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应具备何种人才培养观,历来是教育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就业教育到企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在探寻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需要的途径与方法过程中的产物,它们既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前者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后者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的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与未来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使高等学校把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大幅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使得每一年社会上所接收到的人才数量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与民生问题.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极为严峻,有一大部分大学生在应届毕业之时不能实现就业.企业要求与人才能力的差距是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大原因,加强以未来就业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以未来就业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题,从企业对于人才要求的变化出发,分析现代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因素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正在从“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包当干部的计划分配体制正逐步被新的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所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引导大学毕业生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一、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输出其“主要产品”——大学毕业生,社会补充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就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整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构建整体运作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对就业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就业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探索解决大学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深层次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既造成教育成本的浪费,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和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国家的未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其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只有理性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科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的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的现象同时存在。分析了就业形势对教育的影响,指出了高校应从层次定位与适应性教育、普及化与多元化教育、面向市场与国际化教育等方面,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系统工程,搞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具有重大作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要从转换观念、转变机制和拓宽渠道等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密切相连。而高等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研究就业问题的本源,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视点来剖析大学教育体制、教育目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通过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走上一条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从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加大,很多高校也开始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应用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此背景下,大学思政教育也需要体现就业导向,实现与就业教育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做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就业指导要"四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但社会需求增加缓慢,同时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不会在短期内降低,这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高等学校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金升 《林区教学》2010,(11):122-123
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与就业的关系可以发现,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是推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此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以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等发生变化,应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创造就业机会应成为他们的主要就业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主义强调高等教育的工具性,将人力资本视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交汇点或中介,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个人享有中产阶级生活的机会,并以市场个人主义为该机会协议“背书”。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技术发展范式的转型使新自由主义机会协议关于高等教育、就业及薪酬的承诺难以兑现。此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步还使得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连接面临中断。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允诺的高学历等于高薪酬的机会协议,以高等教育为中心重构新的社会契约,并以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为基础,重新思考大学之于个人成功和人生的意义,推动高等教育再现代化,以实现人类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是近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高职教育是大学扩招的主体部分,逐步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备受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教育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有时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的办学思想,进而影响到大学的发展进程。就业竞争压力及用人单位的观念等因素,出现了社会把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机构"和大学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而忽视自身社会职责的趋势。为了满足大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必要构建起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大学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只有社会角色各就各位、各司其责,教育才能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已经凸现并将长期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让大学毕业生由目前的“弱势”就业群体真正成为自主创业并带动他人就业的“精英”,当务之急、重要举措是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但能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有利于未来企业家群体的塑造。具体对策建议有:转变教育思想,调整培养目标;改革管理制度,营造创业环境;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业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堪忧,而就业率几乎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指标,并主导了高校的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但是如果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准绳,则会牺牲高等教育引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等更高层次的功能,对于高等教育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理想的教学改革不能过于注重职业化取向,而是需要:第一,高校分类,发展自己的特色;第二,弹性学分制,针对学生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教育;第三,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改善学生对于所接受教育的价值的判断;第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需要同时系统改革大学前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