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古村落的多重文化价值属性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古村落开展文化旅游的基础动力.文章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古村落文化、古村落旅游两方面对古村落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后续研究应关注和加强对古村落文化旅游本土模式、游客体验、文化内涵提升以及文化保护等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文化旅游作为古村落发展的出路之一,需要在保护与发展中构建动力机制,以实现古村落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9,(5):11-14
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解读客家古村落的文化符号特征和表现形式,探寻突显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保护途径,发挥客家古村落文化符号的鉴定、保护、利用、教育功能,实现客家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创新的价值双赢。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历时性的视角,指出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在分析徽州古村落具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村落居住环境、居住文化和居住艺术等保护的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构建模型分析系统及开发网站平台等措施,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性研究,以期为徽州古村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意义重大.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旧"矛盾日益表现出来.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学者对古村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古村落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成为近年来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经历了初始阶段与起步阶段的探索后,古村落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发展速度很快,研究方向全面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村落旅游资源研究和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古村落旅游保护研究和古村落旅游影响研究。通过探讨古村落的价值、研究内容和布局,对古村落目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古村落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首先在阐述古村落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概念。其次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3个指导思想和4个基本原则,即以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古村落居民生活水平、打造高品质古村落旅游精品为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平衡环境承载力,保留原真;协调保护与开发冲突,以人为本;以古村落文化为优势,塑造精品为原则。最后提出古村落保护性旅游的开发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古村落文化遗产在保护性旅游开发中提供理论保障和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7.
从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等现状来看,突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正确的保护理念尚未形成、过度商业性开发破坏古村落人文环境、破旧立新导致古村落原真性的缺失、"千街一面"的皖南仿古建筑对徽州古村落的误读。将这些问题纳入设计学视野下展开研究与求解,找出设计学视野下徽州古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加强徽文化保护的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徽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系统发掘与开发、人居环境空间的整体规划、虚拟数字化手段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8.
著名古村落苍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应该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地考察周宁县赤岩古村落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角度对该村落的空间布局、建筑形制以及装饰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整合,以此来展现赤岩古村落的建筑魅力与地域性特征,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闽北古村落建筑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古村落及村落文化的消失、衰败。为了保护正在消失和衰败的古村落及其文化,首先必须弄清楚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消失、衰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古村落及其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村落存有古老的建筑和各种历史文物,承载着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在教育学学科视野中,古村落这一历史文化空间蕴涵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面对旅游开发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古村落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各种疑惑,古村落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资源开发研究不仅肩负着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与实践上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有“状元村”美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秀水村古村落、古街区和状元楼等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生态现状及价值分析,提出了“一主线,两立足,三项保护和提高,三建成,两特点,国家名村,幸福镇”的文化生态保护目标及“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组织机构、制定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培训”等六项保护措施,对秀水村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作为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备受现代游客的青睐。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的真实性及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也影响着游客的精神体验。本文在探讨古村落文化真实性与商业化的基础上,结合廿八都旅游开发所遇到的瓶颈,进而反思在现代旅游中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真实性、商业化及游客精神体验之间微妙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大理地区因其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众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如何有效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大理地区当前古村落面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通过实地调研云龙诺邓村、巍山东莲花村、剑川沙溪等村落,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尝试对大理地区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更新模式作出一些探讨,为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市场竞争等若干因素使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构具有紧迫性。党家村古村落旅游文化与品牌建设滞后。“古村落”文化与品牌建构要突出核心价值,走名牌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视角,以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门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实地调查内容。该村在文化硬件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以及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等现实问题,最后提出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开展"三进"工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武装村民头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广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例,探讨工业化背景下的古村落的旅游开发问题。论文分析了大岭村的旅游开发条件,讨论了旅游开发原则,提出了大岭村在遗产保护、形象策划、空间布局、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建议。论文认为,像大岭村这样受到工业化影响的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经济优势与资源优势,同时也要认识到古村落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土地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把古村落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扬州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全套传统手工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自2009年起,扬州雕版印刷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态传承角度看,在古代版片的活态保护、雕版技艺的传承与从业规模以及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间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是扬州雕版印刷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文化也有地方性特点·具有深层的教育价值,是一类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对古村落文化进行地方课程的开发应兼顾上位文化的意志和"地方人"的需要,秉持"双重眼界",运用田野工作、深度描写和理论思辨等方法,彰显实践性课程的品格,完成从古村落文化通及民族主流文化、再回到古村落地方问题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地方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结合贵州实际,以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为例,分析其生产性保护现状,探讨石桥村怎样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提出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古法造纸手工艺有效保护和传承方式,为贵州省民族手工艺生产性保护提供可行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