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扩招使高校的在校生总数结构性膨胀,"就业难"也日趋凸显,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得不回乡就业,大学生回乡就业与融入农村社会这一问题引起我国社会各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因此,政府加大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就业政策体系,为返乡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构建起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回乡就业的大学生快速融入农村社会,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优势,然后针对农村特殊的人才需求和农村籍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解决对策,具体包括加强服务系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不科学是其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高职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发现,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结为具有三种"情结"、缺乏两种"意识"。高职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要明确就业观和科学就业观的含义,从两个方面引导和教育高职生树立科学就业观,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具体运用,如何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和振兴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回乡创业可行性与制约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营造接纳、欢迎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人文环境,有效解决大学生回乡创业资金支持,鼓励农科专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训机制,成立回乡大学生创业协会等政府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但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前途,更是对其所在院校办学能力的考验。本文从高度注重高职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培养高职生的竞争能力,"名师"团体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注重高职生"一专多能"的培养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扬  李娟 《时代教育》2015,(3):220-221
[目的]对高职院校男护生进行从事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明确高职院校男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社区护理教学改革及男护生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方便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陕西省两所高职院校护生338人,其中男护生163人,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毕业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其进行调查。[结果]73.4%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男、女护生就业意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社区护理发展前景较好,可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愿意从事的首要因素为觉得工作简单没有挑战性,对男生来说发展空间小,无法得到较高层次的锻炼;护生对社区护理发展前景的认可程度、对社区护士地位的认识会影响就业意向。[结论]高职院校男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率相对较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人才是振兴乡村的第一要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这些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返乡就业、创业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进行研究,进而分别从自身、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视角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理性择业观是高职生正确择业的行动指南。高职大学生理性择业观的构建需要依托"就业政策"、"社会需求"、"自我认识"三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相对突出的现状,笔者问卷调查了苏中地区高职院校农村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表现为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就业率高而薪资水平相对较低、求职费用相对较低、职业定位不够准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和就业形势要求高职生应拥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技能,掌握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职业变化中"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欲使"概论"课真正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其实效性,最有效的路径就是,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结合高职生特点,与时俱进,从就业视角探索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人才短缺是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并制约着其未来的发展。农村人才短缺表现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农村籍大学生不愿意回乡工作。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不利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积累,需要采用立足于农村生源地办高等教育的模式,通过在中小城镇建立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解决未来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职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学历矮子",其就业渠道狭窄、就业质量不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拓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该文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校企合作、鼓励基层就业、开展创业教育等措施,可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高职生就业问题越演越烈,并逐步演变成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所以,对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难"形成的原因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基于此提出化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策略,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促进高职生就业,在多年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的"四多两难"现象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解决"两难"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和求职人员必须与国家发展同步,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协调发展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数据探讨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与城市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获得差异。研究发现:(1)更高比例城市籍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以及主管单位为中央/省级的单位工作。2000年之后,城市籍毕业生选择自雇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籍毕业生;(2)绝大多数城市籍和农村籍毕业生选择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就业,选择去乡镇、农村就业的比例越来越少,但是选择回农村或乡镇就业的农村籍毕业生比例高于城市籍毕业生;(3)2000级以前,农村籍毕业生全年职业收入高于城市籍毕业生。但是2000级以后,城市籍毕业生全年职业收入超过了农村籍大毕业生;(4)农村籍毕业生与城市籍毕业生在劳动合同签订、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工作保障上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农村籍毕业生和城市籍毕业生就业获得差异的原因,发现社会资本(特别是先赋社会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差异(毕业于不同层次大学)是造成两者就业获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7,(12):79-83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对农村籍和城镇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两种户籍学生就业去向都集中表现为直接就业和升学两种;学生满意度总体不高,城镇籍学生略高于农村籍;学生起薪均值相当,城镇籍略高于农村籍;六成以上学生集中在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城镇籍学生就业质量高于农村籍;七成以上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城镇籍相关度略高一点;五成以上学生聚集在省会城市,六成聚集在中部地区。基于影响学生就业的个人、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在促进就业对策上,学生要积极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政府要加强就业工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就业促创业"的政策出台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已蔚然成风,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调研发现,高职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资金短缺以及地方政府、学校及家庭所给予的外部支持不够等因素是影响高职生创业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积极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加强与行业、地方政府合作以有效发挥创业孵化园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需要提供的就业援助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和扶持农村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提升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人为本"就业指导理念的具体内涵,本文着重从社会发展以及高职生自身因素阐述"以人为本"就业指导理念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运用,帮助毕业生找准定位,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作为社会人才需求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层次,面临着企业用人难,高职生就业难的"两难"境地。这种现象在建筑工程领域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高职生就业力差,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展开调查,寻找提升对策,以期为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帮助,促进工民建专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