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清 《辽宁教育》2013,(2X):20-20
<正>问题:我是一名高中生家长,注意到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建议不要过多宣扬高考状元,不要炒作高考状元。可是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可以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激励,也可以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请问,为什么要减少对高考状元的宣传呢?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10,(7):108-109
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人民政府连续3年下发禁令,强调高考分数是考生的个人隐私,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率,不得以升学率排名排队和奖惩,不宣传所谓高考状元。同时强调保密,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今年高考举行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提出淡化对高考成绩的宣传,并具体提出了高考成绩发布的“十不准”原则,其中包括不准利用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及高考成绩排名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也斩钉截铁地表示今年不公布高考状元。对于这些地方的做法,教育部予以大力支持。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我们不赞成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也不赞成学校为高考状元开展全校范围的庆祝活动。要努力营造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然而,在高考状元被学校、媒体、商家、社会各界热棒的背景下,不公布高考状元,避免高考状元遭炒作,依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对"状元榜"进行冷处理,今年广西、辽宁等省也明令不得宣传或变相宣传高考状元。虽然对高考状元的部分宣传可能会"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但减少对高考状元的宣传,不仅可以避免媒体和商家的恶意炒作,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变当前由高考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高考,促进社会对人才选拔标准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像往年一样,2004年中国各地高考状元依旧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目前,笔者翻阅了一下最近各地晚报的报道,却发现这些性格迥异的高考状元们身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并非来自显赫的家庭,也没有非同寻常的人生境遇,但都在波澜不惊中考来了虽有惊喜却仍在意料之中的分数,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高考状元之所以一鸣惊人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全面发展:“考试英雄”不再是书呆子用“木桶”理论——只有每一块木板均衡,木桶才能最大限度地盛水——来揭示2004年高考状元的成功秘诀是最恰当不过了。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坚持学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今天人们对于高考状元群体的关注已经形成了一种热潮。高考状元产生的土壤就是现行的教育评价方式和选拔模式。形成高考状元热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不充分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追求稳定的心理需要榜样的存在、高考状元培养圈的推动、大众媒体与商家的宣传和炒作、高校之间对状元的争夺。对高考状元热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认识它并更理性地对待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方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就下发"红头文件"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地区、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升学率等具体情况,不得炒作"高考状元"。是的,炒作"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7.
正虽然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发出通知表示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冷却对"高考状元"的宣传,但事与愿违,各地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奖励以及让一些"状元"作广告代言的事例层出不穷。高考一结束,各种层级的"状元"纷纷被推出,荣誉、金钱接踵而至,可谓名利双收。这一系列非正常现象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同时也与学校、地方政府功利教育的思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重奖"高考状元"是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科举考试对状元的推崇以及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得当前一部分人还有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众所周知,现在所谓的"状元"与中国古代的状  相似文献   

8.
行阳 《家教指南》2004,(10):18-22
连日来,2004年中国各地新科高考状元成了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不少人这样探问:他们能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秘密究竟在哪里呢?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这些状元的成功因素有许许多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民主的家庭环境在所调查的90位省市状元中,约65%的高考状元出自工人、农民家庭,有的父亲或母亲还是下岗职工。辽宁省高考状元耿原、江苏省高考状元钱亮、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吴诗士、江苏盐城市的高考状元马荣荣等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郑州市高考理科状元柴源的父亲是矿工,母亲是农民;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郭璐的父母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9.
声音     
"绑架"状元的背后几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日前,一则"恩施高考状元游街"的微博引起网友围观,并且有媒体记者从湖北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那里得到了证实。(据《新华网》报道)"状元情节"和"状元政绩观"让各地一直热衷于宣传本地的高考状元,一些教育部门也借此宣传政绩。商业利益的催化作用更使状元炒作愈演愈烈。尽管教育部早就规定,不得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但对知识的尊重已经被状元背后的"利益链"挤到了边缘,究其原因,应试教育衍生的"教育政绩观"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0.
高家龙 《成才之路》2009,(24):I0013-I0013
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当年众人追捧的考场明星,他们的事业如今也像状元光环一般夺目吗?记者多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湖北省部分高考状元的职业去向,事实表明,“高考状元”并非都是“职场状元”。  相似文献   

11.
吴维煊 《中国教师》2009,(23):23-25
<正>据中国高考状元调查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中,所有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都远低于社会预期。2009年,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都隐身了,何不趁着这个势头尝试一下将分数也隐身?  相似文献   

12.
并非戏言     
《师道》2006,(7):62-62
我坦白告诉你们,其实前200名学生都没有差别,前200名跟前10名没有什么差别。你要换一套卷子的话,排序就变了。高考状元是偶然性造成的。对于我们学校,能招前200名的学生就行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社会过分热捧高考状元的现象作如此回应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对部分高中以炒作高考状元作为炫耀业绩、招徕生源噱头的做法早已司空见惯,但面对为高考状元树立的纪念雕像,人们还是不免大吃一惊.在人们的习惯性认知里,雕像应该是近乎永久性的固定宣传物,能够享受此等殊荣的当为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学校为高考学子树立雕像,究竟是在为谁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14.
“高考状元”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也是高考的直接产物。对“高考状元”现象的治理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必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考状元”现象的治理主要经历了局部整治与全面治理两个阶段。“高考状元”现象的长期存在,有着“唯分数”的应试教育做法和高考现行制度局限、多方利益主体的推动作用及传统考试文化观念影响等诸多原因。根除追捧“高考状元”现象要从重塑教育生态、深化教育改革入手,引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和评价观念,还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真正实现从“选分”转向“选人”。  相似文献   

15.
“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的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6.
开学伊始,有些学校以各种形式,向新生宣传本校高考、中考升学率如何“史无前例”,领导、教师亦津津乐道如何“一举夺魁”“独占鳌头”,而对新学期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却一字不提。 这种宣传教育极易引发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争高分,夺名次,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高考、中考的斐然成绩不能宣传,而是说在宣传“榜上有名”时要适度,更重要的是要宣传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据一份跟踪调查显示,入大学后,某些“高考状元则表现出心理脆弱、缺乏创造性、没有主人翁精神,不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漠视集体生…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招办昨天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7月23日《新京报》)一个高考状元居然挟"高分"要"奖金",无论怎样看都很不正常。因为,高校奖学金不是人人想吃就能吃的"唐僧肉"。少数高考状元索要巨额奖学金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阅读》2007,(7):4-10
单:大家好,请到大家在这儿坐而论道,我感觉这房间亮堂了许多,那个蓬荜都生辉呀。诸位都是高考教学的高手,带出过状元,我就奇怪,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不是高考状元的老师,怎么会带出高考状元的学生呀?哈哈。  相似文献   

19.
记: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成了高考状元? 骆:下午五点多的时候,通过手机短信知道的。记:没有想过要拿状元? 骆:是的。老师都说,700多分以上的都有可能得高考状元。那时同学就说我可能得,我说我不行。记:看你的成绩英语是强项,学英语有什么好方法? 骆:最重要是多听原装带,我也看英文台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原编者按】各省、市、N2011年高考分数相继公布后,人们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高考状元”身上,都关注他们的学校、成绩、被录取的大学以及学习经验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Ak2004年开始,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