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蕾 《东南传播》2013,(6):70-71
电视人物专访按照主题可以分为个性类人物专访、话题类人物专访以及事件类人物专访三种类型。其中事件类人物专访是指针对某一时间段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为了了解事件的深层原因、还原新闻真相,主持人对当事人或其他相关者进行采访的一种节目类型。事件类人物专访与调查性电视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的是通过对人的采访来还原事件的本质。为做好事件类人物专访,笔者从选题、采访对象、主持人的采访水准以及场景布置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人物专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鲜活的,是有感情的,也是复杂的。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人,在专访中,落脚点要展现人物的性格,显现人物的人格魅力。电视新闻人物专访通过主持人和人物双方以放松心态、谈话的方式进行真实自然的交流或交锋,扩展新闻事件的思辨空间。对人物命运进行层层的剖析和挖掘、故事化的报道,使电视新闻人物专访获得浓浓的人情味并使围绕新闻人物的事件清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通讯是新闻体裁中对形象性要求很高的一种文体,记者们常常为一篇通讯感染力不强感到发愁,希望能写出布局巧妙、骨肉丰满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4.
谢华 《传媒》2000,(1):22-23
人物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课题.要写好人物新闻,就必须注重和掌握人物专访的方法.要写人物专访就要掌握充分的背景材料,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5.
李扬 《记者摇篮》2015,(1):15-16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新闻人物专访,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门的采访,是以采访对象的现状、理想、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展现的是采访对象独特的人生状态或人生道路。新闻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那么,做好新闻人物的采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了解人物专访的特点作为记者,要清楚地了解新闻人物专访与其他采访的区别。新闻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主要是采访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其中以采访对象的话语为中心。在人物专访中,记者除了提出问题、适当引导、作些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纵横谈周熠火【南阳】在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日益活跃发展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各显其能,不断拓宽着新闻的路径。其中人物专访这一报道手段,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和喜爱。各种报刊电视广播,尤其是报纸的周末版,人物专访更有不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7.
人物新闻是媒体上常见的重要报道形式。在10多年的新闻采访中,我采写过的一些人物专访,至今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何做好人物专访,我觉得应注意熟悉采访对象、表现人物个性、掌握报道分寸、展示个体风格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就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9.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0.
柏生是《人民日报》以写人物专访著名的女记者。在她3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中,专访是她用得最多、最擅长、也是读者最爱看的新闻文本。柏生在专访写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分析她的典型作品.研究她的写作技巧,对提高我们新闻写作、驾驭语言艺术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操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动态性新闻,顾名思义,相对于那些时效性强的动态新闻而言,是指那些时效性不是很强,或是未被人知道,或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典型性的报道,如人物新闻、经验性新闻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薇 《记者摇篮》2009,(5):18-18
深度新闻节目每期应同绕一个主题进行,这个主题可以是新闻人物,也可以是新闻事件。人是新闻事件的主体,探究人就是在解读新闻本身;新闻事件的调查过程就是与昕众共同了解事实、追求真相的过程。面对面的人物访谈:最耐读的是人,以人为主题的专访,在深度上力求体现探究事实、印证态度、挖掘感情等多重内涵。新闻事件调查:新闻凋查的过程也是设置悬念的过程,通过提问,新闻真相抽丝剥茧的披露过程,也有它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专访     
近年来,“专访”这类体裁的稿件已遍及各报刊,成为新闻宣传的一支轻骑兵。专访是对人的访问,即便是采写一项工程、一个科研新成果,也是通过对人物的访问来进行的。因此,本文所谈的“专访”,是指人物专访,而目前报刊发表的一些事件性专访、问题性专访,亦可包括在人物专访之内,故不再另加论述。 “专访”这种形式的出现和发展,给各个报刊增添了新貌,同时也为人物新闻写作,开辟了一条新的  相似文献   

14.
徐勤 《新闻三昧》2008,(1):52-53
人物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物新闻包括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消息、人物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人物新闻专指人物消息。  相似文献   

15.
刘雪红 《新闻窗》2011,(5):32-33
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重武器"。通讯按报道题材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工作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四大类。人物通讯,顾名思义就是写人,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一群人。一般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相似文献   

16.
张登邑 《新闻世界》2014,(8):431-432
事件类视听新闻往往从一个新闻事件出发,综合各方面资料,叙述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事件相关者、探寻并分析事件原因、最后进行评论和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本文以《看见·专访药家鑫案双方父母》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评析该视听新闻作品,以期为以后该类新闻作品的采访编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非事件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而不是仅仅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1998年,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蔡惠福主任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所刊发的新闻稿做过这样的统计分析:当年9月,各报所发的新闻稿件中,非事件性新闻平均占到了71.8%。今年3月,笔者对部分军区军兵种报纸的再一次统计结果表明,非事件性新闻比例有增无减,大约占到了73.1%。由此可见,非事件性新闻在军内报纸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鉴于非事件性新闻在军队报纸中的主导地位,它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军队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增大非…  相似文献   

18.
徐军国 《新闻前哨》2003,(11):33-33
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或表现主题服务。而巧用背景不仅增加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而且还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能全面地把握和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在新闻报道中,巧用背景非常重要。今年2月,有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背景的理解似乎是在新闻理论上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再没有什么值得论述的了,如果有论述的话,那也是新闻背景实践上的问题。其实不然,新闻写作实践表明,我们对新闻背景理论的理解是不完整的,比如客观存在的隐式新闻背景问题。《新闻学词典》对新闻背景的立论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解释是:新闻背景,说  相似文献   

20.
身份出新闻     
情节、程度完全相似的两个事件,一个发生在籍籍无名的普通人身上,一个发生在知名的公共人物身上,前一个很可能几乎没有人关注,成不了新闻事件,后一个往往能成为万众瞩目、影响巨大的新闻事件。新闻的传播效应,因人物身份而差距巨大。明星名人、公共人物,事实上是重要的新闻因子;不是知名人物,但如果是干部官员,其身份同样引入关注,他们的所言所行很容易成为新闻。与“人”密切相关的新闻,公众无疑会关注新闻当事人的身份和归属,所以我要说:身份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