的教师就像其它领域的专家水平的问题解决者一样,他们具有本领域高度组织和精加工了的一套概念知识.”此处所谓“一套概念知识”(Sets of conceptual Knowledge)相当于《班主任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阐述班主任技能训练“以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营养”论题时提到的“未来的班主任获得这种能  相似文献   

9.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由株洲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贴近市场、服务社会、自主发展、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先后与南方阀门、时代电气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长期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了“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构建了“知识(Knowledge)-技能(Skin)-能力(Ability)-其他特质(Other Characteristics)”(以下简称“KSAO”)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基于跨库检索原理的网络数据库系统“ISI Web of Knowledge”(ISI知识网)所收录的资源类型、检索界面的构造特点、使用方法以及检索结果的格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以基元化学反应方程为化学知识单元的科学学概念,并构造了化学知识单元的智荷空间。发现诸多化学反应在智荷空间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一、引言为评价科学论文的学术质量,文献中提出“知识单元”(Element of Knowledge)的概念。所谓“知识单元”就是能够用数学公式表示的科学概念。从知识单元的角度看,任何学科中的定律、定理等被创造的过程都是光把前人结晶了的知识单元游离开来,然后又在全  相似文献   

1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即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自2005年明确提出以来,在国外受到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在我国,TPACK尚处于初步引介的阶段。截至2010年5月,国内只有少量文献对TPACK的定义及国外研究做了较为详细深入的论述。鉴于TPACK本身仍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兴事物,从TPACK概念的演变、发展入手,简要介绍了当前教师教育、学科教学领域内的TPACK相关研究,力求展现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TPACK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提出“生物学”的概念以前,有关“生物”和“生命”的知识及其研究都属于“博物学”的范畴。1859年,英国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发表了《物种起源》(《TheOriginofSpecies》),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种类和“矿物”的种类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于是有了“生物”和“生命”的概念。事实上,正是拉马克创建“生物学”概念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的“生命本质”:因为“物种”的形成有“进化”的关系和“生殖”的隔离,生物界成为既有独立自由发展、又有紧密联系(内在联…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个概念,是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M.Polanyi, 1891-1976)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的。“缄默知识”(又称“默会的知识”、“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波兰尼在研究缄默知识的时候曾注意到它与教学的关系。他一方面认为显性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传递,另一方面认为这种显性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缄默知识的应用才能获得成  相似文献   

16.
<正>MPCK(Math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是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它是建立在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即PCK)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提出的概念。MPCK是数学学科知识(MK)、一般教学法知识(PK)以及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CK)的综合,它是衡量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多数小学数学新手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学技能的提升,而忽视自身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知识表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就是力量”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应运而生的“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简称KE)也日益深入人心,用计算机来处理知识,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知识的获取,二是知识的表示,三是知识的运用,这里我们主要来介绍知识表示。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美国的30位互联网专家组织了“跨越网络革命性创新的障碍”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由Tom Anderson、Larry Peterson、Scott Shenker以及Jonathan Tumer等人发起的,会议向NSF(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交了相关的报告。在这个研讨会报告的基础上,一个美国网络研究领域重构下一代互联网的计划——GENI项目逐渐成形。2005年8月底,NSF专家在费域的科学讨论会上首次公开讨论了这一项目,目标是创建一个新的互联网和分布式系统架构,其设想超出了目前渐进式改进Internet的努力范围,预计将耗资3亿美金,为期10年。目前,该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3亿美元的投入预算还处于评估之中。GENI于2006年2月从原有的“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ing Investegations”(全球网络探索环境)更名为“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全球网络创新环境),这一更名体现了其革命性的主旨。本刊将分三期对“跨越网络革命性创新的障碍”研讨会报告进行全文译介,奉献给关注并正在进行互联网研究的工作者们。  相似文献   

20.
黄丽 《化学教与学》2023,(17):36-40+45
紧扣《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关于“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大概念的要求,通过开展以“水、气、土”为主线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品德,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深度学习,在形成化学学科大概念、巩固核心知识的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主人翁精神,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