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实施三年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在法律保障、体制机制、专业和“双师型”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系统总结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成效、综合分析制约改革的瓶颈,提出将法律法规建设摆在首位,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有效运行;优化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系;发挥行业组织功能,推进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等建议,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模式,梳理了国内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职业教育中的实践,并提出了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思考: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育人主体;推行多元评价制度与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现代学徒制内涵以及国外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及相关保障,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要革新,顶岗实习是现代学徒制最关键的实践培养环节。通过对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调查与理论分析,探讨现代学徒制在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现代学徒制顺利融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提供实证。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现阶段推行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现代学徒制,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构建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思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指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升培养人才的水平,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一线人才?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详细说明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导向下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以期优化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41):28-29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主导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研究入手,通过在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的具体操作流程,提出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开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科学确定教学过程安排;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推进"双证书"制度实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自2014年试点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得到政府、院校、企业、学生的认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现代学徒制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基于此,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旅游管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提出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协助学生转换身份及构建“双导师”制等学徒制实施办法,从而为文旅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9.
刘杨 《辽宁高职学报》2023,(11):108-112
在当前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被广泛关注,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现代学徒制把传统的师徒培养方式融入学校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仍采用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而导致了供给端与需求端极其不匹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在此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很成熟,我国政府认识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后,高度重视,开始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宏观角度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进行分析,以便大家对现代学徒制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是对传统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工学交替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本文从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出发,研究如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无法解决毕业生和企业的供求关系,以此为契机现代学徒制已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试图以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学徒制为逻辑起点,以了解中、西方现代学徒制特征为理论起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扬州地域特色,参考国内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尝试构建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职业技术领域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顺应产业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而现代学徒制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职业教育中运用学徒制模式意义与价值的探讨,对学徒制在推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策略:完善制度和政策法规层面的保障;推动职业技术院校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层面的变革;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深化校企合作;使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切实提升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逐渐从量的改变转向质的改变,由自我不断发展转向从多方面吸收发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本文结合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的教学,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实施模式,提出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日常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主阵地,可为社会培养并输送综合技能型人才,而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措施,其试点工作已在全国高职院校逐步开展并成熟运用.基于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审视学生管理在职业教育中的效用,并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措施,以达成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出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及实践难点,并对我国建设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因而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较佳模式。根据现有国情,构建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新型模式,也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展开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开展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实施双导师制,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化和动态化管理,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根据专业需求及学情来看,教学最终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其培养模式强调知识融合、技术集成,旨在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思维的“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通过分析现代学徒制电子商务职业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学徒制下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新热点,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将现代学徒制置于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之下,回顾现代学徒制发展历程与理论基础,解析学校教育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从校本研究角度呈现高职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与做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思考。高职院校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为契机,以学校教育主导,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不断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