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中学教育面临的两个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机遇,就是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创新这样一个明确有力的口号提出之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对“科教兴国”四个字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15日在参加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时指出,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之后,需要政府继续加大投入,从对硬件的投入转向对教师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4.
信息技术教学应贯彻中央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体现创新,从思想上、认识上加以重视,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千万不能按照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创新系统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1998年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出台的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试点”和教育部《在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科教兴国”的两项重大战略举措,努力构建起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指出:“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被鼓励开发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具有整体性、综合性 ,系统性的重要特征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必须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得以升华 ,摒弃固定的教育模式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把创新教育重新定位课堂 ,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那么 ,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呢 ?笔者认为 ,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1 学生活动的空间两则故事令人深思。故事一 :美国一教授测试学生的能力情况 ,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青蛙的舌头…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05,(7):64-64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教育论坛上,专家提出,振兴职业教育,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首先须进一步营造教育公平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程璐 《河南教育》2005,(9):24-24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创新的学校管理,才有创新教育。而创新的学校管理最主要的是营造出创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需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而当前存在着阻滞营造这种环境的多种因素: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体制的积淀;教育模式的存续等。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的主要措施有:更新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高等学校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和营造良性师生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否,坚持好坏,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能否有效实施。坚持教育创新,必须理解教育创新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创新的结果,还是教育创新的出发点,更成为教育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在新世纪里使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基于这一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清醒地认识。作为培养跨世纪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主要基地和摇篮的学校,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实施创新教育,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学科教学纳入创新教育的轨道。可遵循以下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建宁 《宁夏教育》2005,(12):61-62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全球性大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认识和持久行动。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养,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的普遍要求,环境教育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先导、基础、推进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阐述了创新教育观的基本内涵,从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层次、方法等方面论述了21世纪环境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必要性,指出环境人格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21世纪环境教育的特征作了分析,指出环境教育是发展教育、未来教育和整合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日异,世界随之而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的变化同样在急剧进行。教育由此不可避免受到强烈冲击,正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因为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促使世界的经济在冷战时代形成了统一市场,使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密切了各国的联系。而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更加速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成为信  相似文献   

16.
17.
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应包括精神环境、软环境和物质环境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的基本潜能 ,而身心的自由则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和必要的条件。身心自由的获得来源于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 ,个体才敢于标新立异和创新。至此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一、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环境 ,让学生想创新。人们都信奉“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尤其是小学生大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才心甘情愿地听好老师所教的课 ,“师爱就如母爱 ,又胜似母爱”。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大姐姐”、“好伙…  相似文献   

19.
《南方周末》报道的山东省青岛市二中语文教师王泽钊,坚持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反而被逼辞职一事非常令人感慨。他对“人教版”教材只用两三周的时间有选择地讲完,余下的时间都讲他自己为学生精选的文章;并将语文课细分为阅读课、对话课、辩论课、表演课等多种;还把学生拉到崂山风景区去上课。他的这种不循常规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报道,王泽钊先后带过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均在全市名列前茅。事实说明,王泽钊的语文教学创新是可行的,也是成功的。但是这位改革者却受到了种种非议,他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需要的课堂心理环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营造适宜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安全性与自由性、启发性与开放性、愉悦性与激励性、民主性与平等性等构成了创新教育需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特征。营造这样的课堂心理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引功能,建立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的立体沟通网络,强化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