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明星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世人的目光,而看法却各不相同,不但因人而异,前后也大相径庭。先前注意“搜索”明星们的闪光点,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而现在呢,除了盯着他们的生活隐私,就是“用平民的视角”,去“挖掘”他们“人性”中的“本能”或“天性”。这似乎正在形成一种时尚,一种摩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闻浩  凌桂芳  鲁立 《编辑学报》2012,24(6):534-535
"不崇洋、不唯书、只求实"是已故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对医学研究精神的归纳,同时可作为医学期刊编辑所应弘扬的"不盲目崇洋、勇于质疑、求真务实"精神的凝练。文章从不崇洋、不唯书、只求实3方面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精神,以期为同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负面新闻”报道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面新闻”不同于负面新闻信息。负面新闻信息只是一种信息的原始状态,就其本身的价值判断而言,它是负面的,比如说地震、塌方、洪水等自然灾害,还有社会上的种种违法乱纪、悖于道德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坑蒙拐骗、色情暴力之类的丑陋现象,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人为的灾难等。而“负面新闻”的含义,通常是指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实际上是指“消极的新闻报道”或是“负面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它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6.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0,(10):38-38
近来年,随着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在报道形式上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随着人们对新闻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一句话新闻”这一报道形式。“一句话新闻”在节目、栏目或版面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外媒体更是如此,当前国外一些著名的广播电台播出的每一档新闻节目中,每篇稿件都很短,许多就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报道形式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心理的改变和编辑记者新闻写作观念的改变。受众对许多事情只想了…  相似文献   

7.
8.
9.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10.
刘宏奇 《传媒观察》2005,(10):33-3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研究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农业和农村无处不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民的生产生存方式、农民所面临的市场等都不断在变,热点、难点、亮点、焦点,相互交织,改进“三农”报道,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新闻传播》2004,(2):1-1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省委确定了当前重点开展的10项利民行动,办好33件实事。围绕这一惠及广大群众的“办实事”工程,许多媒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类传媒都是“党的喉舌”、“党的舆论工具”,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此早已是耳熟能详了。但如何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当好“喉舌”和“工具”,学问不小。我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当就得当“主动的喉舌”、“主动的工具”。究竟怎么个“主动”法呢?我的经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不唯上,只唯实;二、要有主动把关意识;三、强烈的责任感和政治敏感。这里先谈谈不唯上、只唯实。一个突发事件该不该发新闻、如何发、怎么写,这类问题我们经常碰到。由于这些突发事件一般都比较敏感,把握不好度,往往会造成不该…  相似文献   

15.
16.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目前“碳减排“成为新闻热词,但在相关报道中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中的“减排“,其实并不是“碳减排“;节能未必减排、减排未必节能等方面,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碳减排“成为新闻热词,但在相关报道中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中的“减排“,其实并不是“碳减排“;节能未必减排、减排未必节能等方面,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