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差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成为教学一线老师的难题,对“双差生”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可实施起来并不见得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对“双差生”打心里就不喜欢,观念很难改变——他是“双差生”,他很让我头痛,他是我的麻烦.正因如此,观念上的偏见是造成“双差生”教育一直用力不少,见效不大。笔者认为,对“双差生”的教育有五忌,注意并做好这五忌,“双差生”教育必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位工作在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最让我操心的就是班级的主体--学生.在大多数人眼中,上体育专业的学生都是一些双差生;即学习差,思想品德差.这些学生如果不能有效的转化,就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后进生"转化就成了每个班主任非常重视的问题."后进生"的转化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及学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差生"这个字眼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教师最不愿面对的,但是却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一群孩子。他们有的学习差、有的纪律差、还有双差生。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们呢?在这两个学期中由于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差生"较多,使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在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让我对他们更加了解、更加理解更加疼爱。  相似文献   

4.
宽容的力量小雅是名典型的"双差生",父母对她的要求也是"莫找事"(别严重违反纪律),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即可。这样的一名学生让我感到头疼,我也一直在努力寻找改变她的方法。一天下午,体育老师出差,体育课改为自修。小雅和一帮女生(也是基本不读书,"臭味相  相似文献   

5.
“双差生”指的是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那些学习成绩差,且经常违反纪律或犯有道德过错的学生.“双差生”在班集体里,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及其不利的.因此,“双差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就当前在“双差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施教的原则和方法,谈几点粗浅的意  相似文献   

6.
让“双差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刘锦林“双差生”也叫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化一个后进生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习差先于品德差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对初中56名双差生用特尔斐法(背靠背)进行问...  相似文献   

7.
本次暑期培训,收获颇多.感受最深的就是《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正确定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这理解起来很容易,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不禁想起前年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赴灌南支教优质课展示活动时,我选择了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这节课.这是一节概念课,主要是分四个层次来教学,一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周长,二是让学生探索一些测量周长的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四是让学生体会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而我在第一次试教时认为周长这一定义不难,学生肯定能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8.
在看到千百万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流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仍有一定数量的令人忧虑的“双差生”(即“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均差的学生)的存在,并有逐步扩大的迹象.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所有这些,和社会的进步显得极不协调,和时代对中学生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在校“双差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多年来,我把“双差生”的帮教作为德育研究的一个课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我所谓的"特殊"学生,并非指双差生,而主要是指那些思想端正、学习良好、成绩优异、个性差异突出显著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少。只要教育者多加注意,是很容易教育引导好他们的。但如果教育活动中,不注重对他们进行正确地教育引导,很可能会使他们养成一种固定的行为习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提高,更甚的是不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促进社会关系的融洽。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教学中,习惯把成绩好的学生视为"优等生",把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成绩和品质不好的学生叫做"双差生"。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实际需要很多教师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后进生"和"双差生"身上。但在我当班主任几年的经  相似文献   

11.
黄贤 《考试周刊》2013,(66):186-186
转化"双差生"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双差生"深受教师"关注",他们常常觉得浑身不自在,有压抑感。于是他们常常转向校外,在那里找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的"巢穴"。只有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到细心、信心、爱心、耐心,才能为"双差生"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2.
(一)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双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教师经常抱怨,书是越来越难教,学生是越来越难管.所谓的“双差生”在一个班上有一两个,就会让老师头疼.多年班主任工作,我深有体会,不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也取得了一些转化差生的成功经验.下面谈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如果学生心理健康,对客观外界的侵蚀具有强烈的免疫力,那么“双差生” 的形成就失去根据.一般“双差生” 不同程度患有以下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不应评“双差生”罗瑞琪据了解,当前一些农村中学擅自搞什么评“双差生”活动,将一些思想、学习表现差(即所谓“双差生”)的学生撵出校门。为了避免向教育主管部门呈报,减少社会议沦,学校便“巧妙”地避用“开除”一词,而采取一些不负责任的借日搪塞学生家长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高三"双差生"产生的原因,进而认为双差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教育好的.文章重点阐述了实现"双差生"转化的方法和原则.以期对高中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乐只竹子 《家长》2012,(Z1):23-24
每天临睡前的"晚安"短信让我和玲玲的关系不像是母女,倒越来越像是好朋友了。还有几个月我的女儿玲玲就要小学毕业了,最近一次的摸底考试,玲玲的成绩排名提升了很多,这让我对她升入重点初中有了一些把握。说起玲玲学习的进步,其实就在这半年左右的时间,而最大的功臣就是老公送给她的手机。  相似文献   

18.
做好“双差生”转化工作任艳平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基地。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是使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转化“双差生”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差生”在班集体里,虽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学习不认...  相似文献   

19.
<正>一堂课,对老师来说常常想的是能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很少考虑过学生能从课堂上带回些什么。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基于课堂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应以此为生长点,让学生体验思考和表达的快乐。"装傻"顾名思义就是明明懂的,却要故意装不懂。在生活中,我们不时要为一些事情装傻。在课堂上,一些老师也经常"装傻":"这是怎么回事,谁听懂了?""我不明白,谁能告诉我?"看似非常无味、无聊,但这是在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听懂,让  相似文献   

20.
我真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我本人是个"红迷","三看"红楼的鲍方越,她的文章最让我喜欢。她的文章给我一种质朴而真切的美感。我喜欢这些很生活、很真实的文字,自然地流淌在纸上,令人产生一些思考与遐想。另外,我也很喜欢郭小康的《我的美丽世界》。她对报纸的再加工,是让我惊讶与羡慕的,一个能够不仅每天读报还会整理旧报的人,一定是个既"经典"又"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