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学者大都认为柏拉图在文艺本质论上持摹仿说,其实柏氏将诗明确分为摹仿的和灵感的两种。柏拉图肯定灵感诗,贬抑摹仿诗,认为灵感诗代神说话,而摹仿诗远离真理。柏氏认为,灵感来自诗神附体,特点是“迷狂”。一些研究者以为柏氏之灵感也来自“回忆”,与神灵凭附并立,此说实为误解。柏拉图从理式论出发,设定文艺追求的目标为理性的“真”,可是他却将文艺创作过程描述为非理性的,由此引导了后来理性主义和非理主义两种相反的文艺取向。柏拉图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在许多方面奠定了西方诗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由感性指向理性,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柏拉图的“灵感说”对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等产生直接影响。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柏拉图的“灵感说”提示马克思的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的观点并不完善。从哲学角度来看,灵感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从心理学角度,灵感的产生则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关于诗学的理论学说中,柏拉图的“迷狂说”是备受争议的,虽然“迷狂说”并不是柏拉图的原创诗学学说,仅仅是从古老的宗教术语中拿过来的,但他对“迷狂说”重新解读,却赋予了“迷狂”以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柏拉图提出的许多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柏拉图的“灵感”只有一种,那就是诗神凭附的迷狂。柏拉图的“灵感说”解释了他所理解艺的创作源泉和艺作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认为柏拉图关于"理式"世界的"模仿说"是其唯心主义思想的直接显现,并且模糊了与"灵感说"之间相互区别的界线,从而影响了后世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准确理解。然而审视"模仿说",不难发现它否定不过是技巧性的创作,而不是艺术本身。它与"灵感说"一样都是在对"理式"思想下模仿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理论思想也为亚里士多德"模仿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柏拉图到华兹华斯,西方诗论历经两千多年。在其漫长的建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诗”这一命题展开的讨论从未停止。柏拉图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诗界定为“模仿的模仿”,华兹华斯以情感立论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外溢”。然而,无论诗的源头是出自“眼睛”还是出自“心灵”,对“什么是诗”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变换喻体的方法。本文旨在揭示五彩滨纷的诗论背后隐伏着的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7.
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针对时弊诗弊,凸显了宋代诗学的特征;通过标举“兴趣”和“妙悟”,解决了诗学“悟什么”和“怎么悟”的问题,建构了独特的诗学体系,直接突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并影响中国诗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元并立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以“禅喻”的方式论诗,丰富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并促进了中国传统诗学重简洁、尚含蓄的话语风格的形成。总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不足以展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诗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迷狂说和模仿说。迷狂说反映的是柏拉图的早期思想,出自他的艺术直觉;模仿说反映的是柏拉图中期的思想,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产物。模仿说取代迷狂说,意味着他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背叛了自己的艺术直觉。要想克服这种矛盾,就必须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重新阐释。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通过智性直观活动被把握到的,这意味着他的思想中隐含着一个现象学的维度。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重新阐释,从而克服其诗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技艺"是柏拉图哲学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技艺"基于"心灵"对"理念"把握,柏拉图依照理念层面的"真实性"将技艺划分不同等级,依照理念的"谱系"将技艺划分为不同门类。针对技艺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柏拉图从"普遍技艺"与"专门技艺"维度,阐明了技艺运作的协同性;从制造者、使用者和模仿者的维度阐释了技艺的目的性;从宗教角度指出了技艺"创造"的灵感来自艺术与诗学技艺。柏拉图的"技艺分类"学说为"技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哲学框架。  相似文献   

10.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国内彝族古代诗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体现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一批研究论文和著作的相继问世,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等方面。学者们集中探讨了彝族古代诗学的诗歌发生说、创作主体素养、诗歌文体、诗歌格律、诗歌功能、诗学范畴、诗学特色、诗学发展脉络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又独到的学术观点。但纵观彝族古代诗学研究现状,彝族古代诗学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战略”与“战术”是理解德塞尔托日常生存美学的题眼,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目前仍是学术“空白”。从日常生活、城市空间等角度对德塞尔托理论中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旨在揭示德塞尔托理论具有引导人走出现实生存困境、构建“人诗意栖居”审美生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融合了古希腊哲学与早期基督教神学的思想, 以“太一”学说取代了柏拉图的“理式”论。“太一”说所强调的主观性、唯一性和统一性,最终将古希腊文论导向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神坛。  相似文献   

14.
桥联琐谈     
桥联是指桥上的对联,镌刻在石桥桥孔两侧石柱外侧的醒目位置,可供桥下行舟之人观赏。通过对湖州现存古代石桥的考察,笔者发现,桥联的大量出现是在清代乾隆以后,其内容大多为描写景物、劝人向善、记述造桥功德、指明地理位置等。桥联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学、书法艺术、建筑技术水平,是中国古桥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古诗篇幅短小,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在阐释古诗时,我们应当采取开放的、多元思考的方式,以诸种视角融入对古诗的理解,从而激活对古诗的深层次探究。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古代神话传说,是巴蜀先民们最早的口头创作,显示了巴蜀人的文化特征。它们以文化积淀的方式一代一代传递下来,不仅给诗仙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以它们朴实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独特的审美角度,唤起李白无限的暇思,构筑起李白瑰丽的浪漫诗境。  相似文献   

17.
神话传说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古代的形式,内容丰富。除神话传说外,民间弹唱也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富有民族色彩的门类。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五言古体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汉魏晋宋以及初盛唐时期的五言古体诗,二是中唐至北宋中期的五言古体诗。黄庭坚的五言古体诗,形式体制上变化多样,这体现了他出奇以制胜、因难以见巧的诗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叶适诗学思想的主导倾向,学界的认识莫衷一是,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是,学者对叶适的事功治道统绪于其诗学思想的影响认识不足。在事功"治统"的总框架内,叶适将其诗学思想上升到"诗统"的高度,并以之来统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价值标准。兼重诗歌的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叶适诗学思想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上古图文”与“传世文献”之二重证据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古神话并非古人“幻想”之产物,而是先民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上古“飞碟时代”之描述。先民没有与“飞碟时代”对应的“科技观念”和“科技语言”,他们以其“自然观念”和“自然语言”对之所作出的理解和描述,就形成了以比喻、形似、隐喻、暗示等“谜语”形式说出的上古“神话史”。所以“飞碟观念”正是破解中国上古“神话一谜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