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奇观/表演理论范式,对海派清口受热捧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海派清口举起的海派文化大旗和中产阶级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自我身份建构的需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从本质上来说,海派清口仍然立足于固有的城市文化,没有表现出将上海文化和其它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的能力,无法更新受众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难以形成新型的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力图展示现实社会,以传媒的力量将都市摩登气息广泛传播,而受众在传媒影响下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观念亦促使传媒愈加关注现实社会,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城市与媒介的关系更加亲密。文章以《上海壹周》餐饮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份刊物的饮食栏目与上海"海派文化"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是通过对餐饮栏目的媒介研究,分析饮食文字背后所倡导和体现的文化观念,考察民众对上海的都市想象,并试图揭示大众传媒所构建的饮食世界与城市现实空间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媒介息息相关,可以说媒介传播并塑造文化,文化影响了媒介传播。人类社会中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其他体育、艺术文化等等形式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特别是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城市文化浸染着媒体的发展。单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来看,媒体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建筑文化""城市本土风俗"。本文以纸媒《哈尔滨日报》所传播的相关内容作为分析范本研究其传播过程中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影响与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轰动。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以幽默盘点时事,是一种带有浓郁海派特色的单人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5.
汤卫玲 《新闻传播》2013,(12):183-184
相信只要一提起海派文化,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立即将她与上海这座城市联系起来。的确,上海历来就是一座中西汇合、别有风格、富有韵味的城市;她代表着"洋气"、"时尚"和"活力",而且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她必将与"京派文化"南北呼应、携手并肩,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作为海派文化背后的助推器,上海本土文化传媒机构和工作者们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莫过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作为一家地方性传媒集团,SMG一直领跑于中国的传媒产业,在广播及电视业界的地位始终保持前列,连年稳定高速发展。在2011年,上海SMG传媒集团创造了将近152亿元的总体经营收入,并实现了5年增幅近198%的可喜成绩,备受观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上海SMG传媒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品牌特色,在上海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和群众性又赋予了上海SMG传媒集团新的历史使命和不断创新的动力。笔者将尝试从上海SMG传媒集团媒介运营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领先优势及先进理念,全方位地分析、探讨其媒介运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海派清口,一种时下流行的曲艺形式,更多人愿意将之和东北二人转、京派相声相提并论,并多在民间曲艺的学术领域内进行探讨研究,得出孰俗孰雅、孰优孰劣的结论和判断.但笔者以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之所以区别于东北二人转、京派相声,不仅仅在于其样式或者形态的纷呈各异,更因其具备了较为鲜明的新闻评论的特性,而显得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7.
《壹周·立波秀》(下称《壹周》)首轮播放高调收官之后,重庆、江西、吉林、广东等卫视以及地方频道迅速跟进,将海派清口迅速推向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也作为一种全新的脱口秀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8.
倪政华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6):F0002-F0002
6月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青浦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协办,主题为"海派文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六届海派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市档案局馆长吴辰致开幕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作总结致词。该研讨会云集了对海派文化深有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原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认为,新时期海派文化不仅是上海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关乎上海  相似文献   

9.
《壹周立波秀》是一档为“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量身打造的电视脱口秀栏目,因其诙谐、幽默、辛辣、搞笑的风格,一经播出就取得了惊人的收视率.就收视率指数和其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来说,《壹周立波秀》的确是媒介竞争中的胜利者.那么,这档看起来并无多少新意的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之所以能一经播出就抓住观众的眼球,其成功之处恐怕就在于周立波在节目中对新闻信息的娱乐化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娱乐化时代,社会、媒介、受众三者的各自需求.  相似文献   

10.
媒介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始终面临两类问题:态度与行为存在双向因果、本土的人口与社会结构意义被低估。本研究针对传统官方媒体、专业化商业媒体、自媒体,考察媒介信任和媒介选择之间的多维逻辑链条,并通过人口统计学变量交互分析,揭示三类媒介的用户面貌及其结构性偏向中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三类媒介呈现出“类差序格局”,媒介经验的惯习对个体选择影响深远,信息冲突情境下用户自我效能感更加凸显,不同内容类型之间出现了信任分化;年龄与文化程度、城市线级与个人收入两组变量交互,是用户分群逻辑中的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媒介地理学研究的量化考察、焦点回顾与质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据库CNKI开展中国媒介地理学研究成果的量化考察,并对媒介地理学基础建构研究、媒介地理学作为视角的应用研究、地理景观在媒介中的呈现研究、媒介转向城市与城市文化的研究、传媒奇观与国际文化冲突的研究等中国媒介地理学研究的焦点进行成果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媒介地理学诞生标志、媒介地理学研究的大成者、媒介地理学研究中的"浙大学派"等进行转化分析,努力呈现中国媒介地理学研究的概况,为其接下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郭金明  胡月 《新闻世界》2011,(7):180-181
本文对"媒介性格"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媒介、城市文化在媒介性格形成中起影响和参与塑造的作用"的猜想,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中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为样本进行分析,对城市文化与媒介性格之间的关系做出解读,并总结出城市文化对媒介性格影响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化本土性的意义不仅表明人生活的处所和环境,而且反映了人们的身份认知和文化认同。文化本土性是文化传播中的自我指涉与他者认知的统一,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遗传性和传承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符号性与语言性的特点,大众媒介在"本土性"的坚守与重塑中能够透过处所和身份的认知发挥重要作用。跨国媒介集团通过实施本土化、他者化和当代性的传播战略和伎俩,会极大的淡化本土性、消解本土性。要重建本土文化生态,文化主体和大众媒介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对本土文化基因的探寻、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竞争尺度的把握和传播战略的调整,强化和突显本土性,激活本土意识,从而改变全球文化的语境,转移世界传播的重心,在交流合作的氛围中逐步将本土性文化上升到全球性文化。  相似文献   

14.
长安体育文化的繁荣是在本土体育文化融合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为媒介,以陇右地区为缓冲,将外来体育文化与本土体育文化进行融合,抵消了文化隔离机制所带来的影响,对于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师范大学鲍海波教授的《文化街区媒介意义研究》一书,通过分析后工业时代古城西安几大文化街区“再生”的媒介意义及其表达形式,深入阐述了媒介文化视域下文化街区的媒介意义,开辟了城市文化街区研究的新视角,是一部难得的探寻城市“乡愁”的文化记忆之作。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与媒介日新月异、更迭迅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没有进行转型革新,那么这种文化很可能面临日渐消亡窘境。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非但没有式微反而日渐壮大。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播方式转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湖南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发展自己的本土广告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广告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湖南特色的本土文化,探究湖南能否借助强大的媒介优势,将广告产业与潇湘特色文化融合,打造独具一格的"广告湘军"。  相似文献   

18.
媒介地理学为媒介传播、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生长点。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海派文学的生成与建构与上海这一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京海"之争中上海文人以地理集聚的形式为之确立了合法性,上海的报刊媒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颇具传播力的现代公共空间,而世界主义的文化理念铸就其文学现代性的内核。  相似文献   

19.
湖南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发展自己的本土广告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广告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湖南特色的本土文化,探究湖南能否借助强大的媒介优势,将广告产业与潇湘特色文化融合,打造独具一格的"广告湘军"。  相似文献   

20.
苏海连 《声屏世界》2022,(1):104-105,114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人人均为传播者"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构建与推广城市文化特色的新型媒介传播新形式,Vlog已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绝佳选择,大连城市文化Vlog正是依托这一短视频新形态为载体,通过各类媒介平台以个人出镜的形式向受众展现大连的城市文化特色.文章通过分析大连城市文化Vlog的传播策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